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五大禅处之——菩萨顶
菩萨顶
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山顶上,故起名叫菩萨顶,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菩萨顶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也是被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十个寺院之一。
站在刻着“顺治皇帝归山祠”的照壁前把这归山词默读了一遍,说不清这帝王家的归山是活得通透还是不负责任。
从菩萨顶大照壁仰首上望,寺前一百零八级石阶,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耸立于石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个楼头,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大匾上是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
过了牌楼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此段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真可谓“活龙活现”,与北京故宫礓碌铺设没有两样。
这段石阶的顶端就是挂着“敕建真容院”牌匾的山门。
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唐、宋、明历代皆有改建。菩萨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将其改为喇嘛庙。清朝皇帝、蒙古诸王公、西藏喇嘛也每每朝礼五台,一般都住菩萨顶,从而树立了菩萨顶在五台黄庙中的统领地位。菩萨顶寺院参照皇家制式营造,殿宇上覆盖黄绿蓝三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五台。
乾隆御碑,矗立在东院,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达六米,四面各宽一米,碑文分别用汉、
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是五台山最高大的石碑,是很珍贵的艺术珍品。寺内还有明清时期碑记八块。
萨顶顶资料
大雄宝殿面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大殿四周有石雕回廊环绕,内供释迦牟、弥陀、药师佛三佛。我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曾经在这里讲经说法。
大文殊殿重建于清朝,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殿脊正中置金碧辉煌的鎏金铜,虽已历经数百年泽依然鲜艳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