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0第10期 / 总第404期
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我眼含热泪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
铿锵有力的报告,采访的一个个战‘疫’画面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闪现眼前……”9月9日,在湖北黄冈市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座谈会上,沈红星饱含深情说道。
沈红星,是湖北黄冈日报社科教部副主任,在基层党报工作了20余年。
2020年1月20日,黄冈首批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2例,一路激增,至2月1日,成为全国第二个确诊病例过千的城市,也是湖北除武汉外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抗疫战场,就是新闻现场,记者必须做逆行战士。”沈红星慎终如始信念如磐。
1月19日以来,她连续坚守抗疫一线采访70多天,率先深入定点隔离医院,入红区、走社区、进农村、访卡点,足迹遍布黄冈9个县市区32个乡镇、6家定点医院、4个隔离点,推出稿件、图片、视频等近100篇(幅)10多万字,其中在《人民日报》等中央媒
体发稿近20篇次。在抗疫战场践行“四力”,用逆行记录逆行,讲述老区黄冈英勇抗疫故事,传递中国精
——全国抗疫先进个人、湖北黄冈日报社记者沈红星抗疫纪事
用“四力”书写战“疫”答卷
黄冈日报社
编者按: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9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湖北黄冈日报社记者沈红星作为全国新闻战线54个先进个人之一、全国地市报唯一代表受到表彰,9月21日她又出席了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沈红星是全国奋战在抗疫战场上无数个地市媒体人的代表,荣誉属于广大地市媒体新闻工作者。在此,本刊特发此稿,分享沈红星的战“疫”故事,学习她的战“疫”精神。
专题策划·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媒体人
9月8日,沈红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抗击新
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时留影。
2020第10期 / 总第404期
11
专题策划·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媒体人
神力量。
“晚上9:30,市委主要领导要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督查施工进度,看望志愿者,你手头稿子多,就安排其他人去吧……”
1月27日晚7时许,沈红星正在写当天下午采访的稿件时,接到黄冈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叶大军的电话,立即表示:“还是我去吧,手头稿子我加快完成。”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是1月24日开始改建的黄冈版“小汤山医院”,早一天启用,黄冈就早一天由“人等床”的被动局面,向“床等人”的主动战局转变。沈红星明白这条新闻的价值和分量。
那天晚上,沈红星采访至深夜11时多,完成稿件已近凌晨1时。第二天,她采写的一篇《“我怕来不及,我们必须与病毒赛跑”》的报道,刷爆朋友圈。
“还是我去吧!”——遇到急难险重的采访任务,沈红星总是主动请缨。
在疫情之初的1月19日,黄冈日报社领导安排春节值班记者时,考虑到沈红星已连续6天跟随黄冈代表团在武汉采访省“两会”刚回来,就没有安排她值班。
但沈红星敏锐意识到,这场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非同一般,需要更多记者冲锋一线。于是,她到报社领导说:“春节我哪都不去,安排我值班吧!”
从此,她承担了黄冈抗疫期间的重要时政新闻报道,参与了报社诸多重点报道策划及采写。
1月24日大年三十的上午,报社策划“抗疫——奋战在子夜”的一组报道,沈红星主动请缨,到黄冈市首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黄冈市传染病医院采访。
彼时,这家医院住的都是确诊患者,而防护物资异常匮乏,甚至有医生拿着儿子的游泳镜当护目镜。沈红星和报社带班领导,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从除夕夜9点至大年初一凌晨2点,跟随值班医生采访,了解当时黄冈疫情的严峻形势,记录医护人员用生命护佑生命的感人故事,第一时间发出定点医院一线的权威报道,度过了一个特别的跨年夜。
“那天晚上返回的路上,我一个人开车,奔驰在空无一人的街头,虽然恐惧,但更多的是感到肩上的责任。”沈红星说,疫情暴发伊始,因对新冠肺炎的不了解和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许多人被恐惧焦虑裹挟,
必须让权威信息跑在最前面。
为此,她勇敢逆行,先后走进6家定点医院和隔离病区,采访一线医护人员、新冠肺炎患者及治愈者与病魔抗争的事迹;深入疾控中心,记录核酸检测和流调;奔赴防疫物资生产重点企业,了解生产供给情况,及时发出权威报道,释疑解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深人们对疫情的了解,营造科学防疫、全民抗疫的良好氛围。
“你确定要来吗?为了你的安全,要不就电话采访吧。”
“没事没事,我会做好防护的,已在来的路上了,深入现场是记者的本分。”
2月25日下午近5时,沈红星结束对黄冈市疾控中心的采访后,立即联系黄冈职院隔离点负责人。
黄冈职院隔离点是黄冈市最大隔离点,共有隔离房间1347间,入住的是密切接触者。当天沈红星在这里采访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密接者、社区干部至晚上9时多才结束。
“刚开始,大家对隔离点心存芥蒂,许多密接者都不愿意到隔离点隔离,给疫情防治带来了难度。”沈红星的报道出来后,市民对隔离点的情况有了全面真实的了解,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们的工作。”黄冈职院隔离点负责人说道。
