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牡丹亭》杜丽娘和《桃花扇》
                        李香君形象对比      
          齐  钰     
指导教师       商隶君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10级1班   
 
  完成日期: 2012 12 25
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生
学年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
齐钰
班 级
1班
开题时间
2012年11月7日
指导教师
商隶君
职 称
教授
所属教研室
教务处
论文题目
《牡丹亭》杜丽娘与《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对比
一、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
我国的戏剧历史悠久,在八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其中,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以及洪升的《长生殿》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戏剧,在我国古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该书一经出版便轰动当时的文坛,“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明 沈德符《顾曲杂言》)。书中塑造的杜丽娘形象至情至性柔情似水,为爱而死为爱而生,感动了无数痴男怨女,“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形象画廊中继崔莺莺之后、林黛玉之前最光辉、最优美的女性形象”。《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发展上的两个高峰,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桃花扇》在清代传奇中是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杰出作品,问世之后盛传曲坛,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果。作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反映南明弘光小王朝的兴亡历史,表现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塑造了坚贞不移、不畏强权的秦淮李香君的形象。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及《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均是我国古代戏剧史上富于反抗精神的最为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二者形象既具有共通之处,又因受不同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因此具有可比之处。文献资料中大多将杜丽娘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做对比,较少有将其与李香君形象作对比,这方面研究相对空白。《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作为名门之后、大家闺秀,是在社会女教的严格、深闺环境的寂寥、精神生活的空虚下要求身心解放,她至情至性、视爱情为生命、一梦而死、因情复生,具有理想化特征;《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是秦淮河畔的,在与复社文人、忠贞之臣的接触过程当中,形成了鲜明的政治态度,她直面爱恨、具有民族气节、坚贞不渝、刚烈守节、大义凛然,体现时代烙印。通过两者形象对比,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物性格命运的重要影响,从两个女子的不同境遇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不同思想主题。
二、论文基本框架
1、综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2、分析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对杜丽娘形象的影响。
3、分析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对李香君形象的影响。
4、分析杜丽娘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5、分析李香君具有现实意义的爱情追求并对二者追求进行对比。
6、二者形象对比综述及形象对比意义概括。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吴宏达《明代文学与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俞为民校注《中国古代四大名剧》[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
[4]郭英德《明清文学随想录——痴情与幻梦》[M],上海:三联书店
[5]黄文锡、吴凤雏《汤显祖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6] 李孝敏《李香君形象简论》[OL]
[7]宋有绵《元明清戏曲赏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8]董每勘《五大名剧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9]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版
[10]王季思《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版
指导教师意见:
通过对《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及《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进行分析对比,挖掘二者形象的共通处及差异,进而对二者形象对比的意义进行阐述,有独特的视角,选题较有学术价值。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凤凰传奇玲花
    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戏曲,也称“四大古典戏剧”。其中,《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该书一经出版便轰动当时的文坛。书中塑造的杜丽娘至情至性柔情似水,为爱而死为爱而生,感动了无数痴男怨女,历来为人们所称道。《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发展上的两个高峰,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反映南明弘光小王朝的兴亡历史,表现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在清代传奇中是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杰出作品”,讲述了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的爱情悲歌,塑造了坚贞不移、不畏强权的李香君的形象。历来文献中有众多评价、分析作品及二者形象的作品。
