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2023年河东区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第一次模拟测试
生物学
一、卷选择题
1. 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 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C. 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 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染质和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细胞核,原核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以及遗传物质DNA等。
2、蓝藻、破伤风杆菌、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基金份额计算【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B错误;
C、破伤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拟核内DNA裸露,无染质,D错误。
故选C。
2. 计算机专业学校排名电子传递链是一系列电子载体按照对电子的亲和力逐渐升高的顺序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
高效时间管理A. 图示生物膜为线粒体双层膜结构
B. 图示中NADH仅来自葡萄糖的分解
C. 专科热门专业图中Ⅰ至Ⅳ参与了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D. 图示Ⅰ至Ⅳ既能传递电子,还可能具有催化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的需氧呼吸是指需氧代谢类型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并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需氧呼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作糖酵解,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第二阶段称作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CO2和[H];第三阶段为电子传递链过程,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最终与O2反应生成水,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详解】A、图示生物膜为线粒体的内膜,是单层膜结构,双层磷脂分子,A错误;
B、图示中NADH来自葡萄糖和参与反应的水,B错误;
C、由图可知,图中Ⅰ至Ⅳ参与了物质运输、能量转换,没有信息传递,C错误;
D、据图可知,图示Ⅰ至Ⅳ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还有化学反应,所以Ⅰ至Ⅳ既能传递电子,还可能具有催化功能,D正确。
故选D。
3.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在大豆种子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液体由蓝变成紫
B. 在花生子叶临时装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后,可直接在高倍镜下看见橘黄颗粒
C. 在西瓜汁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沸水浴后液体由蓝变成砖红
D. 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液体由无变成蓝
【答案】D
【解析】
【分析】还原糖鉴定:还原糖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反应。苏丹Ⅲ可将脂肪染橘黄。(或被苏丹 IV染液染成红)。淀粉遇碘变蓝。
【详解】A、在大豆种子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由于双缩脲A液是蓝,组织样液液体由蓝变成紫,A正确;
B、在花生子叶临时装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后,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在高倍镜下看见橘黄颗粒,B错误;
C、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沸水浴后液体由蓝变成砖红,西瓜汁中有红素干扰实验现象,C错误;
D、DNA在2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较高,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液体由无变成蓝,D错误。
故选A。
4. 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莫诺拉韦(Molnupiravir)胶囊从作用机制来看,属于麦蒂高清视频RNA聚合酶抑制剂,可与新冠病毒的RNA聚合酶结合,在新合成的RNA分子中引入错误的核苷酸,从而起到抑制或清除病毒的作用。从变异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属于(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体结构变异 D. 染体数量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奇生在活细胞中,以细胞中的物质为原料,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自身物质,组装出子代病毒。新冠病毒为RNA病毒,抗新冠病毒药物能竞争性参与合成病毒RNA的过程,使病毒的增殖受到影响。
【详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莫诺拉韦与新冠病毒的RNA聚合酶结合,在新合成的RNA分子中引入错误的核苷酸,导致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此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符合题意。
故选A
5. 肝癌细胞中的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可通过微囊泡的形式分泌,如下图所示。微囊泡被单核细胞摄取后,PKM2进入单核细胞内既可催化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生成,又可诱导单核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微囊泡的形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囊泡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 PKM2主要在单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起催化作用
C. 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进行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细胞因子促进肝癌细胞产生微囊泡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癌细胞通过分泌包裹酮酸激酶的微囊泡,使单核细胞发生分化形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又促使肝癌细胞分泌包裹酮酸激酶的微囊泡。
【详解】A、微囊泡是细胞膜包裹PKM2形成的囊泡,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PKM2可催化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生成,故主要在单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起催化作用,B错误;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进行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反馈调节是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某种变化结果,反过来作为调节该系统变化的因素,使系统变化出现新结果的过程,细胞因子促进肝癌细胞产生微囊泡属于正反馈调节(结果跟老结果呈正相关),D正确。
故选B。
6. 有同学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某两栖类动物(基因型为AaBb)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联会,同源染体上的非妹染单体交叉互换;(2)中期:同源染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同源染体分离,非同源染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体;(2)中期:染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点分裂,妹染单体分开成为染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体消失。
【详解】A、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次级卵母细胞的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应发生同源染体分离,与图示a和B、A和b分离不符,B错误;
C、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卵细胞形成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不均等分裂,与题图不符,C错误;
D、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产生,D错误。
故选A。
7. 水稻等作物在即将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天气,穗上的种子就容易解除休眠而萌发。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同等条件下,种子对脱落酸越敏感,越容易休眠。研究发现,XM基因表达的蛋白发生变化会影响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XM基因上不同位置的突变影响其蛋白表达的情况和产生的种子休眠效应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位点1突变会使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降低
B. 位点2突变可以是碱基对发生替换造成的
C. 可判断位点3突变使XM基因的转录过程提前终止
D. 位点4突变的植株较少发生雨后穗上发芽的现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