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导演姜文电影时代性的探析
【摘要】对姜文个人独特的导演风格进行分析,并对其作品通过结构、叙事、拍摄手法等角度入手,逐一进行分析,以期在导演个人的作品序列和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当中,对导演及其影片的时代性进行评论。
【关键词】姜文电影;时代性;中国电影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44-02
1 姜文的导演风格
1.1 “野兽级”导演姜文:说到演而优则导,在中国姜文无疑是最重量级的代表。正如2005年他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名影星的入选致敬辞一样:“姜文几乎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话题的人物,他是成绩斐然的出演员,也是同辈中最为卓越的导演。”
因为作品不多,暂时很难总结出姜文稳定的个人风格元素。仅从目前的几部电影来,姜文电影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叙事,从具体的小人物和事件入手,间接建立一个生动而真实的时代,他表
达的是一种个人记忆和民间记忆和其对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理解,这些人物从来都与主流文艺作品表现出来的某个特定时代形象不同,使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时代性。姜文善于展现生活中的偶然因素对个人和事件的重大影响,在开放的结构中去建立更真实的命运,从而在突然发生的局促境遇中展现人物复杂而立体的精神侧面。
1.2 从姜文作品中解读“野兽”:在姜文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看到是一帮绒毛初发的小野兽的青春骚动。这是一部谈青春、谈成长的作品。姜文从自己经验出发,挣脱了伤痕、苦难的陈腔,在他的镜头下是浪漫、青春。《阳光》完全抓住了这个基调,全片以一种快速、冲击力强的节奏进行,一气呵成让人几乎目不转睛。姜文对青春的回顾绝不像第五代导演有那么多很沉痛和反省,他的谓叹是对青春的恍惚和留恋,以及对青春骤然消失的怅惘,然后更多的是对青春及那个时代的讴歌。
《鬼子来了》黑白摄影,影像粗砺,表演激烈,对白密集,由浪漫而沉重,由抒情而思考,试图对我们的集体记忆来一次颠覆。它描述了中国普通农民与日军俘虏奇特的相遇和相处,凸现了战争中面临死亡时人性的裂变。整部影片语言幽默,思想深刻,情节安排巧妙,给观众一种震撼而悲哀的冲击。这一次他用的仍然是荒诞,不是艺术家超现实的画笔,而是一把
锋利无比的刀。该片是近年来反映中日战争影片中少有的独特视角,被日本媒体称为“超越国境的人性的真实”,姜文本人则称:“我描绘了人类的误解与爱恨,恐怖与死亡。
《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非常纯粹的电影,带有些实验性,文艺性,作者化和意识流的彩。但它的节奏是现代的,是富感染而且有力的。该片讲述的仍然是发生在期间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了另一种可能,荒谬的时代、压抑的人性,也可以用超炫的手法、绚丽的影象、有趣的台词、澎湃的激情来表现。这种个人体验的真实性跟人们习惯宏大的历史叙事相比,更有唤起记忆和震撼人心的动人力量。
2 姜文电影作品时代性的分析
姜文姜武照片
2.1 姜文电影对时代的回应:我们说伟大的电影同伟大的文学或音乐一样,一定是对时代的深切回应,都有一个超越性的主题,但这个主题一定是在一个具体的年代中“道成肉身”,然后被把握、被描述,被掩埋在族记忆的深处。这时代虽然缤纷,但真正可供选择的母题也并不太多。1999年的《鬼子》,在对时代性和超越性的平衡把握上,达到了对中国导演来说一个难度系数最高的成就。在满腔的唐山话中对战争、人性和恐惧的一种充满人类感的描述,又放在抗日这一最难被对付的族记忆和中国人极其复杂的对日情结之下,这也是作为演员
姜文留给那个时代最好的表演。
2.2 姜文电影的归类与时代性的远离:姜文与他的作品一样,都是无法归类的。把一部电影变成了一个时代精神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族的记忆中无法抠走的印记。
如果换个角度,用姜文饰演的角来对其导演的作品做一个分类,那《阳光》和《鬼子》两部影片就是“秦书田”和“我爷爷”的混合体。一个透露的是青春的躁动,一个揭示的是对生存的恐惧,他们都是特定时育的产物。尤以证明了作为导演姜文的才华,其作品承前启后的时代性,使她近乎成为当代独一无二的导演。
3 姜文电影较中国电影的特别之处
3.1 姜文电影有别于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电影:其实在国内电影评论界并没将姜文特定归于哪一代导演,个别电影文章甚至将他归为第六代导演,这可能是出于年龄上的考虑,因为姜文1963年出生,第六代导演也主要是60年代出生的。但是姜文的导演的处女作《阳光》,却是与任何一部第五代优秀作品相比毫不逊的、在电影艺术上大放异彩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也将名垂千古的重要作品。
可贵的是姜文电影与第五代电影迥然不同。第五代电影的主要特征是深重的历史感、浓郁的民族特、鲜明的政治批判彩和电影视听语言的创新和成熟。姜文电影则是个人化和情绪化的,他用电影语言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激情。如果说第五代电影更多地在表现民族和国家的话,姜文电影则是在表现自己。
3.2 姜文电影与中国电影生态文化的现状:在当代中国电影中,保守偏狭的文化精英主义仍然不时将电影艺术的发展推向偏离的航向。很多导演拍艺术片是因为艺术片比商业片“高级”,很多导演采取先锋姿态,背离传统,是因为先锋比传统又“高级”。影片国外获奖,未来影史留名,成了很多导演潜意识中的创作动机。姜文在无意识之中透露出来的仍然是一种精英主义情结,这同样使他自身所具有的时代印记与文化负载在尽情的自我世界构筑之中被逐渐消解。
如果有人问起美国电影,你可能想到的是《泰坦尼克号》,问起欧洲电影,你可能想到的是《蓝、白、红》,但如果问到当代中国电影,你的脑海中可能不到一幅堪与之匹配的画面。同样,在姜文电影中,我们仍然没有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我们为导演个人的才华、激情和想象力所折服的时候,面对的却是一块渐渐远去和越来越令人感到陌生的银幕,这不能不称为是一种遗憾。
4 结论
因此,姜文的电影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性和个人特点。就是姜文电影的特殊性,同时也是姜文电影区别于中国第五代导演和中国第六代导演的电影的最主要的地方。姜文也是经常运用自己这种非常强烈的时代性,从而来料理和调和个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在看姜文电影同时,所要思索的不仅仅是影片本身如何,也要思考到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化生态的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