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学的语⽂教学中,古诗是⼀部分⾮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为教师或者准教师,我们有必要学习研究古诗教学⽅法,从⽽使学⽣清晰透彻的理解古⼈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义。⽆忧考准备了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教案及反思,供⼤家参考!
教案⼀
教学⽬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默写《⼭⾏》。
2.学会本课⽣字认识10个⽣字,会写13个⽣字,掌握多⾳字“挑”的读⾳和⽤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新课
1.谈话导⼊。
⼀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起学习三⾸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诗歌《⼭⾏》。
⼆、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字牧之,号樊川居⼠,京兆万年(陕西西安)⼈。晚唐杰出诗⼈,尤以七⾔绝句著称。著有《樊川⽂集》。⼈称“⼩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李杜”。“⼤李杜”指李⽩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等。
2.听《⼭⾏》的朗读,画出⽣字词,读准字⾳、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由朗读《⼭⾏》:
(1)读准字⾳,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对照,作者在⼭⾥⾏⾛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诗歌,指导学⽣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径斜,⽩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花。
5.教师检查学⽣对课⽂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读通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把⽂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字
1.出⽰⽣字:径、斜。
领读⽣字,注⾳拼读。
结合图⽚,理解⽣字的意思。
径:⼩路。
斜:不正。
⽯径斜:⽯板⼩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较难懂,⼩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预设:
⽣:产⽣,⽣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诗⼈在⼭中⾏⾛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径、⽩云、⼈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解释重点词语。
寒⼭:深秋的⼭。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的话描述⼀下《⼭⾏》中的风景。
学⽣结合景物提⽰,描述风景。
(三)⼩组说⼀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晓诗意。
1.作者说“⽩云⽣处有⼈家”,这⾥⽤“⽩云深处”也是可以的,“⽣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预设: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是⽣出,存在的意思。
“⽣处”为云之源头,给⼈⾼⼭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有云腾雾涌、⽩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样吗?
学⽣看图思考,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样,⽆⾮是装点⾃然美景⽽已;⽽“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拟的,不仅仅是⾊彩更鲜艳,⽽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诗境,悟诗情。
1.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种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种秋⽐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花。
这两句诗采⽤了⾮常有新意的对⽐,⽤红叶⽐春花,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层坚强。诗⼈表达了⾃⼰独特的情感,古诗中写秋的诗⽂⼤多是悲凉的,⽽这⾸诗却表达了⼀种喜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经霜⾊愈浓”。因⽽,这句诗就有了⿎舞、激励⼈们的作⽤。
五、学写⽣字
美好的诗意要⽤美好的⽂字表现,这⾸诗中还有这⼏个⽣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来写⽣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寒、径、斜、霜”等4个⽣字。
引导学⽣运⽤学过的⽅法⾃主认字,说说⾃⼰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字”,逐个学习,引导学⽣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笔在⽥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寒”宝盖⼉宽,三横紧凑,撇捺要舒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斜”左右结构,注意两部分的⾼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学⽣在⽥字格⾥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指导学习《赠刘景⽂》
过渡:诗⼈杜牧抓住了⼀⽚红叶,就送给了我们⼀个美丽的晚秋,其实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欢秋天的诗⼈也有很多。课⽂第⼆⾸诗歌《赠刘景⽂》就是其中的⼀⾸。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苏轼。
(⼀)认识作者。
苏轼:字⼦瞻,东坡居⼠,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学家、书法家、画家。
(⼆)感知古诗。
出⽰诗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预设:
荷尽/已⽆/擎⾬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组合作学习古诗。
想⼀想:《⼭⾏》这⾸诗我们是从哪⼏⽅⾯来欣赏的。
预设:字、景、情、理。
1.⼩组长领学⽣字。
(1)出⽰会认的⽣字“犹、傲、橘”。
(2)出⽰会写的⽣字“赠、刘……”等7个⽣字,⼩组成员每⼈⼀个⽣字讲解,并⽰范书写,直⾄完成任务。
(3)⼩组挑战,听写⽣字。
2.⼀起赏景。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预设:荷叶、残菊、黄橙、绿橘等。
(2)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诗给刘景⽂?
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意?⼜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
学⽣⾃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刘景⽂当时已经58岁了,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诗告诉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勉励刘景⽂奋发有为。
4.诗歌中有没有⼀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节。
七、总结提升
⾃古逢秋悲寂寥,我⾔秋⽇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其实秋天不只有⽕红的枫叶,灿烂的菊花、还有很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让我们去寻诗意的秋天吧。说⼀说你眼⾥的秋天。
⼋、巩固提⾼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起来闯关吧!
