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努尔木沙
(新疆广播电视台,新疆,乌鲁木齐 830044)
摘 要: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发生很大变化,记者作为媒体工作的重要组成,在媒体信息收集、传播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鉴于此,文章对融媒体时代记者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探讨记者定位于转变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记者定位;媒体记者;新闻记者
融媒体是建立在现代各类媒体基础上,充分融合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并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内容、人力等的有机整合,最终形成“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作为媒体的重要力量,需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运用创造性思维,通过丰富的表现形式,有效提高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融媒体记者特点
所谓融媒体,主要针对的是一类全新的媒体形式,其中融合了不同类型的媒体。以网络技术作为技术支撑
的同时,借助不同类型的媒介与载体,实现了各类媒体的有效融合,不仅达到了整合相关资源与内容的效果,而且完成了在利益、推广方面的互通。显然,处于融媒体时代下,对于新闻记者而言,进行采编工作的过程既要面临着全新的各种挑战,又要有效把握住出现的发展机遇,彻底改革新闻采编工作,达到创新的目的。为此,系统思考和分析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挑战与机遇显得尤为必要,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所谓融媒体,主要针对的是一类全新的媒体形式,其中融合了不同类型的媒体。以网络技术作为技术支撑的同时,借助不同类型的媒介与载体,实现了各类媒体的有效融合,不仅达到了整合相关资源与内容的效果,而且完成了在利益、推广方面的互通。
二、记者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
(一)采访方式需要升级
传统新闻采访中,记者主要采用文字、音频、视频的方式进行采访记录,采访得到的信息经过编写后以报纸、广播、电视录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这就使观众得到新闻信息的时间远远落后于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导致传统新闻信息有一定的滞后性。新媒体新闻采访多采用短视频录制、平台直播的方式,新闻事件的发生与信息的传播几乎是同步的,且能够通过平台与观众互动,这就导致在融媒体时代中新媒体记者更具有竞争力,能够获取更大的播放量。这也是传统媒体记者遇到的第一个需要改变和创新的难题[1]。
(二)采访内容缺乏深度
基于新媒体的特性,采访节目更加多样化,人们对采访节目的观看热情越来越高,采访节目的受邀对象有明星、学者、成功人士等,他们的人生经历比较丰富,能够让观众有代入感,这些人对生活的态度比较明确,更容易成为普通人的精神指向标。在这种市场趋势下,各类采访节目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有些采访节目全程“注水”,没有任何质量可言,完全是在敷衍观众。特别是在新闻采访类节目中,有些记者采访的问题没有层次感,被采访者可能就对接下来的采访失去了兴趣,更有甚者为了博眼球,问一些敏感的话题,没有考虑被采访者的感受,使得采访效果大打折扣。
(三)新闻记者综合素质不高
融媒体的发展使新闻呈现方式多元化,各个媒体都在比拼新闻播报的速度,谁能抢先播报,说明其媒体实力比较强,这就使新闻直播越来越普及。新闻记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提高媒体的竞争力。这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对新闻的发展趋势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具备较强的新闻分析能力[2]。
三、融媒体时代记者专业能力与素质提升策略
(一)调整心态,迎接时代挑战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与时俱进,在新闻的采写传播活动中,摆脱传统思想的桎梏,不断创新,占据信息传播的主动地位。当前新闻传播需符合两点要求。一是新闻媒体要结合基本国情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向广大受众传达党与国家的政策方针,帮助民众了解国家发展动态。二是作为社会舆论主流媒体,要承担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表达众意愿,为众谋幸福。面对新时代,记者要调整心态,充分发挥职业能力,在确保内容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新闻传播,确保受众获取真实的新闻信息,确保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二)注重利用多样化新闻采编方式,实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联
第一,新闻记者应该融入基层民众的生活环境当中,了解广大民众在新闻传播方面的需要,然后加大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力度。第二,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编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广大民众是否可以接受新闻的内容与逻辑情况,将新闻采编的内容与广大民众紧密贴近,进一步巩固广大民众的基础,并实现与广大民众间的沟通与互动。第三,新闻记者进行新闻采编的时候,借助微博、、QQ、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与广大民众沟通,建立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按时进行新闻消息的推送,而广大用户则能够结合个人的喜好情况,完成新闻节目的个性化定制。当然,新闻记者也能够利用微博互动平台获取到更多的新闻话题内容,然后形成热烈的讨论,将一些用户提出的问题与意见均呈现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当中,形成较强的互动性。除此之外,广大用户还能够借助其他渠道发给新闻节目组相关的信息,为其提供帮助。由此可见,依靠此类新闻节目的设计方式,能够提高广大民众在新闻信息方面的关
注程度,进一步增强新闻节目的社会效应。
(三)做好采访准备工作,准确掌控采访现场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影响采访和报道工作的进度。新闻记者若想在采访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就要与受访者进行艺术性的沟通,提高受访者对自己的认可度,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做好采访准备工作,充分地调查和了解新闻事件与受访者,对采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好预判和制定解决措施,这样才能确保在采访过程中准确地掌控采访现场,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信息,获得更多
