赵婧文:就这样叩开牛津的门
作者:卢尘逸
来源:《初中生(二年级)》2004年第11期
作者:卢尘逸
来源:《初中生(二年级)》2004年第11期
“丁铃铃……”第一声电话铃未毕,早已守候在电话机前的赵先生迅疾提起听筒。
贾静雯的女儿 “爸爸,”电话里传来的声音显得忧伤无助,“是坏消息……”“没关系,‘牛津’‘剑桥’要是那么容易考上,就不叫‘牛津’‘剑桥’了……”除了忙不迭地安慰,赵先生甚至不能给远在英国的女儿一个拥抱。
“我是说,你们要好好加油赚钱,否则付不起我牛津的学费了呀!”
时间静止了两秒。突然,赵先生兴奋得尖叫起来,引来电话那端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这个“谎报军情”的调皮女孩名叫赵婧文,是赵先生的独生女儿。这个电话,是赵婧文拿到英国牛津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在第一时间内打回国内的,她要与爸爸妈妈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这一天,是2003年12月28日。“牛津女孩”从此成了人们对她的昵称。这个称谓饱含人们对她的赞美与肯定。
“牛津”当初是个遥远的梦
赵婧文最初与“牛津”二字对上号,是她上小学一年级时的第一次考试后。那天,她蹦蹦跳跳地拿着双百分的试卷回家炫耀。爷爷见了,呵呵一笑:“好,以后上‘北大’上‘复旦’!”谁知赵婧文却嘴一撅,胸一挺,超酷地对爷爷说:“爷爷,您太小看我了吧,我这可是‘牛津’‘剑桥’的料!”说话时,还用右手拍了一下胸脯,好像与爷爷较劲似的。赵婧文此话一出,把全家人都惊呆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才满六岁、牙都还没有长齐的黄毛丫头是从哪里听来“牛津”“剑桥”这样的词汇的。当时,谁也没有将小女孩的话当真,只是以为她开了个天真可爱的玩笑,于是,都笑得喘不过气来。
赵婧文自己可不认为她是在开玩笑,虽然不明白“牛津”“剑桥”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但自打听说后,她就想着自己一定会与它们有缘的。于是,她为了这个梦想暗暗努力起来。后来,赵婧文进入湖南师大附中读高中。在这所教学质量位居湖南省前列的学校里,优
秀学生简直太多了。赵婧文再不是读小学或初中时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她的成绩开始在全校排名“前一半”的范围内大幅度地“震荡”。在这样的状况下,赵婧文虽然没有“挣扎于水火中”的感觉,但也毫无惬意可言。她对自己这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状态郁闷至极,因为照此下去,不要说“牛津”“剑桥”“北大”“复旦”,就连其他稍好的大学也似乎变得遥不可及,她担心自己的梦想可能真的如小时候大人们所想,纯属“天真可爱”而已。
A- level,不仅仅是投石问路
当时正值中学生出国留学最热的时候,留学中介如雨后春笋。一天,赵婧文的爸爸偶然听了一场推介会,当即拍板让女儿去英国读A-1evel。
“我一直觉得出国对我来说早已注定——只是时间和地点的问题。”赵婧文这样看待自己的出国缘由。
“去英国。”全家一致通过这一决定后,又对A-level这一“新鲜事物”进行了一番周密调查。A-1evel可以称作高级高中,是大学前的两年预科。不论对英国本土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顶尖的五所英国大学都只认可A-level的成绩。“只有A-1evel才能提供上‘牛津’‘剑桥’的机会。”爸爸打听来的这一消息,尤其是“牛津”“剑桥”四个字,令赵婧文怦然心动,原本不再奢望的梦想,竟然又被重新拾起。就这样,小小的她只身一人踏上了异国的土地,开始了艰难的求学路。
刚开始,期待已久的A-1evel生活确实给赵婧文带来不少惊喜。开学第一天拿到一张空荡荡的课表,稀稀拉拉列出一周不到20小时的课程。接着由她自由选科。这里的班级很小,几人至十几人不等。优势不言而喻:学生少,每人所获得的关注自然就多,老师常常能准确地说出学生哪一章节需要加强。
上A-1evel,文理科难度并不一样。一般来说,学习习惯好的中国学生总是能很快到有效的方式,所以拿A等成绩不算太难。
每周每门五小时课三小时作业,留下大把的空闲时间。但是,这不过是老师们“欲擒故纵”罢了——享受自由的条件是自律和自觉。“信不信由你,习惯了国内学习生活的我就是闲
不下来,竟然会自己压迫自己,主动题来做,资料来研究。至于方向和内容,全由自己决定。一旦有了这‘决定’的权利,一切便有的放矢。”说到这里,赵婧文狡黠地笑了。
好梦成真,“牛津”之门为她洞开
充实而快乐的第一年A-level生活结束之后,赵婧文开始准备申请大学。爸爸妈妈远在国内,帮不上忙,一切都得靠她自己拿主意。填表,写简历,参加大学的开放日,选专业,选学校,然后将教师评价和成绩评估表,一并匆忙寄走。很快,她收到了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华威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让她激动的是,牛津大学给她寄来了面试通知。
在英国几百所大学中,只有“牛津”与“剑桥”是以面试来筛选学生的大学。赵婧文忙着准备复习,恨不得一天有100个小时。
两个月后,面试日期来临,赵婧文反而忘了紧张。她穿着套装,优雅地走进面试房间,却大吃一惊:她的主考,一位三十出头的英俊男人,正在嘎叽嘎叽地吃巧克力!面试正式开始。主考先给她几道数学题,刚好是她所擅长的,心中不禁暗喜。主考却马上打断她的书写,说:“你既然会做,我就不考了,换别的吧。”最后一个问题,从没见过,只好尽量把思路的每一步都写下来,说给主考听。因为早有老师告诫过,面试,不是要显示你已知多少,而是要显示你有能力解决未知的问题。“你怎样思考”才是考官最看重的。
临走时,这个长得像好莱坞明星本·阿弗雷克的主考告诉赵婧文,如果顺利的话,他就是她的导师。
等成绩的几天里,赵婧文不断想像被录取或被拒绝的情形,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她回想主考赞赏的眼神,觉得自己很有希望,但想到20选4的比例,又不安起来。一天早上,终于收到印有“OX-CORD(牛津大学)”印章的信。将信拆开,等不及看完第一行,赵婧文跳到电话机旁,调皮地开了一个玩笑,将这一消息告诉守候在电话机旁的家人。
“听到爸爸在电话里的尖叫声,是我17年里最快乐的一刻。我终于实现了自己六岁时的梦想,终于能够把这份喜悦跟家人分享。我努力过,我得到了。过程和结果,都是组成快
乐的一部分。”赵婧文成功选择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希望她的同学与朋友也能有个选择的机会。“以很多人的才智和付出,他们完全有理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获得更加响亮的喝彩。”她这样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