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与品牌研究
学子园地99
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
传播学视角下校园霸凌现象的镜像表现
——以电影《少年的你》为例
泡沫之夏的演员宋佳熹
摘要:近几年,校园霸凌现象逐渐被社会和政府关注,《少年的你》这部影片便直面了校园霸凌现象。本文将运用传播学中“拟态环境”理论,从事件走向、人物特征、环境等方面分析《少年的你》是如何呈现并创造拟态现实的。
关键词:拟态环境;校园霸凌;少年的你
近年来,青春类电影以一种井喷式的姿态进入电影市场,青春校园类影片多展现少年的阳光、活力、纯真的形象,《少年的你》则将一直隐匿在黑暗中的校园霸凌现象做出呈现。该影片以现实为根,为观众创造了一种拟态的环境。
一、拟态环境概述
“拟态环境”理论由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沃尔特·李普曼于20世纪20年代在其著作《舆论学》中提出,并首次公开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1]。
“拟态环境”指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通过对信息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所展示的环境。但人们的主观意识会直接接受被重新结构化之后的信息。李普曼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中写到,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对超出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2]。当代人们很大程度上是对大众传播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所做的反应,因此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考,人们的情感、认知和态度都被大众传播所建构出的拟态环境所决定着。
二、影片《少年的你》对校园霸凌现象的拟态建构
(一)对校园霸凌现象走向的建构
影片《少年的你》的主题是揭露经常发生却一直隐藏在暗处的校园霸凌现象,讲述了两位少年因被校园霸凌而改变命运的故事。影片紧紧围绕陈念讲述其被校园霸凌的故事,以高中生胡小
蝶的坠楼开启,陈念因为为其尸体盖衣服而被警察问话,进而成为了霸凌者魏莱一伙人新的霸凌目标。
陈念救了被打的小混混刘北山,后成为朋友。在被魏莱一行人在椅子上放红液体、体育课上被砸、巷角围堵、被推下楼梯等一系列霸凌行为之后,陈念决定寻求之前向她伸出“救援之手”的警察郑易的保护。当观众以为陈念可以被很好地保护并为之松了一口气时,却没想到郑易因职务“束缚”,没有办法无时无刻保护陈念。在经历了郑易调查未果和被停学的魏莱一行人追到躲进垃圾桶之后,陈念又向刘北山寻求保护。当观众以为两人可以这样互相依靠时,剧情急转直下,在刘北山被误会接受警察调查时,陈念遭到了魏莱几人的疯狂报复,录下羞辱视频。后魏莱恳求陈念不要告发她,却被陈念失手推下楼梯死亡。刘北山为了陈念想要考去北京的目标,决定替她顶罪。影片中有很多写实的镜像表现,也有很多的夸张式的情感冲突,导演将电影创作与现实融合,打造出这样一种“拟态环境”,让观众有兴趣去观看,并且可以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有效地传达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意义[3]。
(二)影片对人物特征的拟态建构
影片所构建的人物形象分别有霸凌者、被霸凌者和旁观者等。胡小蝶和陈念都是影片中的被霸凌者,陈念外表娇小软弱,但倔强不服输,陈念并不像胡小蝶一样软弱任人欺。影片中陈念的母亲是一个没有正当职业的女性,在与女儿为数不多的对话和交谈中,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再忍忍”。这些也造就了陈念的性格——隐忍,习惯自己解决问题,几乎丧失了和父母沟通交流的能力。影片中所呈现的霸凌者魏莱,是一个极度强势,拥有双
作者简介:宋佳熹,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沈阳师范大学,本科在读,新闻与大众传播。
广告与品牌研究
新闻文化建设  2021.4下
学子园地100
重人格的高三复读生。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她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而在被霸凌者面前,她是变态的魔鬼。影片中班级内外的同学似乎都是旁观者,包括胡小蝶还在时没被列为霸凌对象的陈念也是旁观者中的一员。“他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从电影中胡小蝶的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同学们对于这种霸凌行为一直都是知道的,但却没有人阻止。刘北山在影片中是一个小混混,“挨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打回去”“我就是个小混混,没必要装什么教养”“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影片中的刘北山看似暴力,但最温情最柔软的话也是他说出来的。影片中的角塑造,本质上是在营造一种“拟态环境”。虽然影片中陈念是有刘北山保护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被霸凌者身边都有一个“刘北山”。电影的制作人员基于现实环境设立角和情感冲突,观众可能是被霸凌者,可能是旁观者,也有可能是霸凌者,会在观看影片时被带入到这种“拟态环境”中。(三)影片环境的拟态建构
