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历史是什么
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管理会计最初产生于西方,中国在管理会计这方面的发展比较晚。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
管理会计产生于上世纪30 年代西方,是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结晶。随着经济发展和竞争加剧,传统的会计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由传统会计和管理学科结合起来而形成管理会计新兴而生。它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对帮助企业管理者科学的制定经营决策,合理的利用经济资源,有效强化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2年,H.W.奎因斯坦撰写了第一本管理学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在书中,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管理会计”概念。J.Q.麦金希对早期管理会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24年他出版的《管理会计》是第一本较系统地论述管理会计概念和理论的著作。①二、我国
管理会计发展历史的回顾
会计入门这两本著作的诞生标志着“管理会计”这门学科在西方真正兴起。而中国,在管理会计这方面的研究相对于西方起步较晚,以下主要回顾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从而探究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
很多研究者曾经一度认为,我国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末才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得到这样的结论的确有一定的依据可循。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许多学者对西方的管理会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大量引进西方的理论,从而使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事业在管理会计这个领域有了空前的发展。然而,追根溯源,其实我国在建国初期便有西方管理会计的“责任会计”,只是当时不称为“管理会计”。
(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与国营企业相适应的执行性管理会计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该体制下,整个国家如同一个企业,而国营企业就如同巨型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国营企业的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确定下达。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国营企业充其量是一
个“成本中心”,最多也就是一个“人为利润中心”。既然成本是一个效率指标,成本计划及其完成情况便成为国家考核国营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重要手段。成本及其考核是计划经济时代唯一可作为的事情。此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产品由国家统一定价。国家以企业的成本为基础确定产品价格即“产品价格=产品成本×(1+成本利润率)”,这也就使国家必须重视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建设,通过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确定企业成本项目和成本开支范围。否则,企业成本失控,将导致产品价格失控。国家自然重视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对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的重视体现在国家颁布的各种成本管理制度上。
在这样一个特定阶段,我国管理会计具有鲜明的特。主要体现在:
1. 班组核算。
通过班组核算和劳动竞赛相结合,降低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显著成效(姜开齐,1951)。
2. 经济活动分析。
由于班组核算只能反映问题之所在,而要寻问题之根源,必须借助于经济活动分析。只有将这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班组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可以说是当时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两大法宝(杜昂, 1998)。“经济活动分析”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单纯财务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强调采用多元化指标评价企业经营活动。20 世纪60 年代初期,我国大冶钢厂推行的“五好”小指标竞赛(杜昂, 1998)早已体现“平衡计分卡”的精髓。
3.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 强调“比、学、赶、帮、超”,“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
其基本思想就是近年来美国很流行的“标杆制度”。此外,还有资金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生产费用表、成本管理的众路线和厂内银行等等都具有鲜明特(胡玉明,2002)。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虽然当时没有使用“管理会计”这个名称,但很多理念却和西方的管理会计非常相似。总的说来,也是实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直接服务于企业,能较好地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数量和质量指标, 因而基本上也属于执行管理会计。所以,它构成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历史中的第一个阶段——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
(二)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二阶段
—西方引进的决策管理会计
我国对管理会计产生广泛浓厚的兴趣,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从此,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该阶段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的,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与这种新的环境和条件相适应,在管理会计方面也就自然而然地要求原有的执行性管理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转变了。
我国会计学术界也同时适应当时的经济背景,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投入巨大的精力,出版了大量的管理会计教材,各高校会计专业把管理会计作为的主干课程学习,许多大中型企业也积极采用管理会计的一些技术方法(主要是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和成本控制等)形成了一个研究和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热潮。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一批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并有一定活力的国有企业,把目光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向管理要效益,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了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80 年代末,与经济责任制配套,许多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厂内银行,由此,我国责任会计进入一个高潮期(乔彦军, 1997)。不过,与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相适应,20 世纪90 年代以前的管理会计应用侧重于企业内部,没有明显的市场特征。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作业成本计算也开始在我国企业运用。③概括而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史经历了以上两个阶段,从最初的将管理里面运用于会计中,经历了执行管理会计阶段,到现在的决策管理阶段。虽然历程并不是非常的漫长,但是其意义是深远的。
三、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的20 多年,我国在管理会计的领域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相对于日趋成熟完善的财务会计的研究而言,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还不能令人乐观。特别是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近年来,我国管理会计学者也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也对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做了反思与探究。
总结各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1、理论研究不够。
2、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3、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缺乏系统总结和提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管理会计领域,无论是学术派还是实务派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学术派应该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开展;实务派则应该不断地吸收管理会计的理念,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原本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将管理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最终,通过学术理论和实务经验完美的结合,中国的管理会计才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四、结束语
中国管理会计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历程,虽然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们我们抱有乐观的心态,相信在21世纪,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会逐渐像财务会计体系一样,越来越完备,甚至希望超越传统会计的理念,是管理会计真正能够发挥财务会计所不能的前瞻性,为企业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良好运作。我们应该挖掘更多的解决现阶段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问题的方法,挖掘更深解决现阶段企业面临难题的方法,充分利用信息科技,不断向国外学习良好经验,从而壮大我国管理会计事业。
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20世纪初期,美国古典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管理会计为适应经济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特别是世界经济在最近的高速发展在西方国家的各大企业中获得了推广和运用。
管理会计在我们国家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本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但在三十几年短暂的时间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开始涉及从战略总体上进行成本管理。管理会计在我们国家已渐渐从定额数量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转变,从项目、部门区域管理演变为全面的战略管理。管理会计相关理论成果研究的逐步拓展和实际经验的逐渐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趋于融合。管理会计高速发展能够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但由于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短,仍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硬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
中国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企业积累了很多管理会计的经验和成果,有些是引进的,有些是自己发展的,有些是结合自己的经验创造出来的.。但是,我们的管理会计还不精 细、不普遍、
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力不足。同时,企业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又日益成为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基本动因。这些因素逼迫企业不得不做管理会计,不做管理会计就没办法持续经营。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将怎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