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华之父董浩云的“文化情缘”
前香港特首董建华之父董浩云,在世界航运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有“世界船王”的美誉,这固然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拼搏有关。除此之外,董浩云在航运业以外的经历,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精彩纷呈,为世人所赞赏。正如董建华所言,“他还对艺术充满了热爱”,尤其是在文艺事业方面,他兴趣所在,悉心投入;广结人缘,扩大影响;但有所需,全力支持。
早期的文艺生涯
20世纪30年代,董浩云曾在上海参加“蚁社”,这是由当时文艺界抗日进步人士组成的社团,李伯龙、杨修范等很多著名人士都是此社团中的成员。他的夫人顾丽真也是“蚁社”社员。这一团体对他以后与文化事业及文艺界人士的沟通起了很大的作用。“蚁社”成立于1928年2月,以蚂蚁为名,取其团结一致之意,在存在的十年时间里,它对发展新文化、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38年8月,在汉口,“蚁社”作为三大进步团体之一被国民党勒令解散。
之后,董浩云参加了“蚁社”下属的“蚂蚁剧团”。该剧团拥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经常上演抗日爱国的剧目,负责人为李伯龙。历年演出的著名剧目有《雷雨》、《残芽》、《获虎之夜》、《古那拉》、《名优之死》、《两个患难朋友》、《放下你的鞭子》、《战友》、《陆沉之夜》、《父归》、《金宝》、《梅雨》等数十个,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董浩云本身并不参加演艺,又因为他自身事业繁忙,经常不在上海,处于奔走四方的状态,但他对剧社的经济支持不遗余力,偶尔也会为剧社的活动出谋划策。1936年,“蚂蚁剧团”因上演反日剧目《走私》而遭到禁演,蚁社的活动也因此事遭当局限制。李伯龙与吴湄便在上海发起创办“梅龙镇”作为文艺界人士聚会之地,董浩云也是股东之一。“其后他不论公务如何繁忙,也不错过这些文艺活动”。后来“梅龙镇”成为上海著名酒家,则是始料不及的事情。
禁演后的“蚂蚁剧团”后改组为工华(租界工部局华员俱乐部的简称)剧团,随后又并入上海剧艺社。1938年11月,李伯龙等主要剧团负责人创办《剧场艺术》月刊,专门介绍与艺术相关的知识及情况。董浩云对此积极支持,出资赞助。该杂志是最早把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艺术体系和丹钦柯剧场管理引入到中国的戏剧杂志,前后共持续了三年时间。
1938年至1939年的两年时间内,上海话剧界自发成立了上海业余话剧团,经常为抗日军民义演。1939年7月20日至31日,剧团在黄金大剧院公演,规模声势浩大,前所未有。董浩云为此次公演鼎力出资赞助,并且当日特地来沪助阵。
据著名九叶派诗人王辛笛回忆,董浩云在上海金城银行附属通成贸易公司(任襄理)、天津航业公司(任副总经理)工作时,就经常与他们一起参与文艺活动,“也许正是对表演艺术的这种爱好,使他(董浩云)晚年在电影方面也有成就,并大力资助海外文化艺术事业”。
抗战胜利后,董浩云特地请了一位会拉小提琴的男士在中国航运公司工作,不时让他拉上一曲,意在提高公司员工的素养,提升公司的文化内涵。在公开的社交场合,或者在董家的party上,也经常可以见到“琴师”的身影,“优美的琴声和中外来宾的欢笑声混合在一起,组成了一首特殊的交响曲,给来宾带来音乐的享受”。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商人总沾有一股世俗气,但董浩云创业初期的这一系列活动颠覆了人们的习惯看法,他被称为最具诗性的商人。一直到许多年以后,沈西城回忆起来都认为“这是他最最可爱的地方”。
企业活动中的艺术化
董浩云一生对艺术怀有强烈的兴趣,这一点在他的日记中有明确的反映,如在1978年12月11日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今晚骤寒,零下五度,仍去董光光音乐会于Beacon Theatre。”由此可见一斑。
艺术活动是董浩云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这不仅是因为听一场音乐会,观看一场戏剧演出,能让人舒缓平时的忙碌与紧张,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人的情操,而更多的时候,它也是董浩云进行社交的一种方式。
1978年,董浩云在日记中就提到34次类似的娱乐休闲活动。其中有17次是观看他自己拍摄的电影;有时是客人前来探访,兴致所至,播放以前拍摄的轮船下水礼片子;有时是特地安排,广邀众人前来观摩。
此类活动既维持、扩大了交际圈,同时也是很有效的一种自我宣传手段,此种情况不一而足。另外多次邀请商业伙伴、同事欣赏音乐会或戏剧演出,寓商业活动于艺术活动之中,在悦耳的音乐会或一出精彩的戏剧表演中,双方不知不觉就会加深彼此的感情,消除隔阂,增加合作的可能性。
的确,董浩云麾下每艘轮船的下水典礼都像一个盛大的聚会,不仅邀请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前来观礼,而且还会邀请大型乐队进行演奏表演,使之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氛围,每一场都盛况空前,社会反响热烈。董浩云也是一位诗人,他为自己的船写诗,并请作曲家谱曲,这被传为美谈。
以“东方学者”下水命名曲礼为例,这艘船是在法国南部进行下水典礼的,董浩云特请法国海军乐队到场助兴,演奏美、英、法三国国歌,头戴白帽的民俗歌咏员同声合唱。下水典礼上音乐悦耳、人声鼎沸,并通过新闻报道传播于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每艘轮船的下水礼都在董浩云的指导下被拍摄制作成电影,留作长久的纪念。1974年7月,由董氏旗下海星影业公司制作的电影《超级油轮的传说》,在第七届亚特兰大国际电影节中荣获“最佳历史文献奖”,后又荣获纽约电影节“银牌奖”。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伊利莎白皇后”号。这艘船意义非凡,它的下水礼是由英国皇太后主持,战时曾运送过众多平民百姓,最终被火灾吞噬,这给董浩云带来不小的打击,为了纪念这段往事,他借助电影艺术手法拍摄了这部影片,弥补内心的缺憾。
