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廉政瞭望》 2016年第12期
文_本刊记者李天锐
“法院院长荀正义和老领导在会所吃饭,违规了吗?”
“上面一个指令,下面就是这样全员出动,很真实,想起了我以前驻村维稳的时候,也是一夜一夜对重点户盯梢。”
“法官王公道挺像我一个师弟的,有点真本事,又有点耍小聪明。有点土办法,又有点同情心。”
11月18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公务员们讨论得不亦乐乎。围绕着李雪莲的告状,法院审判员、院长、公安局长、县长、市长、省长等人的表现,展现了官场诸多非日常、非公开,但体制内人士颇为熟悉的真实场景,恰似一幅幅官场“”,被誉为电影的最大突破和亮点。
电影的圆形画幅则宛如西洋镜,冷静地提醒着体制内看客,使他们在会心一击之后,陷入良久沉思。
新老领导“私宴”,背后有隐情
电影前半部分有一个重要场景——法院院长荀正义宴请对其有提携之恩的老领导夫妇,为其庆祝金婚。正是荀正义当晚喝高了偶遇李雪莲拦路告状,对其粗暴对待后,李雪莲方开启20年的“告状模式”。
这场私宴,有很多值得咂摸的细节。宴席开始,荀开宗明义,是个人掏腰包,而非公款请客,但在座的却有法院办公室主任等诸多工作人员,一切程序亦如同公务接待,引人遐思。
随着镜头转换,官场酒桌文化登场:荀正义客套谦虚,办公室主任则不忘吹捧:“荀院长给自己定了‘五条禁令’,能不喝酒的不喝。今天老领导来了,破例了。”让新老领导面露尴尬后又转移话题。老领导及夫人大谈“忍字诀”,众人适时活跃气氛……酒桌只有短短一分多钟戏份,角个性鲜明且符合身份。
而宴席结束上车时,老院长告诉荀正义:“你的事我已托老李去办了”,“今天酒好”,饭局的秘密被和盘托出,有如神来之笔。
原著中,还有另一段酒桌故事——老领导好酒,荀正义却不善饮。酒宴开席后,两人都喝真酒,但划拳行令人人过关时,部下就开始玩障眼法,给荀的酒杯掺矿泉水。到最后老领导醉了,半醉的荀正义也装着全醉被人架下来。以至于看到李雪莲后大惊,却还得先装醉。
这场私宴,也勾勒出新老领导的微妙关系。原著中,当年老领导属意的接班人并非荀正义,而是常与其一同打桥牌的老葛,可后来老葛因酒后驾车出车祸去世,才有了荀的上位。老领导的形象亦颇为立体。一方面,他懂得把握分寸,退下来后一般只在生活待遇上提要求。另一方面,却总是闲不住,以至于一看到有人告状就亢奋,告诫荀正义要“为民做主”,被夫人数落“别忘啦,你已经退休啦”。
对荀正义而言,他既为老领导“明事理”而欣慰,把他“供着”。另一方面,老领导也有用得着的时候,这次饭局便是一例。
“一个退休的老干部,想坏你的事还是有能量的;他在台上那么多年,上上下下,也积累下丰厚的人脉,料不定哪块云彩下雨,就砸在了你头上。” 原著中荀正义的“经验之谈”,道出了不少在任官员对退休老领导的复杂感情。
指示执行过度,不都是下级的错
“正在节骨眼上,先把她弄走!”
李雪莲第一次到市上告状,头顶冤字在市政府门口静坐三天,惊动了蔡市长。为迎接精神文明创建检查,市长一句话,李雪莲被投进拘留所关了7天,说出“识大体,顾大局,团结一致向前看”后才被放出来。
市长只是指示把她弄走,并没有说送到哪儿去。后来的情节也证明,市长压根没有将其关进拘留所的意思。但从市政府到市公安局、区公安分局、派出所,指示一级级传下来,就过度解读变了味,变成了“市长发脾气,让把这妇女关起来”。
官场过度解读和执行领导指示,原因多种多样。有时还不都是下级的错。不少官场中人就认为,李雪莲之所以被关进拘留所,市长指示不具体是更重要的原因。别忘了,因为李雪莲的事,蔡市长确实动了气,难说不想治治李雪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下属只是要想为他分忧,走了个极端。
事实上,官场语境中,“上级的指示到底是什么意思”,下级向来猜测颇多。尤其是不太好摆上台面的事,领导说的这件事,事实上到底是这件事儿,还是另一件事儿?这被有些学者视为政治判断中的重要成本。再加上对这些事,领导指示一般都很含糊。有些干部就说,这些事情做对了,是根据领导指示做成的;没做成,那是自己领悟错了。如果电影中李雪莲因为进了拘留所而上访,市长也可以说,这并非自己本意,以减轻处罚。可还没等李雪莲告状,他就已被撤职。
电影里还反映了另一种情况——即使领导的指示和出发点是好的,执行中也会走样变味。如首长因李雪莲告状事件震怒,要求反思后,省长认为是下属办事不力,给全省抹了黑,就建议把涉及此事的市长、县长、法院院长等全部撤职,首长得知后痛批“矫枉过正”,却也无可奈何。上级要求认真解决李雪莲的事,下级就派人围住她家24小时监控……这些表面上是过度解读指示、层层加码、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根子上则是缺乏为民情怀。
官场中,还有一种执行走样,即对触及自身利益的改革措施、上级决策指示等阳奉阴违、消极应对。这种情况更为复杂,需要进一步改变观念、深化改革来解决。
首长震怒,公开报道又如何?