作为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品之一,对《牡丹亭》及杜丽娘形象研究的文献浩如烟海。明代统治者注重女教,帝王和后妃都亲自出面提倡“妇德”,《明史》中节妇烈女有三百零八人之多,在廿四史中显得十分突出。杜丽娘的形象是对这些“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闺门风雅”一类封建说教的大胆否定。作者成功地细致地描写了她在严格的封建礼教之下逐步觉醒的成长过程和心理活动,层次分明,细致熨帖。
《诗经》中的爱情是唤起了她青春的觉醒。她在春香的诱导下,第一次偷入后花园,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为此她把理想寄托于梦里出现的书生,为他宁愿埋骨幽泉,反映了杜丽娘为了追求美好的事物愿生死相随的反抗性格。在柳梦梅爱情的帮助下,杜丽娘终于还魂再生。杜丽娘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对青年一代婚姻自由的束缚,热烈的争取幸福,不惜出生入死,这使得杜丽娘的形象带有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将杜丽娘性格发展分为三度发展。第一度由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第二度是面对冥判的据理力争和对柳梦梅梦中的一往情深。第三度是历经劫难、终得团圆成果的保护与捍卫。杜丽娘对理想的追求,“经历了一个自我束缚、自我蜕变、自我突破的过程,也就是经历了一个由潜意识的不自觉阶段到自觉的主动追求的发展过程”。
杜丽娘的梦凝聚着她全部生命的理想的执着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的追求,杜丽娘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牡丹亭》所表现的就是这种情和理的冲突,即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和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杜丽娘是至情的化身,她的爱情对象是虚幻的,但她对爱情的追求却有着出生入死的热烈和执着。杜丽娘在对理想的追求方面是坚定的,杜丽娘是一个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的人。正因为如此,在封建社会里,她是注定要被毁灭的。或者是改变她的爱好,或者是被毁灭,两者必居其一。杜丽娘对自己的信念始终是忠实的。《牡丹亭》强烈的追求幸福,具有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积极浪漫主义理想。
20 世纪百年内文艺思潮的演变,深刻地影响了对历史悲剧《桃花扇》的评价。20世纪前半期评家多推崇《桃花扇》。20 世纪之初,王国维自1908 年至1912 年钻研中国戏曲,曾极口称赞元剧之文章,但却认为不及《桃花扇》。新中国成立后,学者们运用历史唯物论来评价《桃花扇》,肯定了作者孔尚任的爱国主义思想,评析了《桃花扇》的艺术成就,对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但自1962 9月以后,意识形态领域里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极“左”思潮泛滥,孔尚任和《桃花扇》遭到了批判“, ”中被彻底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思想活跃,孔尚任《桃花扇》的研究得以回到正常的学术轨道上,涌现了一批新成果。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著名的歌妓,处于被压迫、受蹂躏的卑贱地位,身世飘零,孤苦无依,因此产生了要求摆脱这种生活处境的强烈愿望,憧憬着幸福的未来。一出场就陈述了风尘生涯沉闷而忧郁的感受。李香君与复社领袖张天如等也有交往,还甘拜决然从阮大铖家出走的苏昆生为师学曲。她从小已经不知不觉受到正面“清流”和反面“浊流”的影响。她的一系列行为都是由性格决定的,而不是一时意气。她对侯方域的一见倾心,不单单是一般的儿女私情,更主要是对复社文人的倾慕,复社文人在政治上有比较进步的主张,赢得了生活在歌台舞榭的正直善良的的好感。候、李的爱情是以他们对当时政治生活的共同认识为基础的。
李香君“却奁,表明了她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刚直的品质,她对阮大铖一类是嫉恶如仇的,对侯方域的动摇,她也并不姑息,而能责之以大义。从这出戏开始,李香君便被卷入政治漩涡。离别之时,她能对侯方域留恋儿女私情加以规劝,解释了李香君既柔情似水又侠骨冰霜的性格。从《却奁》这一出开始,正式把爱情的纠葛和政治的斗争结合起来。突出刻画了李香君嫉奸邪、重气节的光辉形象。她没有沉迷于情浓之景,在严肃的政治问题面前,义正言辞,愤然却奁,突出表现了她的政治敏感性和斗争的坚定性。本出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揭示李香君的性格美。其他人的表现反衬出香君的清醒与崇高。展现出一个具有温柔美丽外貌,正直善良的秉性、嫉恶如仇的胆识、政治斗争敏感的李香君光彩照人的形象。
李香君对爱情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坚贞,坚决维护作为人的尊严和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拒媒》一节中李香君的反抗,不仅是为本身自由和幸福的斗争,同时也是对奸臣邪党的迫害的抗争。《寄扇》一节,她以桃花的飘零比喻自己的身世和命运,孤身守候侯方域。《骂筳》一章,李香君义无反顾的参加了一般女子不敢参与的政治斗争,使她在我国古典戏剧舞台上放射出独特的光彩。
前人的很多文献中将杜丽娘和《西厢记》中崔莺莺做对比,与崔相比,杜丽娘更具与反抗精神和细密情思,她的爱情也更轰轰烈烈超越生死。作为同时期的高峰、反映历史的明镜,《桃花扇》经常与《长生殿》做对比,因而论文中多将杨玉环与李香君相较。在诸多文献中极少有人将杜丽娘和李香君做对比,在这方面的文献研究仍处于较为空白的阶段。二者形象在很多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具有同样的反抗精神,更胜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更具有比较性。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二者又具有不同的性格,形成了不同的爱情追求。杜丽娘身上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化,李香君身上则更多地体现时代烙印,更具真实性。通过对比二者形象可以得知,社会环境及家庭背景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人物命运。从两个女子的不同境遇可以体会到作品不同的思想主题。
参考文献:
[1]赵景云、何贤锋[M]《中国明代文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2]袁行霈[M]《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黄文锡、吴凤雏[M]《汤显祖传》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4]徐朔方[M]《论汤显祖及其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吴志达[M]《明代文学与文化》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6]郭英德[M]《明清文学随想录——痴情与幻梦》上海:三联书店
[7]王季思[M]《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版
[8]汤显祖[M]《牡丹亭》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版
[9蔡促翔[M]《中国古典剧论摘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版
