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明清传奇
第一节  明清传奇概貌
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明中期三大传奇
汤显祖《牡丹亭》
李渔戏曲理论
苏州派 李玉
南洪北孔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第二节  明代传奇
一、明初传奇
明初的传奇具有深厚的伦理教化意味。
邱濬《五伦全备记》,邵璨《香囊记》。
二、明中期传奇
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 、王世贞 《鸣凤记》
三、明后期传奇
    出现了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汤显祖影响下的临川派。
1、沈璟(1553~1610),字伯英,号宁庵,江苏吴江人。 一共改编、创作了17本昆剧,合称为《属玉堂传奇》,今存《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义侠记》等。
沈璟的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其次是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最后是强调声律,即使因律害意也在所不惜。
同属吴江派的作家还有顾大典、吕天成、叶宪祖等人。
2、临川派:
        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汤沈之争: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 “命意皆主风世”。
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的不同。吴江派主张本,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
  焦点:“律”与“意”关系
  沈“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二郎
神·论曲》)
  汤“推崇意趣”,不惜“因意害律”: “凡文以意趣神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答吕姜山》)
“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 王骥德《曲律杂论》 )
冬景芭蕉
第三节  汤显祖和《牡丹亭》(略)
第四节  清代传奇
一、概况
(一)清代传奇
1、吴伟业、尤侗的抒情剧。
(吴:《秣陵春》  尤:《钧天乐》)
2、苏州派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
3、李渔《笠翁十种曲》(风情剧)
4、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南洪北孔”
(二)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
  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在清代有较大发展。1、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2、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的著作。
二、李玉和苏州派
    李玉,吴县人。入清后绝意仕进,致力戏曲。传奇约40种,现存18种。明亡前传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世称“一人永占”,为李玉的成名作,着重表现了社会下层的世态人情。入清后有《千钟戮》(“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清忠谱》等。以他为代表的一苏州籍现实主义戏曲作家被称为“苏州派”。
苏州派
是清初的苏州派戏剧。苏州派戏曲在题材上跳出了写儿女私情的狭隘圈子,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揭露黑暗现实较为有力,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彩;在艺术上,能紧密结合舞台实际,戏剧冲突紧张、集中,结构周密、紧凑,熟谙音律,曲辞通俗,演出效果好。代表作家:李玉、朱素臣等。
三、李渔的创作与戏曲理论
(一)李渔生平与创作
    李渔,字笠翁,生于江苏如皋,流寓杭州,金陵等地,主要从事戏曲编写和演出。曾带以妻妾为主的戏班游荡江湖,足迹几遍全国。晚年回杭州“买山而隐”。
    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喜剧集有《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
(二)《风筝误》
    《风筝误》取材于“家常事”。即韩世勋、戚友先与詹淑娟、詹爱娟姊妹的婚姻故事。通过
他们之间荒唐可笑的婚姻故事,揭露和讽刺当时普遍存在的以假乱真,以丑充美的社会现象。
    《风筝误》艺术特点:构思精巧,情节新奇;结构严谨,针线细密,主线突出,不蔓不枝;宾白既通俗又机趣,既生动活泼,又符合人物身份。
(三)李渔的戏曲理论
    主要见于《闲情偶寄》的《辞曲部》《演习部》《声容部》:
    1、强调剧本创作的舞台性。
    2、主张剧本创作“脱窠臼”“戒荒唐”“审虚实”。
    3、关于戏剧结构:“立主脑”“密针线”, “减头绪”等。
    4、关于戏剧语言:“贵显浅”“忌浮泛”“重机趣”。
    5、注重宾白与科浑。
   
第五节《长生殿》
一、洪昇生平与创作 
二、《长生殿》题材渊源与创作过程
        李、杨爱情故事,新旧《唐书》、野史杂记均有载。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开启此题材创作的先河,白朴《梧桐雨》,明屠隆《彩毫记》等,对《长生殿》均有影响。
  三《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一)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
    作者《例言》说:“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而用之,专写钗盒情缘。”
    第一出《传概》说:“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二)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
(三)“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
【黄钟过曲·永团圆】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松。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一)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沈梦辰的胸
    上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要写幻。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彩。
(二)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