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与瓠子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分别介绍了冬瓜和瓠子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冬瓜;瓠子;高产栽培
1 冬瓜高产栽培技术
1.1 冬瓜的生长特性 冬瓜生育周期分为4个生长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果期。冬瓜喜温暖且耐热。种子适当浸种后在30~33下催芽,约36 h后陆续发芽。幼苗生长要求温度稍低,20~25为宜,温度高,易徒长。冬瓜在短日条件下可提早发生雌花和雄花。抽蔓期和开花结果期适于较高温度和较强光照。温度在15以下,不利生长,且开花授粉不正常,降低坐果率。果实适于25~35生长。
1.2 类型与栽培方式
1.2.1 类型。冬瓜按果实大小分类有小果型、中果型、大果型。按果皮颜和白蜡粉有无分为白皮或粉皮、青皮和黑皮类型。按品种的熟性分为早熟类型、中熟类型、晚熟类型。
1.2.2 栽培方式。地冬瓜:植株爬地生长,管理粗放,产量较低。棚冬瓜:用竹木搭棚,分高棚和矮棚。棚冬瓜的坐果率、单果重、产量都优于地冬瓜,但不利于密植和间套种。架冬瓜:支架的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植株调整,较好地利用空间,有利于密植和高产稳产,并且比棚冬瓜节省材料成本。
1.3 栽培技术
1.3.1 地块选择与整地。冬瓜的生长需水较多,适宜保水保肥力良好的土壤;加以冬瓜的枯萎病、疫病等较严重,其发生与土壤湿度大、水位高和施肥不当有密切关系,因此,以排水良好、疏松透气、有机质较多的壤土、沙壤或黏壤土为适宜。避免与瓜类连作。播种前深翻晒白,多施有机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瓜的生长季节雨量多,冬瓜根系不耐涝,应采用高畦深沟栽培。
1.3.2 播种育苗。直播与育苗均可。若育苗,基质育苗比床育苗好。育苗基质可就地取材,泥炭土、林地表土、水稻土、谷糖灰、蔗渣、食用菌栽培废料等经过预处理后,适当配合并加入1%~2%复合肥等即可。然后,用育苗盘或育苗杯进行育苗。育苗期间的温度和水分管理至关重要。种子发芽至子叶开展,日温保持30~35,并保持湿润。子叶开展至2片真叶,
宜抑制生长,防止徒长,需降低湿度,日温26~28,夜温10~13,如温度过高,通风降温。两片真叶至4~5片真叶时,逐步延长炼苗时间,提高幼苗适应能力,可控制水分,降低日温至22~26,夜温10~15。温度适当时,叶青绿,肥厚,下胚轴短。夏季育苗,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徒长以致发生病害。应采取遮阳网或塑料薄膜等进行遮光、降温、防湿等措施。
1.3.3 栽植。从子叶开展至5~6片真叶展开的幼苗均可移植。移植苗大小应视具体气候和育苗容器大小而定。栽植密度因品种、栽培方式与季节而异。小果型品种的果实较小,每株结果23个,应增加密度提高产量,栽植10 500~19 500 /hm2;中果型和大果型品种,特别是大果型品种,一般每株只留1个果实。栽植密度适当加大,产量会提高,但平均单果重降低。爬地冬瓜栽植4 500~6 000/hm2。棚冬瓜比地冬瓜温光条件好,但不如架冬瓜的蔓叶立体分布好,有利于提高种植密度。行距一般为170~200 cm,株距,春植80~100 cm,秋植60~80 cm
1.3.4 植株调整。摘蔓:地冬瓜一般利用主蔓和侧蔓坐果,可以在主蔓基部选留12枚强壮侧蔓,摘除其他侧蔓,坐果后侧蔓让其任意生长;也可以主蔓坐果前摘除全部侧蔓,坐果
后让侧蔓任意生长。棚架冬瓜一般利用主蔓坐果1个,在主蔓坐果前后摘除全部侧蔓,或者坐果前摘除侧蔓,坐果后选留若干枚侧蔓。主蔓摘心或不摘心均可。引蔓:做好引蔓工作,使瓜蔓均匀分布,充分利用阳光,并有适当位置坐果。瓜蔓在地面生长时,应注意压蔓。瓜蔓上棚架以后,经常利用卷须缠绕棚架,使瓜蔓定向生长,摘蔓、引蔓等工作宜在下午进行。
