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材。90年前,是他们无畏无私地奋斗、流血、出发、奔跑、战斗、拼搏,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谐盛世与幸福生活。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建党伟业观后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建党伟业观后心得篇一:
今天是党的生日,也是共产党员共同的节日。细看我们党94 年的历史,既是一部充满艰辛、闪耀辉煌的奋斗史、创业史,也是一部走在前列、保持先进的先锋史、光荣史。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首奋斗的历程,展示辉煌的成就,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弘扬先锋的时代精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对党的生日的美好纪念。
今天,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第十二项管部组织全体在职职工在项目部会议室观看红主旋律电影《建党伟业》,重温党的丰功伟绩,为新党员上课,为老党员过生日,隆重庆祝建党九十四周年。
《建党伟业》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材。90年前,是他们无畏无私地奋斗、流血、出发、奔跑、
战斗、拼搏,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谐盛世与幸福生活。影片分三部分讲述了辛亥革命至中共“一大”召开期间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塑造了众多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命运赴汤蹈火、艰苦斗争的光辉形象,深刻阐释了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内在逻辑。观看红电影《建党伟业》,就是要重温这段历史,激发共产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正视今天。
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建党伟业》在他们心目中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党史活教材。今后,他们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党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建党伟业观后心得篇二:
这是为建党__周年而拍摄的影片,然而我却被这部大片感动得热血沸腾,激起了我满腔的爱国热情。
在建党初期的那些日子,在中国人民一同抗日的八年,无疑是艰辛的,这更是那些英雄们的辉煌时刻,奔涌的热血染红了大地,让越来越多的抗日英雄们激发自己的潜力为祖国贡献出了一份真诚的力量!
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又抗击了四年,这样的内战让人心痛,但是为了和平,为了老百姓的安宁,带领着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蒋介石,打败了国民党!打出了一个和谐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实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延安大战,以及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不知牺牲了多少名战士!但中国依然坚强地站了起来。
建党伟业观后心得篇三:
其实要在《建党伟业》这部片子里面讨论“谁演得好”,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在里面上百号人物,大部分都是一闪而过,即使像陈独秀孙中山这些最重量级角的戏份加起来恐怕也不会超过30分钟,对于演员来说,基本是没有演的时间,更不用说去表现角内涵的表演空间了。
当然,要真仔细看看演员之间的表演差异,那么在《建党伟业》里面,继续遵循了以往主旋律作品亘古不变的定律:出彩的往往是反面人物或者中性人物。
原因很简单,在中国这个意识形态的框框内,正面人物尤其是共产党领导人在影视作品中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有什么动作都是已经被规定死了的,甚至还要经过审批,演员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发挥的空间,也没那个胆子自己去发挥,搞不好就是政治错误。
反面人物则不同了,没人规定你怎么去表现反面人物,反正只要把他演成坏人就行了,这样在表演上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毕竟不同演员表演“坏人”的方式和手法都是不同的。
建党伟业的演员在《建党伟业》中,我认为演得最好的有两个,一个是周润发扮演的袁世凯,一个是刘德华扮演的蔡锷。
周润发演袁世凯是把这个盘踞清末民初政治舞台长达数十年的老牌政客,身上所具备的那种老谋深算野心勃勃的特点演得非常到位。尤其是面对日本人时候那种又要得到日本人的支持,又不甘心被日本人控制那个矛盾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联系到周润发以往的历史,无论是《英雄本》里面的小马哥,还是《上海滩》里面的许文强,再或者最近《让子弹飞》的黄四郎,和这次袁世凯这个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霸气外露”。而这样一个角定位,也只有周润发来表演,显得更为接近一些。
跟周润发不同,刘德华扮演蔡锷,之所以演得好,不是因为他把蔡锷这个角诠释得非常好,而是演出了他自己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他扮演的角都是帅得一塌糊涂,甚至掩盖了角本身。
也就是说,在影片里,始终感受到刘德华不是在演蔡锷,而是在演自己。这跟刘烨扮演的有点类似,坦率地说,刘烨演的并不出彩,因为他不是在演,而是在演刘烨他自己。只不过刘烨的人气没法跟刘德华这个乐坛常青树比,刘德华演自己,帅得让小女生晕头转向,不在乎那个蔡锷到底应该怎样表现出来;而刘烨演他自己,有谁会喜欢看?至少我不感冒。
而蔡锷和小凤仙在火车站离别那个镜头,是整个片子里面具有唯美感觉的少数镜头之一。跟后来与杨开慧看烟花这种张扬的唯美不同,这个镜头更内敛,甚至淡淡的哀伤,让人想起那句话“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漆黑的背景,旁边是即将开动的火车,伴随着一阵阵蒸汽从身边漫起来。蔡锷以特有的刘德华式步伐向镜头正面走来,右边是柳云龙扮演的蒋百里(历史上也是一个很牛B的人物),同样也是帅得没法,左边是蔡锷的红颜知己小凤仙。(扮演小凤仙的是一个香港女演员,叫什么安
琪儿baby,演得怎么说呢,让人犹可怜吧,漂亮女孩大家都怜惜。)
这个镜头牛B就算了,关键最后民国帅哥蔡锷说了一句牛B的台词,在《建党伟业》里面,这种牛B的台词很真不多。准确地说,是一句富有传统文化内涵,而且又富有人文味道的话:“奈何已许国,再难许卿”。看了这个场面,我第一个反应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真TMD有味道!