盛大、隆重的轮船下水典礼,以及别具一格的下水典礼纪录片,不仅满足了董浩云自身对艺术的向往之
情,表达了主人对船的喜爱和自豪,同时也是财力与实力的展示,巩固了他在航运界的地位,扩大了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与艺术家交往
董浩云为人豁达,交游广阔,事业日渐发达,再凭着一份对文艺的喜爱之情,他对文化事业的资助也日趋频繁。
1977年,正好是第十五届国际秋季艺术节,香港一舞蹈团拟到欧洲作巡回演出,其中在巴黎的演出安排在香榭丽舍剧场,这次演出对整个舞蹈团而言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但是团内的资金无法支付全团人员的旅费和其他费用。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舞蹈团寻求董浩云的资助。他立即致电旗下相关机构办妥赞助事宜,使舞蹈团能如期在欧洲进行演出。演出成功后,他还特地为舞蹈团成员安排了庆贺酒会。
1978年3月,董浩云出资赞助英国皇家交响乐团,使钢琴家滕田梓能在拥有五千六百个座位的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顺利演出。同时他也是香港管弦乐团的赞助人之一。邵氏兄弟公司拍摄电影《船》时,董浩云出借船只协助电影的拍摄。澳洲籍中国女指挥郭美贞、香港音乐指挥家石信之等众多艺术家都得到过他的帮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董浩云与许多文艺界人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决非是拜金钱所赐,而是靠真情维系。
1938年6月,董浩云乘“盛京”号轮船从天津前往上海,国画大师张大千同船从北平逃难去上海,两人相遇并由此结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两人心心相印,成为挚友,董浩云一直很珍视这份友情。后来,董浩云举家迁往香港,张大千曾在董氏“香岛小筑”小住,其间董浩云本人并不在港,但他早已将一切安排妥当,连每日的饮食都细致安排,并且吩咐下属不可随便唠叨,以保证客人能专心致志地吟诗作画。张大千有一块中意的巨石“梅丘”,张每次迁居,董浩云不惮麻烦都会安排船只转运,这块巨石曾辗转多地,由巴西八德园运往美国,再由美国运至台湾。
在董浩云的“东方嘉华”号轮上,挂有一幅张大千先生的山水画“峨嵋金顶”,其画尺幅巨大,与磅礴大气的“东方嘉华”轮相得益彰,董浩云对此画十分珍爱,在画前特别安装了一道可以隔火防潮的布帘,且置有椅子供游客细品观摩。船上另外还挂了一幅毕加索的“蚱蜢”,一中一西两位大师的手笔各有千秋,交相辉映。
20世纪70年代,董浩云有意在美国华尔街附近建造一座商业中心,于是请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建造。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他充分信任设计者,只是偶尔过去巡视一下,给其最大的发挥空间,整个工程历时四年圆满完成。这就是著名的华尔街广场。那次合作给贝聿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董浩云是首位,也是惟一一位委托贝聿铭在纽约建造楼宇的中国人,也是他惟一的中国顾客。
陈立夫在台湾主持翻译李约瑟的巨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时,也曾得到董浩云的出版资助,“慨然捐助
美金三万元以玉成其事”。而有位北京中央乐团的音乐家去香港定居时,想在那里开音乐会,苦于经费不足,就慕名去素不相识的董浩云,竟也得到他的无私赞助。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据1978年《董浩云日记》记载,可以看出他与文艺界人士交往的密切程度,实在非同一般,且附录于下:
1月27日,与钢琴家Lympany机场相遇,同飞往Nice;
1月30日,午请张倩英,为藤田梓音乐会的中文广告;
2月15日,告知藤田梓在Albert Hall招贴纸上有中文的唐诗《枫桥夜泊》;
3月4日,送藤田梓回Albert Hall,并听钢琴伴奏的《枫桥夜泊》;
3月10日,和藤田梓等人一同到Salisbury Hotel;
4月9日,请画家李爱维以及丈夫晚餐;
4月16日,中午请著名演员沈敏等多人;
4月28日,偕梅凤、德胜听音乐会;
5月5日,马友友音乐会上,到后台看望;
5月17日,与藤田梓在金山机场相遇;
5月24日,请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斯义桂夫妇在Island club吃饭;
华晨宇家庭6月16日,与纽约大都会著名女高音歌唱家Amara等同行华盛顿;
6月17日,听Amara唱歌剧;
6月22日,晚上看歌剧《蝴蝶夫人》;
6月24日,看歌剧,Lusia Miller;
7月6日,赠彭玉玲飞机票(上海剧团荷社时相识);
7月8日,偕薇薇看芭蕾;
8月26日,为了音乐会与藤田梓通话,为了拍纪录片与影星卢燕通话;
8月31日,在World Trade Center请影星李丽华吃饭;
9月2日,看赵丹、秦怡主演电影《林则徐》;
9月22日,下午请演员沈敏等;
9月27日,郭美贞来台湾,并相见;
10月3日,在Colorado大学参观,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戏剧舞蹈系执教杨世彭等来接;
10月21日,同藤田梓晚餐;
10月24日,为音乐会事约藤田梓晚餐;
11月1日,请客,贝聿铭到席;
11月11日,午请舞蹈家江青;
11月26日,与音乐家斯义桂、高芝兰见面。
董浩云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强调艺术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结交大批文艺界人士和对艺术事业的全力资助,充分体现了一个现代企业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巨大的社会责任感。(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