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音乐生活S ocial Music Activities
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从九万多首征集歌曲中脱颖
而出,歌词简洁,朗朗上口。该歌曲巧妙地选用了“地球村”、“一家人”、“北京”和“梦想”等重要词汇,生动地演绎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刘欢和莎拉·布莱曼的深情演唱,歌声悠扬,传遍全球。这首精巧别致、充满温暖的抒情歌曲出人意料,与历届奥运歌曲风格迥异,是一个特鲜明的奥运主题曲。
然而,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我和你”等关键词,发现大众对该歌曲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认为非常成功,弦律优美,风格独特,赋有中国元素;而也有不少相反的声音,认为歌曲太“温柔”,不适合如此宏大的场合,缺乏激昂的元素,不能激发运动员“积极拼搏,永不服输”的斗志。出于好奇,笔者再通过中国中文期刊网搜索关键词“我和你”,发现对其进行学术研究的文章寥寥无几,对其英文词译配进行评述的文献为零,这说明该歌曲所产生的影响力还不够大。结合歌词翻译的特点和原则,本文旨在分析《我和你》英文译词的语法问题。
一、歌词的“译”与“配”
李程认为:“歌词翻译属于文学翻译,要遵循文学翻译的有关规律,与歌词最接近的文学体裁要算诗歌了”
①。好诗有美的声韵,译诗要保持原诗的声韵之美,很不容易。歌曲像诗歌一样,运用语言和弦律的魅力共同传达创作者的意图。而歌曲的翻译只是针对歌词而言,歌词能译,曲则不能译,因为曲并没有改变。而歌词的翻译又与其他文体的翻译不同,译文歌词不仅要忠实和达意,还要与曲子相搭配,这也体现了歌词的音乐性。因此,歌词的翻译分为“译”和“配”两个方面,“译”是指将原语歌词翻译为译入语的过程,而“配”则是指让译入语歌词与曲子相吻合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双语歌曲的“译配”应结合起来考虑,既要考虑两种语言间的歌词对应关系,还要关注双语歌词与曲子的配合,译配工作难度会更大。
从术语学角度看,歌曲译配是音乐学与翻译学交叉的学科。一首脍炙人口的双语歌曲一定会是出自两个学科的双料人才之手,绝非两个人才的“配合”。有的时候,翻译的歌词非常优美,也适合于传唱,但音节、重音和节奏无法与曲子相配;相反,有的译入语歌词虽能和曲子相配,但与原文意义相差甚远,或者存在语言错误,都不是好的“译配”。因此,歌曲译配是项特殊工作,难度极大,既要译得准确达意,保持韵律,又要上口自然,符合原曲的旋律和节奏。
我国清朝末年著名翻译家严复曾经提出过“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所有文体的翻译。“信”是指忠实可信,即译文的信息含量必须与原文等值的最高要求。在翻译过程中不论是理解和表达,对原文的信息量“不增、不减、不改”,在译文中力求做到意义等值,形式对应,包括原作字里行间流溢出来的“文化伴随意义”。“达”是指译文本身应语句顺畅易解,表情达意,与原文对应。“雅”就是典雅,特指译文的体裁、结构和修辞特点构成的整体效应与原著相一致。“信达雅”本身就是一个要求很高的翻译标准,如
果把它应用于歌词翻译,译后再“配曲”,配得上的可能性能有多大?