第⼆课时
⼀、导⼊新课
1.出⽰主题图⽚,观察回答。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童在⼲什么?
板书,齐读课题。
2.解读课题。
夜:夜晚。书:书写。见:看见。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所看见的(情景)。
⼆、感知内容
1.认识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市龙泉市)⼈,南宋中期⽂学家、诗⼈。
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画出⽣字词,读准字⾳、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对照,想⼀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读古诗
(⼀)出⽰古诗,引导学⽣读好节奏。
(⼆)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预设:
萧萧:风声。
挑:⽤细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字“挑”。掌握“挑”的意义和⽤法。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三)读⼀读诗歌,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1.赏析前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中诗⼈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孤单忧愁寂寞
诗⼈的⼼被思念家乡的情感填满,朗读时要读出来。
2.赏析后两句。
知有⼉童挑促织,夜深篱落⼀灯明。
诗⼈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
诗⼈看到了明灯,想到了“挑促织”——⽃蛐蛐。想起了童年的⽣活,内⼼⼜充满了开⼼快乐,被幸福感填满。进⽽有为思想丰富了内涵。
3.诗⼈的感情变化是⾮常明显的,跟读诗歌,读出情感变化。
⾃由朗读诗⽂,读出诗⼈的感情变化。
(四)背诵诗⽂。
1.根据⽼师的提⽰背诵诗⽂。⽼师出⽰诗句中的⼀个字,学⽣背出相应的诗句。
预设:送、动、挑、夜。
随⽂识字,学习⽣字“送、挑”的写法。
2.这三⾸古诗都是关于秋天的美⽂,⼀定要背诵课⽂,把美⽂收到⾃⼰的记忆宝库⾥。
⼩组检查背诵,⽐⼀⽐看谁的背诵最有节奏感,最有感情。⼩组推荐代表展⽰背诵成果。
四、主题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遍地美景的季节,在诗⼈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说不尽的。
1.⽼师这⾥还有⼏⾸古诗也是关于秋天的,让我们⼀起来读⼀读、品⼀品。
出⽰诗⽂《秋思》、《夜⾬寄北》。
学⽣⾃读诗歌,说⼀说诗中的景,诗中的情。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分享⼀下吧。
学⽣展⽰⾃⼰收集到的诗歌。
总结:秋天的诗歌有古道西风的苍凉,也有⼀鹤排云的豪迈。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秋的美丽。
五、巩固提⾼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起来闯关吧!
教案⼆
【教学⽬标】
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和⽣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和⽣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
第⼀课时
⼭⾏
【课时⽬标】
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和⽣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和诗⼈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丰富的想象⼒和语⾔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定⾮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瑰宝,⽤最凝练、简洁的语⾔表达出美妙的境界。⼤⾃然的花草树⽊、鸟兽⾍鱼都是诗⼈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的美景在诗⼈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积累的描写四季景⾊的古诗。(学⽣⾃由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交流情况进⾏评议和⼩结。
3.(课件出⽰2—5)描写四季的古诗,⿎励学⽣阅读积累。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春⽇
(宋代)朱熹
胜⽇寻芳泗⽔滨,⽆边光景⼀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万紫千红总是春。
⼩池
(宋代)杨万⾥
泉眼⽆声惜细流,树阴照⽔爱晴柔。
⼩荷才露尖尖⾓,早有蜻蜓⽴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
(宋代)杨万⾥
毕竟西湖六⽉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夜书所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秋⼣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扇扑流萤。
天阶夜⾊凉如⽔,卧看牵⽜织⼥星。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临发⼜开封。
逢雪宿芙蓉⼭主⼈
(唐代)刘长卿
⽇暮苍⼭远,天寒⽩屋贫。
柴门闻⽝吠,风雪夜归⼈。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交流秋天:同学们,现在正是深秋季节。你能⽤⾃⼰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或你的感受吗?(课件出⽰6)秋景图,学⽣⾃由交流。
5.导⼊课题:在我国唐代诗⼈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命⼒仿佛⽐春天鲜花的⽣命⼒还要旺盛,晚秋的景⾊也同样⽣⽓勃勃,充满活⼒。深秋的⼀天,诗⼈杜牧乘着马车在⼭中⾏⾛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这节课,我就和⼤家⼀起来学这⾸诗。板书:⼭⾏(杜牧)
6.(课件出⽰7)古诗《⼭⾏》,学⽣⾃由朗读。
7.简介作者。
(课件出⽰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