(下转第121页)
(上接第119页)
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优化采访的效果,为后续新闻的制作、报道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3]。
(四)创新节目提问角度
采访节目有漫长的演变历史,进入21世纪后,很多采访节目都是固定的采访模式,新闻记者似乎形成了固定的采访思路,提出的问题过于流程化,包括被采访者的人生经历、个人感想、影视作品等,这些问
题千篇一律,问的次数过多,被采访者很可能已经将回答熟记于心,使得被采访者没有兴趣进行接下来的采访,甚至会反感。过于程序化的采访模式也会给听众和观众带来视听疲劳,使得听众和观众对采访节目越来越没有收听和观看的兴趣。基于此,新闻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要创新提问的角度,比如在采访影视明星的时候,可以这么提问:“在这部作品中,如果把你所饰演的角形容成一道菜,你觉得会是什么菜?”这样提问不仅会使被采访者眼前一亮,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乐于回答,而且会吸引观众主动参与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在增强节目效果的同时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五)创新新闻写作方式
传统媒体记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往往是将信息整合得差不多后再进行编排和播报,这样提高了新闻的真实程度,也将很多不真实的信息排除掉了。但当传统媒体记者选择采用跟踪报道方式时,就使得不真实的信息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这样的新闻播报出去很容易引起观众的负面反应,影响媒体的权威性,不利于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传统媒体记者要定期关注网络平台上观众的反馈,关注来自其他媒体平台的播报信息,及时返回新闻现场进行信息的整合、复盘,及时排除不真实信息,不断提高新闻的质量。
(六)深入分析受众需求
在融媒体环境下,受众普遍具有猎奇心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新闻整体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特别是
在一些新媒体平台上,甚至出现一些虚假报道,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记者应深入分析受众需求,而不是简单迎合受众口味。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专业精神,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可通过一些深层次、连续性的报道,真正满足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真相的需求。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媒体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传统媒体记者需要正确认识自身位置,转变融媒体背景下记者的智能,推动融媒体下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wangyan[1]王怡龙.浅析融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记者素养[J].传播力研究,2019,3(17).
[2]陈彩丹.试析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0).
[3]张卫锋.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业务素养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14).
三、解决网红文化弊端的方法和措施
网红文化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抑制的潮流,网红文化有它的优点的同时也有缺点,所以我们应该要采取一个解决的措施来应对当下的网红文化。
(一) 政府应该要加强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
面对不良的网红行为,文化和网络监管部门应当及时规范和打击违反法律规范的网红经济链。将网红从业者和消费者均纳入监管和治理的范畴。并且应该在必要时进行严格的惩罚和处置。进一步净化网络和文化环境,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于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就是要通过拓宽监督举报的途径,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等措施。将监督执行与引导教育并重,使网红文化和网红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于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也应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逐渐加强对于引导公众健康理性讲品位讲格调的精神文化追求。
(二) 网红主体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当今的网络发达的时代,网红行业固然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利益,但是网红本身应该提高自己的热度,要做一个有文化的网红。这样才能在一定的领域获得体的长久支持。而具体的要求应该有以下几点:一是能够在自媒体或者社交媒体上制造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内容;二是在某个垂直领域要有一定的话语权;三是制作的内容应该被受众体所喜欢并能够持续依赖。这些就要求网红应该多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的修养。
(三)受众体要加强辨别网红文化的能力
网红文化发展的迅速,肯定会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受众要在面对网红的时候提高辨别网红文化的能力,提高自身素养。不观看也不参与不健康甚至低俗的网络直播和自媒体视频。从而不给那些以此为关注点的网红可乘之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净化网络环境。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拥有投身知识和献身民族未来的追求,投身民族事业心和献身人类的未来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敖鹏.网红为什么这样红?——基于网红现象的解读和思考[J].当代传播,2016(4):40-44.
[2]董雪,彭惠彤,吉辰.媒介转型背景下的网红文化符号建构[J].新媒体研究,2019,5(10):81-82.
[3]王艳,石清,胡德骏.审美文化视域下的网红特征[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8(2):162-165.
[4]曲彦,林春秀.新媒体时代网红文化现象分析[J].大连干部学刊,2018,34(7):34-3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