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赏析
一、诗文内容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佳作,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以轻巧、落墨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展现出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创作背景
叶绍翁在异乡漂泊,时值深秋,眼见梧桐叶落,秋寒逼人,诗人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透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三、诗人情感
夜书所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通过对秋夜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同时,通过对儿童挑促织的描绘,透露出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四、艺术手法
1. 寓情于景:诗人通过对秋夜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使得诗的情感更为深刻和含蓄。
2. 以动衬静:诗人运用“萧萧梧叶”和“江上秋风”等动态景物,衬托出秋夜的静谧,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3. 语言简练:诗人用词简练,语言质朴自然,既符合秋夜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口吻。
五、文学价值
《夜书所见》是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文人心态,而且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这首诗也是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忆,具有普遍的文学意义和价值。
六、意境营造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营造出一个萧瑟、清寒的秋夜氛围。尤其是末句“夜深篱落一灯明”,以明亮的灯火为点睛之笔,赋予画面生命力和温暖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明。整首诗意境深远、画面感强,读来仿佛置身于那清寒的秋夜之中。
七、语言特
1. 语言简练:叶绍翁用字简练,下笔成章。他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修辞巧妙: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更为生动形象。比如“萧萧梧叶送寒声”,以人的感受写风吹叶落的声音,表达出秋意的凄凉。
3. 诗歌韵律:本诗语言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寒”、“声”、“情”、“织”、“明”,都符合诗歌的韵律要求,使得诗歌更具音乐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