1.3.5 坐果与护果。坐果:小果型品种的果实较小,为提高产量宜多坐果。中果型和大果品种为提高产量,在适当密植的基础上争取结大果。为了获得大果,坐果节位是关键。研究表明,广东青皮品种以主蔓上第29~35节坐果的果实最大,23~28节坐果的果实其次。主蔓第3~5个雌花坐果的结大果的可能性最高。这个结果对其他大果型品种有普遍意义。在主蔓23~35节坐果,坐果后15~20节摘心,可保证果实的良好发育。护果:冬瓜坐果期间,容易被烈日灼伤;棚架冬瓜容易断落;风雨侵袭,也会损伤果实。保护果实,首先要注意在适当的位置坐果。其次,当果实长至4~5 kg时便应套(或吊)瓜,避免果实断落。地冬瓜和矮棚冬瓜的果实,与地面接触容易引起病害,导致烂瓜,可用稻草、麦秆等垫底,并适当翻动果实。再次,对暴露在阳光直射下的果实,可用稻草、麦秆、蕉叶等遮盖。
1.3.6 施肥灌溉。冬瓜对养分的吸收,以钾最多,其次为氮、钙、磷、镁。冬瓜施肥应氮、磷、钾齐全,氮、钾的比例较高,且钾稍高于氮;以基肥为主,坐果前重施追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避免偏施氮肥,特别是避免在结果中、后期偏施速效氮肥,避免在大雨前后施速效肥。否则,会促进疫病、枯萎病和果实绵腐病的发生。冬瓜消耗水分多,需水量大,适于湿润的空气和土壤,但不耐涝。幼苗期和抽蔓期,如天气干燥,土壤温度低,可酌情灌溉。抽蔓期以后,一般靠根系自身吸水能力,也能满足植株的水分需要。如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可在畦沟贮水,但应保持畦面20 cm以下的水位,降雨前后注意排水,避免受涝。结果后期避免水分多,防止果实绵腐病发生。
1.3.7 病虫害防治。枯萎病:移栽定植后以2.5%适乐时2 000倍液或95%恶霉灵3 000~4 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500 g白粉病:发病初期用10%世高1 500倍液或15% 粉锈宁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疫病、霜霉病:用60%安克锰锌1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10% 吡虫啉3 000倍液喷雾。瓜绢螟:用5%锐劲特悬浮剂2 500倍液喷雾。白粉虱:用10%扑虱灵乳油1 000倍液或稻虱净2 000倍液喷雾。黄守瓜:用20%氰戊菊酯2 000~2 500倍液或80%敌敌畏1 000冬瓜种植倍液喷雾。
1.3.8 采收。冬瓜的嫩果和成熟果实均可食用,一般采收成熟果实。充分成熟的果实,产量高,品质佳。小果型品种的果实从开花至商品成熟需21~28 d,至生理成熟需35 d;大果型品种自开花至果实成熟需35 d,一般为40~50 d
2 瓠子高产栽培技术
2.1 类型和品种 瓠子在我国栽培最为广泛,品种较多。按果实长短又可分为长圆柱和短圆柱2种类型。长圆柱类型,如浙江的长瓠子;短圆柱类型,如江苏的棒锤瓠子。长江流域作蔬菜栽培的瓠子优良品种有南京的面条瓠子、棒槌瓠子、上海的夜开花等。
2.2 栽培环境条件 瓠瓜喜高温,不耐低温霜冻,生长适宜温度为20~26,种子在15时开始萌芽,生长前期喜湿润气候,结瓜期喜晴朗天气,在阴雨寡照时,茎蔓生长不良,坐瓜减少,并易滋生病害。所以,春季瓠子用支架栽培,有利于通风透光。晚瓠子在伏秋天气生长,天晴气候干燥,可采用爬地栽培。瓠子适于在土壤肥沃、疏松且光照和灌排条件较好的地块栽培种植。早春栽培瓠瓜,可采用地膜、小拱棚、大棚或大棚内套小棚和电热温床育苗,温度过低时,在小拱棚上加盖草帘,防止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