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雨晴风初破冻,已觉春心动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小演奏家》2018年第03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小演奏家》2018年第03期
春是四季之首,是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结束冬眠、农夫下地播种的季节。古代把历史称为“春秋”,那是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时间的循环就是历史。二十四节气始于农耕,顺应天时,重温节气不仅仅是追忆逝去的田园牧歌,更是温故知新的寻根感悟之旅。丰子恺说:“‘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字啊!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有对称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今天,就让我们感知天地时节,重温我国古老的智慧与诗情画意,在节气中赏春日盛景。
立春: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古籍记载:“立,始建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彩的节气,虽说这种转折不是十分明显,但立春后白天渐
立春三候,即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而那些没有完全消融的碎冰片如同被鱼托着一般浮在水面上。
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历代帝王都会举行盛大的迎春大典。《礼记·月令》中记载:“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这一天还会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古时,戴春、剪春盛行,妇女用彩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于立春时缀于小儿臂上,以示迎接春天,同时有除凶邪、求吉利的寓意。
立春的风俗有很多,有拜太岁、祭祖、躲春、咬春等活动。拜太岁是由古代的占星术演化而来,传说太岁掌管人间一年之吉凶祸福,立春之日要拜太岁。人们认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有不利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一些地方在立春这一天有躲春的习俗。
立春之日还有食春饼与生菜之俗,人们称之为“咬春”,表示迎接春天之意。春饼与生菜以盘装之,谓之“春盘”, 亦称“辛盘”,唐《四时宝镜》中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杜甫《立春》诗中也曾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明清时除了春饼、生菜外,兼食水红萝卜,能缓解春困。
雨水:东风既解冻,散而为而矣
雨水这一节气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润物无声,珍贵如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一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但此时的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人们在穿衣方面讲究“春捂”。《千金方》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节气之后,寒湿之邪最易困扰脾脏,我们可以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
、鲫鱼、小米等。
雨水三候,即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鸿雁来、草木萌动是人们比较常见和熟悉的物侯,但獭祭鱼就比较少见或是难得一见了。据说獭是一种两栖动物,喜欢吃鱼,初春时,河水刚刚解冻,獭便开始下水捕鱼,雨水时节鱼汛频繁,鱼的味道鲜美,獭舍不得一下子吃光捕到的鱼,将它们整齐地排列在岸边,准备存到洞穴里。在古人看来,这种情形很像陈列祭祀的供品,故称之为“獭祭鱼”或“獭祭”。
雨水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这时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尤其在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民谚亦有“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正月里,雨水好;二月里,雨水宝”等说法。
雨水时节下的雨带着一股料峭的冷意,《红楼梦》中不识稼穑民生之艰的怡红公子嘘叹:“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梦中人。”这一时节,雨水像是一位摆渡人,岸这边灯火琉璃,上演着繁华的红尘大戏,彼岸亦是“草遥看近却无”的春欲来。在《红楼梦》第七回中曾提到专治宝钗无名之症的冷香丸,雨水、露水、霜、雪是其四味配料,古人将这些自然的精华按季加以收集储存,并相信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药理。