所以说《建党伟业》这种主旋律片子放入这些艺术化浪漫化的娱乐元素,也是一个双刃剑。
想想,要是那些女生看到刘德华在电影里面深情款款语带哽咽地说出这句话,配合小凤仙的含情脉脉梨花带泪,还不感动得一塌糊涂,尖叫得一塌糊涂?是被电影打动了,但不是被那些革命大道革命理念所打动,而是被刘德华的帅气和唯美的离别场景所打动。
有3个人物在《建党伟业》的戏份相对较多。陈独秀、李大钊和。
刘烨演的很难说演得好,但也演得不是那么差劲。这方面有本身角的原因,还有限制方面的原因。跟杨开慧之间的浪漫戏尺度倒是放得很开,有一些专门设计的桥段。
冯远征扮演的陈独秀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High”,特别是几场演讲戏,感觉就是打了鸡血一样,完全是歇斯底里,跟《建国大业》里面那个闻一多的演讲一样,比的是谁的嗓门大。
我不知道这样的演讲到底能不能吸引人,反正我觉得有些扯起嗓子吼口号的味道,也许这样的演讲就适合那个年代吧。
演李大钊这个演员不太熟悉,好像就是《蜗居》里面那个宋思明,叫张什么嘉。不过演得倒是很儒雅,该奔放时奔放,该内敛时内敛。历史上的李大钊其实给人的印象并不深刻,至今能记住的是读书时记载的张作霖如何杀害李大钊的那段历史。
吴彦祖扮演的胡适大概是影史上最帅版本的胡适了。在北大礼堂里面跟辜鸿铭辩论那场戏,我甚至怀疑是导演故意安排两个花痴女生来展现吴彦祖版胡适的帅哥魅力的。那两个女生向胡适提问的时候,真的是眼含桃花呀。
当然,在这场辩论的旁听人中,还有另一个大帅哥王力宏扮演的北大学生罗家伦,在五四运动也是一个风云人物。据说“五四运动”这个提法就是罗家伦第一个提出来的。
电影里面有个小插曲,当刚刚来到北大,扛着行李去听胡适的讲课时,胡适却表示了
婉拒的意思,原因是毛不是北大学生。
这个桥段其实也很意思,后来一直有人推测之所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对知识分子尤其是所谓的精英阶层抱有负面看法,跟他当年在北大图书馆遭受冷遇有很大关系。而胡适之所以后来宁愿离开大陆选择蒋介石,恐怕他也知道自己跟这种类型完全是格格不入。
《建党伟业》里面,吴佩孚、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黎元洪这些北洋军阀基本上属于路人甲这种人肉道具,倒不是导演故意丑化这些资产阶级军阀,而是选择的演员的确不敢放手演。全是搞笑的喜剧演员,一开口绝对笑翻全场,削弱了整个戏剧效果。
吴佩孚还好,是吕良伟演的,就拿个望远镜在那里瞅来瞅去,段祺瑞是控制全东北的本山大叔,从开始到结尾都一直在周润发后面晃悠,活脱脱的一个人肉屏风;“我想死你们了”的冯巩演的是冯国璋,好像就是他家祖爷爷,也算是角对口。民国初年曾经火过一段时间的黎元洪的扮演者是“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的范伟,好像还有一句台词,依然是喜感十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