由此可见,歌词翻译应处理好“译”和“配”的正确关系。一般来说,译入语歌词应具有以下特点:1.可读性。译者应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将原文的意思译成译入语,保证译文通畅流利,无错误。2.可唱性。译者应具备一定的音乐常识,充分考虑到音节数、音步、韵律与节奏的因素,使译文与原曲相配而又不破坏其原音型。3.可欣赏性。译者应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知道如何使译入语受众分享其美,达到歌词翻译的最终目的。前两点是歌词译配的基本要求,第三点是较高要求。
二、《我和你》的英文词分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歌《我和你》是一首汉英双语歌曲,汉语歌词虽简短,但要做到英文译配的完全对应实在不易。下面将从词法和句法两个语言层面对英文词部分的“可读性”作一些分析,探索对其完善的可行性。
(一)词法失误
词法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英语中的词法失误是指文本中的某些词汇的构成、变化或搭配违反了语言的基本规则。《我和你》的英文词共6行,只用了33个单词,非常简洁。全文如下(从北京奥运会下载http://www.bei-jing2008.cn):
“译”若不达“配”亦无韵——
—刍议《我和你》的歌词英译
■操时尧
北
78
2011·4 PEOPLE'S MUSIC
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 We are family
Travel dream
A thousand miles Meeting in Beijing
Come together
Put your hand in mine
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 We are family
从词法角度看,歌词第二行“travel dream”中的“travel”用词不妥。一则因为它是一个不及物动词,不可接宾语;二则因为“travel”和“dream”之间不能构成语义上的动宾搭配。我们认为,“travel”的选择是一个明显的词法失误。
其次,歌词的第一行和第六行中均有“We are family”的句子,该句中的family的用法也值得商榷。按照传统语法,“family”是一个集体名词,但表达上述语境的“一家人”的语义时,它就成了个体名词,限定词“a”或“one”不可少。“We are from one family”才能表达“我们是一家人”的完整含义,在现代语法中,“We are one family”在口语环境中也可以接受。因此,“We are family”的表达不妥是由family的用词失误所致。
另外,从文化角度看,西方人对family的理解是“亲情”和“血缘关系”的涵义,汉语中的“四海一家”的文化内涵具有不可译性,译成“The globe is a family”难以被西方接受。正如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口号“新北京,新奥运”的最初翻译是直译的“New Beijing,New Olympics”。西方官员感到诧异:北京要为奥运会制定一套崭新的规则吗?由于文化差异,不久后,“新北京,新奥运”被改译为“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同样,在筹办奥运会期间,北京奥组委曾向全球征集过奥运口号,很多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
表述,如“和为贵”、“四海一家”、“传承文明、共享奥运”列入了备选项,但因为文化差异不可译的缘故被放弃,最后是先确定英文“One World One Dream”,再译成汉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可见注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从1998年汉城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笔者收集了五届主题歌曲,这五首歌中没有出现过“family”的字样,“friend”出现3次;“heart”出现4次;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是“dream”。由此可见,就好像我们不能在机场举着标语“Welcome选Brothers and Sist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一样,“family”在这种场合下最好避用。
(二)句法失误
句法是句子内部词和词组间的相互关系、结构类型和排列顺序的规律和法则。句法失误是指违背上述规律的语言现象。《我和你》的英文歌词在句法上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首先,“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应该属于同一个句子,缺谓语动词,应增添一个谓语动词。整篇歌词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从断句情况分析,第一行可以整体思考,将“We are family”改为一个介词短语并译于前句。笔者认为将第一行改译为“You and me live in one world,like a family.”更合理,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音节和节奏与原英文歌词也没有变化,能与曲子相配。另外,将“family”置于一个明喻之中,西方人更容易接受。
其次,英文歌词第二行和第三行由三个碎片式短语构成,关系错乱。“Travel dream”没主语,“A thousan
d miles Meeting in Beijing”是两个名词性短语拼凑在一起,结构不合理。“A thousand miles”源于“千里行”,不如意译为“We travel afar”效果好,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能为第二行和后半句提供依附关系。因此,在不伤节奏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将这三个短语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句子“For one dream we travel afar,meeting in Beijing.”这样的句子没有语法错误,表达的意思完整流畅,更具有“可读性”。因此,对原歌词可作整体修改如下:
You and me live in one world,like a family.
For one dream
We travel afar,meeting in Beijing.
Come together选
Put your hands in mine选
You and me share one world,forever a family.
灰姑娘歌词修改后的歌词做到了以下几点改进:1.语句通顺,没有语法错误,更具有可读性;2.标点符号和大小写更加规范;3.合理完整再现了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4.歌词的修改在节奏上没有影响与原曲的匹配。
综上所述,歌词译配是歌曲创作的重要环节,它的难度在于既要考虑歌词的文学属性,又要考虑其音乐属性,译者或创作者才能处理好“译”与“配”的关系。正如我国音乐学家和翻译家薛范先生曾经说过:“进行歌词翻译,曲和词已经存在,即,先有了水晶鞋,必须为它到一双合适的脚。只有到唯一的灰姑娘,辛德瑞拉才能配得上那双唯一的水晶鞋。”②
①李程《歌词的英汉翻译》,《中国翻译》,2002年第2期,第31—34页。
②薛范《歌曲翻译理论与实践》,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0y095)的阶段性成果。感谢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先发教授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操时尧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金兆钧)
社会音乐生活S ocial Music Activities
79
2011·4
PEOPLE'S MUSIC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