在诗人的眼中,这个时节的雨水饱含着世间悲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笔下的雨水入世,充满了为官在朝的正能量;“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笔下的雨水哀叹,孤掌难鸣又“吾心不甘”;“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笔下的雨水朦胧如帘,小楼上倚栏听雨的人相望却也相忘;“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韦庄笔下的雨水香艳,却无奈在巧笑艳歌里“难得糊涂”……雨水时节,我们不妨一处小楼,带着冬日的酒、春日的茶,倚栏听雨把春赏。
在我国南方,有雨水节占稻的习俗。种稻最是辛苦,春寒料峭时,农人脱了鞋袜,捋起衣袖,在秧田里做苗床,然后浸种、催苗、插秧,为防鸟雀来啄还要扎上稻草人,或立在田头敲锣放炮,守着稻秧青了才能成事。稻子一年两熟,农人赶早摸晚,几乎是风雨无阻地泡在水田里。他们用占稻的方式,占卜一年的丰歉:将稻谷放到锅中爆炒,爆出来的白米花越多就预示着稻子的收成越好,反之则意味着收成不好,这一年的米价将会上涨。占稻是否灵验无据可考,或许这只是一种慰藉,若占得好,人们自然欢喜,感天谢地;若占得不好,或有懊恼,但也没有人会因此荒上一年的田。人们尽人事,听天命,只求问心无愧。
惊蛰:春雷响,万物生,桃花笑春风
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有气势的当属惊蛰。这气势写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亦写在元代张元干的《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一诗中:“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惊蛰到,仲春始,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蚯蚓伸开僵蜷了一冬的躯体,土壤疏通了,疏通的土壤变得潮湿,褐的蝶蛹开始在松软的泥土中蠕动,蚁王钻出蚁穴试探了一下,蚁便鱼贯而出,蛙们也挤出石丛,懒散地蹒跚在春雨里……这一声雷响后,紧跟着的是一派草长莺飞的融融春光。
惊蛰三候,即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初桃丽新采,照地吐其芳。”桃花在此时绽放,翠绿的枝干上挂满娇艳欲滴的粉红。《诗经》中有诗云:“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仓庚即黄鹂,是最早感知春意的灵物,此时鹰少了,布谷鸟多了起来。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云:“微雨
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的说法。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就是当地农民防旱及水土保持的宝贵经验。
惊蛰时,民间有打小人的习俗。话说惊蛰行雷,雷声惊动蛰伏于地下的蛇虫鼠蚁,也会惊醒山中的老虎。相传老虎下山必然会向人们发起袭击,人们无法与猛兽搏斗,唯有求神佛保佑,人们相信用猪肉祭白虎可以减少灾难,于是家家户户在屋前摆放猪肉。余村长的伯父为人自私又爱贪小便宜,半夜时分,他假扮白虎出来,把家家户户门前的猪肉都偷走了,第二天拿到市场上出售。某年惊蛰之夜,一白虎见村民没放猪肉十分生气,遂将村里的牲畜吃了个精光。村民得知余村长伯父的行为后很愤怒,拿着锄头要打他,但他是村长的伯父,村民奈何不得他,只好改叫他“白虎”,用草鞋拍打“白虎”,惊蛰打小人的习俗由此形成,后来人们以此驱赶霉运。据《礼记·月令篇》记载,早在惊蛰雷响前三日,就有官吏摇响木铎宣告政令,提醒人们在此期间要谨言慎行,以防遭遇凶灾。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时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这里的“虫”是玉米,取其象征意义。
立春的风俗活动和寓意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人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本要点。此时易咽干冒火,民间素以惊蛰吃梨来清六腑之热,滋五脏之阴,枇杷、百合、大枣、银耳、莲藕、山药等有润肺健脾功效。客家娘酒鸡因有开胃活血、补中益气的功效,深受客家人的钟爱。这种客家菜是在洗净的鸡块中加入红枣片、黑木耳等,再倒入正宗客家娘酒,用秘制蒸鸡酱上笼恒温蒸制,甜香醉人,浓醇可口。鲜嫩的鸡肉入肚,再小啜一口汤,就在酒意微醺之际,五脏六腑似被温泉沐浴,不失为乐享早春之美事。
春分:花露重,草烟低,春正中分
3月20日12时30分,太阳运行至黄经0°,迎来春分节气,古时又称“日中”、“日夜分”。《春秋繁露》中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过后,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待杨柳青青、看莺飞草长,望小麦拔节,闻油菜花香……欧阳修《踏莎行》一诗云:“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春分三候,即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玄鸟即燕子,它们春分来秋分去,“燕来还识旧巢泥”。春分后五日,阴阳相薄为雷,雷为振,为阳气之声,再五日,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潇潇,便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指的就是春分,古人认为这一时节到来之时地气已贯通,也就是冻土层已完全融化,土壤透气性良好,适合播种。“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俗话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亦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