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科技水平和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加大红树林植被恢复力度,保护候鸟,并且利用生态资源积极推进绿发展,营造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但是,就在此前,沿岸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具体表现为红树林面积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缺失,使得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台风、雷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生态环境愈发脆弱,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差。基于此,经党委政府大力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所谓湿地生态恢复主要就是指通过生态工程或者是生物技术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或者是重建。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恢复
引言
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产环境之一,但又是比较脆弱的生态敏感区。因此,在修复目标的设置时,从关键生态组分、关键环境因子以及关键生态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角度,构建多目标修复模式,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一些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为了追求利润,过度强调单一目标的修复(如植被修复),采用单一品种(秋茄纯林)
进行造林,忽视了纯林对生物多样性、对周边物种带来的病虫害灾难,限制了生态修复的实际效果。
1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存在的问题
1.1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顶层设计是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相关标准涉及内容包括育苗、造林、植物控制、病虫害防治以及监测与评估,其中已经包含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关键技术环节。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现行标准间的内容关联性不强,衔接较差,各标准间相互独立,无法成为指导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全链条的标准体系。由于编制单位不同,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容易造成混乱。部分地方标准会增加外来物种入侵风险,需进行修订。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的监测与评估是评价修复成果的关键指标,但现有的标准中均未进行详细的规定,缺乏相关的规范。同时,针对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已发行相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但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国家标准尚缺,标准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得不到保障。
1.2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
红树林属于什么生态系统
人们对于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认知,使其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者是间接的破坏,红树林湿地面积不断缩减,湿地结构也在不断简化。最终导致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失衡,更易引发自然灾害,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对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的研究,在做好植被修复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红树林蓝碳开发交易,基于蓝碳开发,做好全域的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切实推动红树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议与对策
2.1完善顶层规划设计
围绕国家碳中和战略及红树林保护与恢复规划目标,加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制定完善的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体系规划,从宏观方面综合考量各项红树林相关标准间的关联性,形成从监测、保护、修复到评估的全方位标准体系,解决标准多但内容相关性低、指导性差和应用受限等问题。新标准的出台与已有标准的修订工作应同时进行,对无法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修复需求的标准进行及时地修订或删减,不断完善标准中的技术细节,对标准进行更新。同时,在现有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及技术的基础上,加快出台红树林相关国家标准,对
中国未来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起到规范作用。
2.2植被恢复与重建
要做好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就要从植被恢复与重建入手。在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中,要明确相应的思路。首先,要确定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目标。结合不同的生态系统问题来确定相应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目标。比如针对人为砍伐以及物种多样性降低的问题,可以从控制乱砍滥伐以及人工造林的角度入手来进行植被的小区域恢复与重建。而针对红树林资源衰退以及需要绿化的情况,要通过申请恢复区,采用相应的生物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而对于受到工农业污染以及围海造田影响的红树林湿地区域,可以提出退耕还林、扩大红树林种植链面积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目标。其次,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要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做好红树林种植物的选择。选择的要点包括:一是要选择抗逆性强、呼吸根系发达的植物,比如无瓣海桑。二要选择一些适宜生长的当地树种,比如白骨壤、桐花树、海漆等。三要选择一些更具观赏性,并且适合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红树林植物,比如银叶树、木榄等。四要选择一些具有多元开发价值的树种,比如海桑的果实可以提取果胶,银叶树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这些都可以在实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同时,又兼顾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目的。
2.3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
红树林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历史上,人类活动给红树林带来了巨大危机。随着生态修复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特别是大规模营造人工林,我国红树林面积减少的趋势已得到遏制。近年来,全国红树林面积持续扩大,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红树林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涉及红树植物、滩涂、底栖生物、鸟类等多个组成部分。如果只着眼于红树植物的数量提高,忽视了其他环节,会适得其反。以红树林与光滩之间的关系为例,众所周知,红树林是生产力极高的生态系统,中国80%的水生鸟类曾在红树林中被记录。在这里,鸟类可以获取充分的食物与栖息空间。一旦“树满为患”,众多鸟类将无立足之地。最终结果是,树多了,鸟反而不爱来了。这也正是为什么生态专家主张,在开展红树林人工造林时,必须留足一定面积的光滩。
2.4湿地植物物种搭配
由单一的秋茄纯林提升为低滩位种植白骨壤,中低滩位种植桐花树和白骨壤,高滩位种植秋茄等植物,提高树种多样性。充分结合地形、高程、水文,对红树植物进行合理布局搭配。避免纯林造成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红树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带来的弊端。对海陆交
接的高滩位,海水淹没不到的盐渍土地配置耐盐碱、耐盐雾的半红树植物,底层配置些爬藤类半红树植物,如马鞍藤、海刀豆、碱蓬、海滨藜、海马齿等。充分结合环境地形构造,发挥红树、半红树植物的特性,营造最优的生态生境,提升生态的效益。
结束语
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不同于陆地森林修复及园林绿化,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建议在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标准编制过程中,积极征求红树林专业研究机构及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落,其具有净化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隔离和储存碳的功能。加强红树种植培育可以提升生态环境的平衡性,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保护红树种植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红树的社会效益,需要加强对红树种植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红树加强管理和养护,充分发挥红树林的生态作用。
参考文献
[1]华玉臻,卢文龙.试论如何有效提升风景园林施工技术[J].现代园艺,2020,43(18):177-178.
[2]邰资博,晋子豪.园林工程施工中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新农业,2022(9):32.
[3]谢亚玲.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散装水泥,2021(6):52-54.
[4]陈康,刘妮,唐以杰,等.中华乌塘鳢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养殖试验[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7(5):76-79.
[5]许铭梁.珠江口咸水淡水交替地段红树林大面积种植技术探讨[J].绿科技,2019(3):133-134,13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