首长下团参与人代会讨论,既是电影中段的高潮和转折点,也是中国电影中鲜有的反映全国人大开会的情况。
这一段故事,同样有几个细节引起官场人士回味。如储省长在会议期间从恭谨到害怕,再到汗流浃背的表现,再如首长一开始谦称不发言,后来证明是“有备而来,有话要说”等。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则是首长讲心里话和引出李雪莲的事时,主动让“下边的就不要拍了”。胜利床照
领导讲话和举动,哪些通常不被公开报道?多名在机关负责宣传的人士介绍,领导讲话一般都有通稿,以稳妥、正确为要。即兴举的例子,带有情绪的话,个性化的表述和举动等,有的因为内容涉密,有的容易引起“轰动”和不必要的放大,进而使其他领导误会,过去通常不写入报道。领导对某地的关心、对基层干部的关注等,则可写入活动通讯之中,体现亲民爱民。
电影中,首长公开讲“有人说我左”,因李雪莲事件拍桌痛骂各级官员,疾呼反腐倡廉,颇为罕见。既涉及到意识形态和立场等敏感问题,又让该省颜面扫地。因此,首长主动叫停报道。媒体最终公开出来的内容,应该只有首长前面所说,同意政府工作报告,和对一年工作中规中矩的评价。
不过,上述未被报道的内容,往往是官场中人特别是下属想要看到的。因为这些干货罕见地展示了领导的关注点和情怀,将领导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对与会者也是一次教育。电影之中,首长的震怒尽管没有公开报道,但却随着一众官员的去职而发酵开来,直接影响了后任官员对李雪莲态度的软化。
近年来,现实官场中,领导的真性情也更多地在媒体上展露出来。如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曾在全国“两会”上几次披露当地腐败的具体情况,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亦公开发话:“‘为官不为’就让他不能为官。”如今在不少人看来,官员发飙放话,躲避媒体已并非好的选择。相反,随着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还将为推动解决问题营造良好氛围。
“我也是有进步的想法的”
“你在暗地里做这份工作, 图个什么呢,不会纯粹是为领导分忧吧?”
“我就纯粹是为领导分忧的,当然了,我小贾帮组织解决了这么大的困难,肯定希望组织关心我。我也是有进步的想法的……”
在影片后段,法院庭长贾聪明联合赵大头施出“美男计”,将李雪莲带往黄山旅游,并准备回乡后结婚,让故事情节一度峰回路转。
贾聪明为领导分忧,是想要一顶更大的官帽子。当李雪莲事件被大领导过问,有人被撤职,就成了事关个人帽子的大事。围绕着她,一众官员不是为了争帽子,就是为了保帽子。赵大头愿意与贾聪明合谋,是为了儿子的编制。而市长、县长、法院院长千方百计劝说李雪莲放弃上访,也是因为如果此事闹大了,会保不住自己的帽子。
官场中,各种利益错综复杂,官员还不能轻易放弃头上的帽子。正如电影中王公道对县长说的,“你不想干了,市长还想干呢,还有我还想干呢!”牵一发动全身,这正是一些地方官场的真实反映。
正是在保帽子、争帽子的诱惑下,许多官场中人忘记了本心和初衷,变得不择手段。电影中,贾聪明用计之所以遭到更大质疑,是因为其他官员都各有苦衷,而贾则更多的是欺骗。颇具反讽效果的是,他的办法却最接近成功。如果他和赵大头打电话吵架没被李雪莲听见,主动替领导分忧的贾聪明就要被夸为“真聪明”,官升一级了。
从这些官场细节中,值得反思的除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官由上授的现实,还有每一个人的认识和态度。正如电影结束时市长马文彬所说:“为了保全自己的帽子,必然不敢担当,只对上面负责不对下面负责。其实不对老百姓负责,才是对上级的最不负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