“战场就是新闻现场,只有离现场更近才能讲出最真实鲜活的故事。”疫情期间,沈红星跑遍了黄冈9个县市区。抗击疫情的战场在哪里,她就深入到哪里;众的期盼呼声在哪里,她采访报道的内容就延伸到哪里,用笔和镜头记录了全民同心战“疫”的点点滴滴。
2月5日,天气阴冷。沈红星和同事驱车100多公里,来到黄梅县孔垄镇邢圩村,采访村医邢锦辉。
邢圩村是镇郊村,疫情发生后,邢锦辉主动承担起全村167名武汉返乡人员的日常监管。因人数多,住得又分散,他和哥哥每天早出晚归,要走近两万步,敲上百次的门。看到医疗防护物资匮乏,邢锦辉又提议一家人向镇政府合计捐钱5万元。
“还是我去吧”——
勇敢逆行,率先深入红区发出权威报道
“战场就是新闻现场”——
以笔为器,凝聚共克时艰的力量
12
2020第10期 / 总第404期
沈红星回忆说,到邢圩村实地采访,挖掘出了邢锦辉和丈夫、哥哥、侄儿、侄女等6人都在抗疫一线奋战事迹。稿件“一家六医护、一线守安康”见报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十多家媒体转载,网友纷纷留言:现代版的“杨家将”。
“这再次证明,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现场,脚下沾着泥土芬芳,才能写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作品。”让沈红星没想到的是,9月8日在北京参加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黄冈13名获奖者中,有6名她都采访过。
再次见到沈红星,看到她连参会都在动车上忙着写稿件时,邢锦辉眼睛湿润了,她说:“那天沈记者跟我挨家挨户测体温采访的身影,在车上急匆匆吃一碗自己带的开水泡面的场景,时刻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我虽然不能像医生那样救死扶伤,但我可以用文字传递战‘疫’的真相,用图片视频纪录平凡中的坚韧与担当。”
抗疫期间,沈红星记录了黄冈72小时改建成全国首家地方版“小汤山医院”,一周内改建3家“小汤山医院”,让人们从中读懂了什么叫“中国速度”,什么是老区精神。讲述了山东和湖南医疗队驰援黄冈的许多感人故事;中部最大口罩生产企业——黄冈稳健公司想尽千方百计扩大产能、不涨价等关键时刻的担当;推出了《抗疫一线最可爱的人》《关键时刻显担当》《党徽照我去战斗》《黄冈,向阳而生》《从担心恐惧到感恩感动》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作品。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遭遇战、攻坚战、阻击战、持久战,如何更好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助力打赢这场人民战争?这是沈红星在采访中思考的课题。
黄冈作为疫情重灾区,备受关注。“决不能让黄冈成为第二个武汉”,曾一度登上热搜。令人欣慰的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黄冈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10天就扭转了战局,一个月就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采访中沈红星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把黄冈的实践探索向全国推介。
于是,在全国抗疫进入关键时期,她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对接人民日报社记者,全程参与策划、采写,2月21日的《人民日报》推出记者调查整版:“黄冈战‘疫’防控升级”的图文并茂专版,为全国做好疫
情联防联控,提供了黄冈有益探索 。
3月上旬,黄冈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沈红星及时向社领导报告,策划“进园区 访企业  看项目”全
媒体主题采访报道,
历经两个多月,推出了一系列融媒体产品,为助推黄冈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疫后重振营造了良好氛围。
从1月19日至3月18日黄冈“四类人员”清零,再到4月份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沈红星在抗疫战线连续奋战70多天。
70多天来,她每天工作13个小时左右,白天采访,晚上写稿,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态。长时间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她身体出现了严重皮肤病,浑身痒疼,但她一直忍受着,坚持到五一劳动节才去医院就诊。她说:“新闻也要跟时间赛跑,我怕来不及,我必须快点、再快点,离现场近点、更近点。”
在跟踪报道抗疫同时,沈红星还为抗疫捐赠呼吁,不仅自己号召多家企业为黄冈抗疫捐资捐物累计200多万元,还积极为黄冈中学校友会在全球率先发起募捐、共获得近亿元捐资鼓与呼。
“在抗疫一线采访的每一天,我都被震撼着、感动着。”沈红星说,她采访的都是普通的护士、医生、司机、记者,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其中我体会到了新闻的力量,更切实感受到,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成为国之栋梁!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
的,但14亿中国人的力量集合起来,便是无穷的!”
记者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新闻就能接多少地气,稿件就能冒多少热气。沈红星庆幸在记者生涯中和历史的重要节点相交汇。勇敢逆行,见证那些用生命捍卫生命的伟大,讲述英雄人民的英勇抗疫故事,见证英雄城市黄冈从封城到“解封”的艰苦卓绝历程。“这是我们践行‘四力’最好的舞台。”沈红星说,作为一名市州党报记者,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是至高无上荣耀!“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更加激励她奋勇前行,再
写华章!
洪欣风波后首现身“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成为国之栋梁”——
连续作战,做到宣传募捐两不误
专题策划·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