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种植中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X
  罗汉果[Siraitia grosvnorii(Sw ingle)C.Jeffrey]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医药原材料和饮料添加剂[1-3],享有“东方神果”的美誉,以广西栽培最多,广东、江西、湖南、贵州等省也有分布,但较为零散。罗汉果作药用,味甘性凉,有清热、祛痰、消渴、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之效;作饮料,煎汤代茶,可作为食糖的替代品,特别适合不宜食糖体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人、龋齿患者的调味补助品。罗汉果及其制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药材。近年来以罗汉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随着在医药、饮料、保健行业的广泛应用,罗汉果的需求量逐年增大,罗汉果产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1 桂林市罗汉果种植概况与生产现状
罗汉果是驰名中外的桂林特产。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东北部,辖12县5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是罗汉果最适宜栽培区。目前,罗汉果主要栽培品种[4]有青皮果、长滩果、冬瓜果、拉江果等和组培苗伯林2号、伯林3号、农院B6、青冠、科研2号等。根据罗汉果农业气候精细化区划结果,桂林种植罗汉果的优势区域集中在桂柳高速公路以西的永福、临桂、荔浦、龙胜、资源、灵川、兴安、全州等8个县的龙江、百寿、永安、苏桥、罗锦、堡里、蒲芦、茶洞、黄沙、渡头、宛田、两江、公平、青狮潭、九屋、兰田、金石、华江、咸水、绍水、才湾、龙水、大西江及资源、
龙胜两县全境共41个山区或半山区乡镇。其中永福是罗汉果栽培的起源地和主产地,1996年永福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罗汉果之乡”,2000年被桂林市定为1号名牌农产品,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永福罗汉果被授予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被广西确定为优势农产品重点发展, 2008年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为龙胜颁发了"道地药材(罗汉果)之乡”证书。如今罗汉果种植已成为当地富政富民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广大山区脱贫致富的一大法宝。
2 罗汉果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由于农业是最易受天气气候影响的行业,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地区,农民是最需要提供专业气象服务的弱势体。罗汉果种植当中遇到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低温冷冻、持续阴雨、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和冰雹大风等。
2.1 低温冷冻
大范围强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剧烈下降并伴随较大偏北风的天气,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包括低温阴雨、低温冷害、霜冻和寒潮等。罗汉果喜温暖、怕霜雪,气温升高到18~20℃种薯开始发芽抽梢,22~28℃生长良好,<20℃生长缓慢,<15℃新梢停止生长,并有枯梢(黑头)出现,秋天<15℃就开始落叶枯藤,<5℃种薯需要防寒覆盖。桂林的山区3月下旬~4月上旬常会出现日平均温度小于12℃的低温阴雨、倒春寒天气,罗汉果若栽植过早,幼苗易受冻伤甚至死苗;如栽植过晚,植株来籽期处于7~8月高温干旱时期,则极易感染病毒病。秋季寒露风或初冬霜冻
会影响藤蔓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引起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桂林的寒露风最早出现在9月中旬,平均日期为10月上旬,这对罗汉果的成熟影响比较大。冬季的寒潮、冰雪对地中越冬的种薯及基地的组培、扦插育苗有一定影响。
防御对策:培育耐寒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合本地的品种。收看(听)当地的天气预报,适时栽植。根据低温冷害预报特别是长期趋势预报,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比例。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及时采用应急的抗御措施。采用“三避”技术[5](对幼苗套上专用保温袋)与“两段育苗避寒栽培”技术(将小苗移至大号营养杯中利用拱棚保温,待苗长至30-40cm高时移栽至大田种植)。春季受冻植株死亡的,及时进行补种(补蔸),并加强管护。生长季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寒性。秋分后开的花多不成果,应及时疏去花蕾停止点花。冬季根蔸培土、覆盖稻草,防止地下越冬块茎冻伤、腐烂。
2.2 持续阴雨
持续很长的阴雨天气,光照极度偏少,造成罗汉果“跑苗”(徒长)[6],以致于植株现蕾慢、间歇现蕾甚至不能现蕾无果可收。在主蔓上棚打顶后促发一级侧蔓和一级侧蔓打顶促发二级侧蔓期间,若遇上晴好天气则能顺利地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而现蕾开花;倘若遇上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则大量吸收水分与养分而继续其营养生长并容易发生徒长,延迟花芽分化时间甚至不再分化花芽。当然,出现跑苗与施肥(如促花肥施用过迟或偏施氮肥、滥用含激素的叶面肥等)也有很大关系。偏施氮肥、整蔓不当,造成植株生长
过于茂盛、叶片宽大荫蔽而不能正常现蕾开花结果;组培苗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激素不当或扩繁增殖代数过高,种植后也会发生“跑苗”。
