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名家名作》·翻译
中国和韩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文学是交流的重要项目。 韩国现代文学从20世纪初开始翻译介绍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翻译繁荣期,也有停滞期,但从整体的传播和翻译史来看,可以说一直保持着稳定趋势。1992年,两国建交,两国间现代文学正式开始交流,中国读者可以阅读许多韩国文学作品的中文译本。从此,朴婉绪的多部短、中、长篇小说被译成中文传播到中国。
朴婉绪(1931—2011)是韩国著名小说家,她的一生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和国家的解放、战争、分裂以及近代化过程,其作品更多体现了韩国的历史,在韩国无人不晓,成为韩国文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 值得关注的是,朴婉绪的小说一直在进行翻译和出版,她的作品在韩国曾荣获包括“李箱文学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如今她的作品陆续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中韩两国建交以后,两国友好交流关系的发展对朴婉绪的小说汉译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对中韩文学交流研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拟就朴婉绪小说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现状及接受特点进行探讨。
一、中韩建交后朴婉绪小说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现状(1992—2000)
笔者依据韩国文学翻译院“韩国文学数字图书馆”所确认的翻译书刊信息以及杨磊的《朴婉绪小说汉译研究》等韩国文学翻译相关研究成果,对朴婉绪小说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介绍如下。
(一)中韩建交至2000年,朴婉绪小说在中国的翻译出版情况
中韩建交后,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众多韩国作家中,朴婉绪算比较早的。中韩建交后至2000年,共有4
篇朴婉绪短篇小说在中国翻译,这些作品分别是《岁暮》《周末农场》《佛爷身旁》和《相机和军靴》,均由赵习翻译(如表1)。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朴婉绪小说在中国翻译的起步阶段。
表1 中韩建交至2000年朴婉绪小说在中国单行本、期刊翻译出版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女权主义思潮影响下,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文坛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热门话题,直接影响了韩国文学作品的汉译。1995年9月,沈仪琳和毕淑敏编辑的《韩国女作家作品选》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小说集共收录了10位韩国女性作家的18篇小说,该小说集摆脱了文学作品的政治评价功能,侧重于纯文学的研究。这个时期朴婉绪的4部翻译作品均为她初创期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都是由同一译者翻译的,其翻译手法和策略大都一致。因为读者对韩国文学作品还比较陌生,译者为了提高朴婉绪小说的可读性,努力采用中国式翻译,为今后更持久的中韩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朴美言 崔 一
朴婉绪小说在中国译介的现状及接受特点
[摘 要]中韩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1992年中韩建交开创了两国间交流的新纪元,成为韩国文学进军中国的重要契机。朴婉绪的小说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翻译到中国的。以中韩建交后朴婉绪的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朴婉绪小说在中国的译介现状及接受特点。
[关 键 词]朴婉绪小说;译介现状;接受特点
时间作品名原作名译者书刊出版社类别
1995《岁暮》《세모》赵习
《韩国女作
家作品选》
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
社
短篇
1995《周末农场》《주말농장》赵习《韩国女作
家作品选》
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
社短篇
1996《佛爷身旁》《부처님
근처》
赵习
中文版《高丽亚那》(杂志)—
短篇
1996
《相机和军靴》
《카메라
와 위커》
赵习
中文版《高丽亚那》(杂志)
—短篇
097
(二)“韩流”影响下的朴婉绪小说在中国的翻译出版情况(2001—2021)
中韩建交后,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韩国文化在中国以“韩流”的形式流传开来,并促进了韩国现代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对其出版产生了重要影响。以韩流的持续发展为目的,韩国政府成立了韩国文学翻译院和韩国大山文化财团,赞助了韩国文学的中文翻译和出版。 在这个背景下,更多的朴婉绪小说被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特别是《孤独的你》是韩国文学翻译院成立不久,赞助其在中国翻译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读者通过这部小说集了解了当时韩国民众的生活和韩国社会习俗。
2004年,《小说山庄》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小说集收录了薛舟和徐丽红夫妇翻译的朴婉绪的短篇小说《为了思念》,这是2001年第一届黄顺元文学奖获奖作品。2002年1月,同一译者将朴婉绪的长篇小说《那么多的草叶哪里去了》译文刊登在《当代外国文学》杂志上。2006年5月,朴婉绪于1998年出版的第7部小说集《孤独的你》作为首次被翻译成中文的短篇小说集,由朴善姬和何彤梅翻译,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这本短篇小说集有《难以忍受的秘密》《她的家》《戏球的女人》《当无聊的电影结束时》《虚幻的蝴蝶》《我的冤家对头》《J-1签证》《花刺》《枯花》《孤独的你》共10篇小说。
2007年朴婉绪的长篇小说《裸木》首次在中国翻译出版。2007—2010年间,在韩国文学翻译院的赞助下,朴婉绪的作品每年都在中国翻译出版。2007年8月,描写朴婉绪自己初恋的长篇小说《那个男孩的家》在韩国出版3年后,继而在韩国文学翻译院的赞助下由王策宇和金好淑进行翻译出版,该作品的特征在于不仅叙述了个人故事,还描绘了朝鲜战争以后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该小说就像2007年10月由金莲兰翻译的作品《裸木》那样具有很强的自传性。这一阶段韩国翻译家也参与了翻译。朴婉绪成名作长篇小说《蹒跚的午后》是由李贞娇(韩国)和中国翻译家李茸共同翻译,使作品在中韩翻译家的合作下可以更加完美地再现。2008年,朴婉绪的长篇小说《祖父在童年里走啊走》翻译出版,短篇小说《孤独的你》由金京善翻译后收录在小说集里,《梦中的育婴器》由薛舟和徐丽红夫妇翻译出版;2009年5月,长篇小说《非常久远的玩笑》由韩国著名翻译家金泰成翻译,为中韩文学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中篇小说《在机场遇到的人》由李丽秋翻译后刊登在《高丽亚那》中文版杂志上;2016年,
