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一篇:试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GB 14922.2-2001
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在GB 14922-1994《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啮齿类和兔类)》的基础上,与寄生虫学监测等级的有关内容分开,形成的独立标准。
本标准对实验动物等级进行了重新设定,与寄生虫学等级对应,将实验小鼠和大鼠的微生物学
等级分为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SPF)和无菌级,取消了普通级。豚鼠、地鼠和兔仍保留四级。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SPF级。相应增加了犬和猴的微生物学监测项目。
本标准对取样数量作了重新规定。根据生产繁殖单元大小决定取样数量,改变了过去按动物等级取样的做法。兔、犬、猴等较大动物可以活体取样,不必处死动物,因此取样数量也没有减少。
本标准对必须检测和必要时检测作了限定性说明:“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怀疑有本病流行、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本标准从3个方面对监测项目进行了调整:删除原标准列出、但实际检出率极低或很少检出的项目(如:实验小鼠、大鼠不检测多杀巴斯德杆菌);增加近年来在动物生产中出现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嗜肺巴斯德杆菌由清洁级调为SPF级必须检测项目),使不同动物各等级检测项目更加合理。
本标准及其相关配套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4922-1994。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争鸣、田克恭、李红、黄韧、屈霞琴、范薇。本标准于1994年1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GB 14922.2-2001
代替GB 14922-199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包括: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的等级分类、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豚鼠、地鼠、兔、犬和猴;清洁级及以上小鼠、大鼠。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4926.64─2001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3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
3.1 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CV)animal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3.2 清洁动物 clean(CL)animal 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3.3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animal 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3.4 无菌动物 germ free(GF)animal 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4 检测要求 4.1 外观指标
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4.2 病原菌指标
病原菌指标见表
1、表2和表3。4.3 病毒指标病毒指标见表
4、表5和表6。
表1 小鼠、大鼠病原菌检测项目
表2 豚鼠、地鼠、兔病原菌检测项目
表3 犬、猴病原菌项目
表4 小鼠、大鼠病毒检测项目
表5 豚鼠、地鼠、兔病毒检测项目
表6 犬、猴病毒检测项目 检测程序
5.1 检测的动物应当日按细菌、真菌、病毒要求联合取样检查。5.2 检测程序: 检测方法
按GB/T14926.1-14926.64─2001中的规定分项进行。
检测规则
7.1 检测频率
7.1.1 普通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7.1.2 清洁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7.1.3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7.1.4 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一次,每当-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7.2 取样要求
7.2.1 选择成年动物用于检测。
7.2.2 取样数量:每个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生产繁殖单元;以及每个犬、猴生产繁殖体,根据动物多少,取样数量见表7。
表7 实验动物不同生产繁殖单元取样数量
7.3 取样、送检
7.3.1 应在每一生产繁殖单元的不同方位(例如:四角和中央)选取动物。
7.3.2 动物送检容器级别要求编号和标志,包装好,安全送达实验室,并附送检单,写名动物品种品系、级别、数量和检测项目。
7.3.3 去特殊要求时,兔、犬和猴的活体取样,可在生产繁殖单元进行。7.4 检测项目分类
7.4.1 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7.4.2 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流行时;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结果判定
在检测的各个等级动物中,如有一只动物的一项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要求,则判为不符合该等级标准。9 报告多少级能进血
报告应包括检测结果、检验结论等项内容。
第二篇:《动物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高级微生物学》双语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级微生物学
面向专业:全校 课程代码:
大纲执笔人:常维山 总学分:2
大纲审定人:柴同杰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一门历史较短、发展较快、纵横交错和广泛联系实际的学科,具有内容覆盖面广和跨度大等特点。动物微生物本身是一个重要而独具特的生物体,它们不仅是一个研究生物学基本规律的理想材料,而且与动物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微生物的应用已涉及到兽医学、医学、农业、工业、食品和生物技术等许多方面。这样都促使动物微生物学不断发展和日益受到重视,使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的重要学科,并为人类的生活作出重要贡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较牢固的动物微生物学知识网络;使他们获得一个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又有一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的综合知识;努力启发、引导和培养他们的科研及实际能力,使他们在本学科领域中能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好。本课程一般应安排在生物化学课程以后学习。
三、课程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
Part Ⅰ Intrduction to Microbiology 1.The
History and Scope of Microbiology
The Discovery of Microorganisms The
Conflict over Spontaneous Generation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in Disease
Recongniz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organisms and Diseas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ies for Studying Microbial Pathogens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al Ecology Members of the Microbial World
The Scope and Relevance of
Microbiology The Future of Microbiology 2.Eucaryotic Ce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 Over of Eucaryotic Cell Struture
The Cytoplasmic Matrix, Microfilaments, Intermediate Filaments, and Microtubules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The Golgi Apparatus
Lysosomes and Endocytosis
Eucaryotic Ribosomes
Mitochondria]
Chloroplasts
The Nucleus and Cell Division
Nuclear Structure
The Nucleous
Mitosis and Mei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