防御对策:培育健壮无病大苗,并适当提早移栽到大田以免延误结果期。科学管水、合理施肥,注意前期不能缺肥滞苗,中期不能肥多徒长冒苗。对7月后仍未“来籽”(现蕾)的植株进行重剪,增施硼肥、磷钾肥,促使其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协调,促发“来籽”。区别“跑苗”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低节位多次打顶摘心,抑制其顶端生长优势,改变养分在植株中的分配,促进侧蔓的生长及现蕾开花结果。部分徒长株采取回缩短截处理。对不管怎么处理仍不能或很少现蕾的“懒藤”,可“间伐”掉部分植株(隔一株拔除一株)使邻近现蕾植株的侧蔓往空出的棚面伸展,扩大其生长空间,增加其单株挂果量来弥补懒藤”的损失。采取药剂处理:催花剂诱导花芽分化;多效唑抑制节间徒长。冬瓜种植
2.3 暴雨洪涝
暴雨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常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根系缺氧或生理活动受抑,作物受害而减产。由暴雨引起的洪涝淹没作物,使作物新陈代谢难以正常进行而发生各种伤害。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危害作物,还冲毁棚架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罗汉果喜湿润多雾,生长期宜雨量充沛均匀,忌园内积水。桂林的汛期从4月开始,8月结束,此期间降水偏多,雨量偏大,果园容易渍水,部分地块尤其是利用
平地和水田种植的罗汉果,排水不及时或不畅,极易发生植株叶片黄化,根部易感白绢病和根腐病,危害根和茎基部,病株初期不明显,随着病情加重,植株长势逐渐变弱,底叶发黄,最后整株叶片萎嫣,须根、薯块腐烂,主根发黑,易从土中拔出。
防御对策: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不渍不涝的沙壤土或壤土种植[7];勿选择地势低洼、积水难排、冷空气易沉积难排出的峡谷水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修好排灌沟系,路、渠、沟配套,及时排涝。山地园做到行间有沟,树盘高于地面;平地园行间、株间应有排水沟;水田和平地,开沟起垄,沟深40cm、宽50cm以上,形成高低落差,地块整成龟背形,以利于雨季排水,避免积水,减少病害发生蔓延。7~9月罗汉果进入点花期,避开雨天,最好在晴天或阴天7~11时就完成人工授粉工作。被水冲倒(歪)的植株及时扶正,清除淤泥,晾晒土壤,清除杂草,适当耕翻,改善通气性,防止根系窒息死亡。排除积水后勤喷叶面肥,待恢复生机后,再行土壤施肥。
2.4 高温干旱
长时期降水偏少或严重不足,造成空气干燥,土壤水分亏缺,水源减少以致枯竭,影响罗汉果的正常生长和果实发育,其中夏秋干旱影响较大。罗汉果不耐高温,连续高温(>33℃)生长发育受抑制,大于35℃时花芽分化受阻授粉率低坐果率下降嫩梢缺水凋萎、植株陆续枯萎。持续高温无雨天气,补水不
及时,特别是坡地沙土种植的罗汉果,保水性差,补水不到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由于平地气温比
山地高,病毒病、病发生更严重。成株期在高温干旱期间花叶病发病最重。桂林每年的7~8月的最高温度常超过35℃;8月以后,降水会明显偏少,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由于罗汉果正处在果实膨大期,需水较多,由于雨水少,果实发育受到影响。如久旱后遇大雨、暴雨或多阴雨,会发生大量生理性裂果现象。罗汉果全生育期要求湿度在80%左右,高温干旱是罗汉果栽植的大敌,也是平地栽植难的主要原因[8]。
防御对策:选育耐旱品种。挖果坑进行种植,可促使罗汉果根系深扎,提高防旱抗旱能力。在定植穴1m范围内覆盖地膜或稻草[9],可保持定植坑四周土壤适宜的墒情,避免雨量大时土壤水分过量和干旱时土壤湿度过低,能明显降低病害。7~8月高温天气多,重点防治罗汉果病毒病、病和花叶病,清除园内杂草,减少病菌的传播媒介。科学施肥,有缺素症出现时喷施微量元素和钾肥。桂林秋旱频繁,高温干旱时期,因地制宜推行浸灌、浇兜和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或技术,保证水分均衡供给,减轻或避免生理性裂果。兴修水利,建好排灌沟系,使旱时能灌。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如用高炮、火箭和飞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绿化荒山,保护森林资源,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蒸发,减缓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避免水土流失,有效地增加表土层的涵水能力与补充地下水。
2.5 冰雹大风
冰雹是由于冰晶或雨滴在积雨云中几上几下翻滚凝聚而降落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降
水,局地性强、季节性明显、来势急,砸伤藤蔓和叶片、砸坏砸落花果。桂林的冰雹多出现在春夏之交4~5月空气对流发展旺盛的午后,7~8月也有发生,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平地。冰雹的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到数十分钟,一般强度都不大,持续时间短,雹块也较小。4~5月罗汉果多还未上棚或上棚藤蔓比较少,由于果棚的遮挡,影响较小;7~8月由于开始开花和结果,受冰雹影响则相对要大得多。大风指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天气现象常常是出现雷雨天气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夹伴强降水,吹断藤蔓、吹破叶片、吹落果子甚至刮倒棚架。桂林的雷雨大风也多在4~5月出现,多发生在傍晚到夜间,影响范围较大;7~8月也有发生,多发生在下午到傍晚,影响范围较小。
防御对策:加强肥水管理与病虫防治,增强藤蔓韧性和植株的抗性。及时抢收成熟的果子。加强监测预报,适时进行人工防雹消雹作业(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使冰雹变小或使云形成降水)。棚架搭(绑)牢,埋桩(柱)要稳,并经常检查,减轻或避免风害。受风雹袭击后,积极做好补救措施,倒塌、折断的及时修复,以保证藤蔓有充分生长的面积,多结果、结大果,尽量减少损失。改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在多雹地带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条件,减少雹灾。多雹地区降雹季节,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减少人身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