导演根据角设定营造了符合其人物特点的“拟态环境”。陈念居住的地方是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门外楼道里贴满印着她母亲黑白照片的讨债宣传单,屋内堆着她母亲买的“三无”面膜。在影片开始,警方来调查胡小蝶的案情时,陈念表示“在这里不需要交朋友”,她把考到北京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在她和母亲
的交谈中也反复提到“等到大学毕业,咱就算熬出头了”。陈念把高考视为人生获得救赎的唯一途径,巨大的压力也为她后来的情绪爆发奠定了基础。反观霸凌者魏莱的居住环境,影片在郑易去到魏莱家中进行调查时,房间里放着她的各种奖状奖杯,家中的陈设也可以看得出来是富有的。影片中魏莱的父亲因为她复读一事已经一年多没有和她讲过话,而她母亲更是尖酸刻薄。在民警因为校园霸凌事件到她父母时,她母亲的反应却是“很多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吧。你比方说,对方家长什么身份,他们孩子的心理素质怎么就那么差,你们学校又要承担什么责任?”母亲这种教育观和父亲的冷暴力使得魏莱感到挫败,这些原因使她急切想要到一个出口来宣泄自己的焦虑,这也是她霸凌同学的重要原因。导演营造了魏莱成长环境这样的“拟态环境”,影射了现实生活中畸形的家庭教育。不管是陈念还是魏莱,还是她们的家长,都是“高考就是唯一的出路”陈旧观念的受害者。刘北山从小无父无母,很早就辍学混迹于社会,在影片中以为别人看麻将场子,帮债主讨债为生。所以他的居住环境就是桥底下的一栋“违章建筑”,他出现的场合多数以网吧、环境又脏又差的小巷为主。在影片前半部分,刘北山的出场几乎都是在晚上,只有在影片象征着陈念、刘北山彼此救赎的结尾,他才走到阳光下。
(四)影片对校园霸凌解决方法的拟态建构
影片中校园霸凌事件并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影片的时间设定在2011年,经查证,2016年前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中没有明确使用“校园霸凌”的概念。电影的工作人员将该现象营造成一种“拟态环境”,在影片中当警察郑易决定要调查这起校园霸凌事件时,警察老杨说的那两句“校园欺凌的案子比较复杂,如果你
不到直接证据,就无法进入司法程序,最后你还是得交给教育部门去办”。郑易到校长,学校做出的决定是免除班主任的职务,将魏莱一伙人停学。郑易将魏莱一伙人带到警察局进行审讯,她们表示“陈念和我们关系特别好,平时我们也在一起开开玩笑什么的”“你们有证据吗”。唯一可能获得的证据就是其他同学的证言,但影片中的其他人选择的却是沉默,郑易不到直接证据。在现实生活中,校园霸凌现象也很少能到直接证据。电影的工作人员们将2016年前国家机关对于这类事件没有任何措施的真实情况,经过对残酷现实的规避、模糊和加工之后,营
造成了这种“拟态环境”[4]
三、结语
导演重新结构化客观现实后,将校园霸凌现象以影片的方式展现给观众。导演选题真实,塑造的人物贴切,正应了“拟态环境”理论中以现实为蓝本建构,与现实不完全割裂的特点。1968年,日本学者藤竹晓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由于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通过大众传播获取信息,他们会自然地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所以大众媒体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定。《少年的你》在其建构的“拟态环境”中,将校园霸凌的特征和危害袒露在大众视野中,某种程度上也会引起更多家庭、学校及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5]。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 [美]沃尔特·李普曼.林珊译.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
[3] 罗锦涛.“拟态环境”理论对观察类综艺内容呈现的探
析——以《我家那闺女2》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
11(11):88-89.
[4] 刘叶.“拟态环境”下的《最好的我们》[J].电影文学,
2019(18):108-110.
[5] 苏芮.校园暴力的根源与消解——电影《少年的你》成长
主题解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