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克林出关》,好看!
由电影频道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电视电 影《曾克林出关》最近荣获第四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和解放军文艺金星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它讲述了抗战胜利后,曾克林将军迅速带领第一支八路军解放山海关,挺进东北接管沈阳的故事。影片放映结束后,在场的观众不约而同地热烈鼓起掌来,电影局原局长滕进贤同志还高喊了一声“好看”。当我和几位主创人员谈起创作经历时,他们无不感慨万千。
影片的编剧徐保琦是海军航空兵创作室创作员,年过知天命的他在部队文学创作队伍中属高产作家,曾发表过许多文学作品,早期的《二嫫》、《许世友出拳》等多部作品被搬上银屏。徐保琦说,曾克林是海军航空兵的创始人,曾任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他戎马生涯的经历非常
独特,富有传奇彩。为避免以往银幕上追求我军将领高大全的形象,塑造可爱的精英式将军,徐保琦在写作过程中刻意追求故事真实化,情节陌生化,人物性格生活化,使影片有故事,有悬念,有矛盾冲突,有幽默诙谐的对白,每个人物有情有义,特别是挖掘他经历中鲜为人知的事件,从而令大家感受到“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曾将军率领的部队打仗勇猛善战,是我军最先出关的部队,片中不仅表现了他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领军勇猛作战,而且着意刻画了他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果敢决断迅速扭转局势的应变能力。如,我军部队官兵穿着缴获的敌军服装迎接苏联军队,不明真相的苏军剑拔弩张,刀相向,情急之下曾克林带头唱起国际歌,终使两国官兵用不同语言高唱同一首歌,拥抱在一起。在攻打日本守城顽敌时,战前他软硬兼施力劝苏军协同作战;战斗中他运用激将法改变了苏军指挥官为保存实力单方撤退的决定,促使苏军配合我军速战速决;战后在接管沈阳城的外交谈判桌上他又与苏军高级将领展开唇舌剑的交锋。片中还表现了曾克林亲自去抓土匪“克隆”的假曾克林,粉碎敌人冒充曾克林欺骗百姓招兵买马的阴谋,以“克隆事件”表现大名鼎鼎的曾克林威震天下的人格魅力,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八一厂副厂长安澜在电影界打拼了30多年,从长影厂“挺进”到八一厂,不说是身经“百片”,用东北话说也算是处处“沾包”,深谙电影艺术创作规律和成败之艰辛。他说,为弘扬我军光
荣的军事斗争史,八一厂和电影频道中心联合拍摄名将系列传记片,先从1955年以后授衔的2000多名将领中选出具代表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搬上银屏,《曾克林出关》是该计划的第一部,成败意义不言而喻。定位虽然是电视电影,但要按电影规模制作,在人物刻画上精雕细琢。安澜感到剧本基础好,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将军灵动的形象已经树立在他的脑海中,原本考虑让年轻导演完成创作,由于几位导演在阐述创作指导思想和艺术风格以及对人物的理解上,与他的设想有较大差异,促使他下决心自己执导该片。筹拍阶段,除下大力修改充实剧本外,调兵遣将组建剧组尤为重要,选将之道不可不慎。该组主创人员都曾参与过军事题材电影大片或各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并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制片主任郭汝清、摄影师董亚春、美术师陈布谷、烟火师尹星云等等。
拍摄期间,无论主角,还是一般角,无论戏份多少,导演都要求他们表演到位,尽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饰演男主角曾克林将军的青年演员连奕名,虽然在《烈火金钢》和《一双绣花鞋》中饰演过武工队长和地下工作者,但从来没有演过我军将领或类似的人物,信心不足,半夜不睡觉,导演谈角,想以他的理解收敛着饰演他心目中沉稳的将军,刚开始他
的戏有些“闷”、“水”、“温”,冲劲没出来,莽劲没上来。而影片要塑造的曾克林将军,是30多岁,风风火火,有时张扬近乎张狂,有勇有谋,性情外向,嗓门大,声调高,语速快,有时急不择言说粗话,也有时不经意间流露出风趣幽默。要他为国家“疯”,为党的事业“狂”,为军队的存亡“霸”,为民族尊严“傲”,为挺进东北“急”,为全国解放“莽”。因此演员必须放下架子,完全放开了表演。最终演员把握了将军的人格魅力和神韵,在表演上张弛有度,丰富了人物形象。安澜导演也时常向他伸大拇指。
责任编辑/冯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