短篇小说《亲切的福姬》由李贞娇(韩国)和陈亚男翻译后收录在单行本中;2018年,由李丽秋翻译的《故乡飘已远》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21年1月,由游芯歆翻译的朴婉绪短篇《我毕生的挚爱》发表在麦田出版社的《谁能说自己看见天空:韩国小说大家经典代表作 (战后篇)》上。
如上所述,朴婉绪小说的翻译介绍从中韩建交初期的起步阶段到2000年以后,逐渐迎来了翻译全盛期,共有16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这些译本的出版不仅得益于中韩文学间密切交流的关系,也得益于朴婉绪出的创作能力。中国翻译韩国文学作品的目的并不在于传播韩国作品,而是通过文学拓宽中国读者的视野,了解韩国文化,为中韩两国文化及文学交流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在朴婉绪小说作品的翻译中体现出的中国式习俗和文化转移不可避免地具有本国化的特征。
二、中国对朴婉绪小说译介的接受特点
中国对朴婉绪小说译介的接受特点,笔者将从外部文化环境、朴婉绪小说作品内在特征及翻译者的主体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外部文化环境
可以说,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背景和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朴婉绪小说得以翻译成中文的一个重要契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市场经济格局,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文坛开始关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为代表的西方思潮,探索与世界文学同步的对话。因此,中国作家一直在努力摆脱外国作家的阴影,寻求真正的中国文学。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文坛出现的“个人写作”“女性写作”等现象与韩国女性作家的创作倾向存在相互一致,更有利于中国文学的新发展。
098《名家名作》·翻译
作为韩国女性作家,朴婉绪在小说里写进了个人经历、韩国曲折的现代史和历经多种历史巨变的体验,小说以女性的眼光展现了想要在战争的混乱和绝望中站起来的主体觉醒和战争期间女性主体的诞生。从这一点看,朴婉绪的小说作品符合中韩建交后中国文学的创作思潮,因此受到了中国翻译家和出版社的关注。
韩国现代(二)作品本身的内在特征
朴婉绪的作品大致可以概括为战争悲剧、中产阶层生活、女性问题、自传性叙述等主题,每部作品都以特有的辛辣视角和出的现实感完整地展现了韩国人的生活面貌。朴婉绪的小说特点是经常使用带有韩国文化的词汇或谚语,甚至作家还亲自创作特词汇或惯用的表达方式用于小说中。在韩国出版了一本收录朴婉绪文学作品中带有韩国特、日常用俗语或惯用表现、词汇、成语等的《朴婉绪小说词典》,具有很高的翻译研究价值。朴婉绪的小说作品就是以多样的素材、韩国式的词汇和作家个人的体验为基
础,展现同一时代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将这些日常生活中人物的生活生动、全景地展现出来。
(三)译者的主体性
翻译者的主体性是指翻译者自觉性人格意识和出现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而译文中反映的翻译者的艺术人格和创造力就是这种主体性的体现。翻译者个人的翻译策略、语言样式、文学气质、认知能力和翻译者所处的环境的文化模式、审美价值取向决定了翻译本的最终格调。从文学翻译最终目的是文化交流这一点上看,可以说翻译对人类创造文化共同体起到了核心作用。同样,朴婉绪将各个时代亲身经历的事情细致地表现在她的作品中,可以说很有价值。另外,朴婉绪乐于使用自己创造的个人词汇也是小说创作的独特之处。
为了再现朴婉绪小说之美,译者还优先照顾了阅读译文的中国读者,由于中国读者对韩国文化的理解不足,用符合中国人文化习惯的词汇来减少陌生感。朴婉绪小说进入中国后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成为符合翻译语言环境文化特征的中国化文学翻译作品。在此过程中,译者对小说作品的理解与适当调整,起到了使她的文学作品从陌生到熟悉的文学作品的再创造的文化沟通的重要作用。
中国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关注了朴婉绪的小说翻译,这一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使其在一个新的语言、民族、社会、历史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并纳入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同时可观照同一时代韩国文学的发展情况,使探索后殖民时代东亚文学具有可
能性。在中国,朴婉绪小说作品的译介深受读者喜爱,也为研究韩国文学的中国文学家提供了很好的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说,朴婉绪的小说在中国的译介对中韩两国文化及文学交流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结语
以特定时期或特定内容为中心对韩国现代文学的翻译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宏观层面来看,中韩建交后,韩国现代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朴婉绪自1970年步入文坛,在长达40多年的创作活动期间,先后留下了15篇长篇小说和100多篇中短篇小说、随笔和童话等多种体裁的文学成果。朴婉绪的小说主要描写朝鲜战争和南北分裂问题,讽刺物质中心主义,揭露社会现实,反对女性压迫。中韩建交以来,朴婉绪的作品在韩国现代文学中得到了韩国文学翻译院的翻译赞助最多,而且是在中国翻译作品出版最多的作家。朴婉绪的小说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后,以一种新面貌被中国读者所熟知,在中韩两国文学交流和研究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磊.朴婉绪小说汉译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金鹤哲.中韩建交以后中国文坛对韩国纯文学的译介研究[J].当代韩国,2019(1):39-48.
作者简介:
朴美言(1997—),女,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2020级朝鲜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崔一,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