[10]胡雪冈[M]《五大名剧评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董每勘[M]《五大名剧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2马子富、刘丽红[M]《中国清代文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3]宋有绵[M]《元明清戏曲赏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4]孔尚任[M]《桃花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5]王国维[M]《宋元戏曲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6]胡雪冈[M]《孔尚任和桃花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7]俞为民校注[M]《中国古代四大名剧》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
[18] 李孝敏[OL]《李香君形象简论》
[19]吴新雷[J]孔尚任和<桃花扇>研究的世纪回顾江苏: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1999 年 第2
题 目   《牡丹亭》杜丽娘与《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对比                                             
                                                                     
摘 要:《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及《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均是我国古代戏剧史上富于反抗精神的最为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二者受不同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作为名门之后、大家闺秀,是在社会女教的严格、深闺环境的寂寥、精神生活的空虚下要求身心解放,她至情至性、视爱情为生命、一梦而死、因情复生,具有理想化特征;《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是秦淮河畔的,在与复社文人、忠贞之臣的接触过程当中,形成了鲜明的政治态度,她直面爱恨、具有民族气节、坚贞不渝、刚烈守节、大义凛然,体现时代烙印。通过两者形象对比,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物性格命运的重要影响,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不同思想主题。
关键词: 杜丽娘、李香君、社会环境、爱情追求、思想意义                       
中文摘要、关键词………………………………………………………( 6 )
一、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对二者的影响…………………………… ( 8 )
(一)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对杜丽娘的影响…………………………( 8 )
(二)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对李香君的影响………………………… ( 9 )
二、杜丽娘及李香君各自的爱情追求…………………………………( 9 )
(一)杜丽娘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9 )
(二)李香君具有现实意义的爱情追求………………………………( 10 )
三、杜丽娘及李香君形象对比意义……………………………………( 12 )
注释……………………………………………………………………( 13 )
参考文献……………………………………………………………( 13 )
英文摘要、关键词………………………………………………………( 14 )
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生学年论文评议书
《牡丹亭》杜丽娘与《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对比
我国的戏剧历史悠久,在八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其中,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以及洪升的《长生殿》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戏剧,在我国古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该书一经出版便轰动当时的文坛,“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明 沈德符《顾曲杂言》)。书中塑造的杜丽娘形象至情至性柔情似水,为爱而死为爱而生,感动了无数痴男怨女,“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形象画廊中继崔莺莺之后、林黛玉之前最光辉、最优美的女性形象”[1]。“已经成为人们心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2]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发展上的两个高峰,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桃花扇》在清代传奇中是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杰出作品,问世之后盛传曲坛,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果。作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反映南明弘光小王朝的兴亡历史,表现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塑造了坚贞不移、不畏强权的秦淮李香君的形象。
一、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对二者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对杜丽娘的影响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家世显赫、“乃唐朝杜子美之后”、“内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后嫡派”,是典型的贵族少女、大家闺秀,她并非生来就是礼教的叛逆者,其性格是在环境的影响下一步步发展起来。
明代统治者十分注重女教,帝王和后妃都亲自出面提倡“妇德”,《明史》中节妇烈女有三百余人,比《元史》以上的任何一代正史至少要多出四倍以上,在廿四史中显得十分突出。他们提倡程朱理学,禁锢人们思想,束缚民众心性,对妇女的封建压迫尤甚。施可斋《丛杂记》中写道:“以家有烈女贞妇为荣,愚民遂有搭台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诟骂辱之,甚至有鞭笞使从者”。杜丽娘身为太守之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身心受到严重的束缚。其父杜宝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官僚,以种种清规戒律约束压抑着杜丽娘,是一个具有中国封建社会本的家长、顽固不化的礼教维护者。在第三出《训女》当中,杜宝与春香、丽娘便有这样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