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引言
近年来,丽水市立足自身特,按照品种、标准化、环境的要求,以效益农业为主线,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经济总量扩大。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发展势头:一是特农业的优势产业稳步发展,且其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高。如2008数据统计, 2008年全市五大特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3.15%,同比往年提高0.65个百分点。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的不断壮大,“一村一品”区域特的农业加快发展,使特优势农业产业经营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扩大。二是新型农业专门市场的建立。这些年来,丽水相继建立了如松阳的浙南茶叶市场、庆元的食用菌市场等一些专业市场,其规模和交易额均位居全国同类市场前茅,为特农业更好的发展推了一大步。三是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成为山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丽水市的许多地区的农业出口,销售都采取合作社的方式,合作社的方式可以有力的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农民谋得最大的利润。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丽水市山区无公害农产品、绿食品、有机食品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丽水市的农场品也形成了一些品牌,如姥姥家番薯片,缙云麻鸭,处州白莲等。
当前丽水地区的特农产品有着很大的销售需求,但却苦于销售手段的单一。因此,对于一些拥有特农业,却处于偏僻乡村的地区,应建立完善的网络销售平台。如以田鱼村为例,应为其村民建立网上商店或
通过网上竞拍的形式来扩展销售途径,以增加田鱼销售。利用旅游业来带动特农业发展。通过在旅游旺季开展一些地方特活动来销售其地方特农产品。如以青田为例,众所周知,鱼灯是青田最传统、最有代表性和地方特的灯舞种类。因此,村民可以将鱼灯与其特农产品相挂钩,在开展鱼灯节目时期,大力宣传其农产品,从而实现增大其知名度的目的。
综上所示,丽水的特农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基本的条件都还未成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当务之急是建立完整的特农业发展体系及特农产品的销售体系,彻底改变丽水地区的特农业发展环境,继而提升丽水地区特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整个丽水地区的品牌知名度,进而促进丽水区域经济的发展。
1、丽水发展特农业的有利条件
1.1资源优势
1.1.1气候资源
丽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3~11.5℃,平均年日照1712~1825小时。无霜期180~280天,年均降水1400~2275毫米。这样的气候环境不仅为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而且独特的山地气候导致昼夜温差比较大,这无形中让作物的光合作用加强,呼吸作用减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作物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1.1.2土地资源
丽水的山区面积广大,高山地区土壤深厚,腐殖质多,水热搭配好,而且土壤质地比较松软,可以保存的有机质和速化氮含量比较高,加之由于丽水市政府的大力保护,土壤重金属含量相较于其他地区要低很多,土壤污染情况微乎其微,这个为作物优生优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1.3环境资源
丽水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较好,一般高山地区的负氧离子含量就达到了每立方厘米3000多个,远远高于国际标准,这不仅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1.1.4水资源
丽水市的水资源是丰富的。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55.4毫米,约303.13亿立方米。河流年平均流量约187.5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8624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水资源3倍多。而且,经过丽水市政府的多年努力和细心呵护,在2010年,丽水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7.7%。98.9%的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Ⅲ级以上水质要求,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如此洁净的水质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也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
1.2政策优势
近年来,政府为促进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以下列举丽水市农业局在2010年到2012年间的优惠政策。
1.2.1鼓励农户流转土地
引导农民对土地实行集中连片流转、季节性流转和长期稳定流转,鼓励农户积极主动、长期稳定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新增集中连片流转土地面积5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含50亩、5年)和新增集中连片流转土地面积100亩以上、流转期限10年以上,用于粮食、蔬菜生产,流转手续齐全的,按实际流转土地面积和流转期限等不同,一次性给予农户每亩100元或150元的奖励。
1.2.2支持特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发展
市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优先向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倾斜,鼓励其流入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对流入集中连片土地面积在5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并用于粮食、蔬菜生产的规模经营主体,一次性按实际流转面积每亩补助200元;对流入新开发集中连片土地面积在1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10年以上的,符合农业园区发展规划,用于发展农业产业或是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的规模经营主体,一次性按实际流转面积每亩补助100元。
1.2.3引导和鼓励农户优先将土地流转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对在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农业精品园内,集中土地在1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10年以上的经营主体,按实际流转面积,一次性分别给予每亩水田400元、旱地100元的资金补助。
1.2.4扶持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
对当年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面积达200亩以上、合股期限10年以上的土地合作社,每家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奖励。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到,在发展特农业的政策上丽水市给予了很多的支持,无论是技术,资金,土地的问题,丽水都努力做到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农民受罪,可谓是一心一意为农民,一心一意求发展,一心一意搞农业。
1.3产品优势
丽水特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以青田田鱼村为例
陈凯杰邹威朱琳王崚沈晓忠指导老师:陈旭堂
丽水学院商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近年来,丽水市特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丽水市立足自身特,按照品种化、标准化、环境化的要求,以效益农业为主线,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优化农业发展环境,使得农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以青田县稻鱼共生特农业为例,从养殖规模、养殖技术、产量及在当地农业经济中的地位等方面对稻鱼共生特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介绍,对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可以发现丽水发展特农业拥有许多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比如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农产品优势以及国家重视农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因此,丽水市可以循序渐进地发展特农业,依托本土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丽水本地区的特农业品牌,加快丽水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特农业农产品田鱼资源
16Ec on om ic Vis io n2014.1
Ec on om ic Vis io n 17
2014.1经济视野
予一定的信用贷款。同时,针对缺乏担保的实际情况,利用的安置用房,采用农户联保、动产与不动产抵押等多种形式,创业业务发展方式,帮助解决担保难题,帮组实现生产转型。
(三)积极提供理财等中间业务服务
一是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理财等中间业务的拓展力度,积极发展保本理财型业务,让农民从中获取投资增值收益;二是积极代理社会保障资金的结算代理,配合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提供不同的保障
案。
结语
“城中村”的金融服务是必须开展的,也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社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应该为“城中村”未来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基本的物力、财力和政策支持,为城市和农村的平衡发展、和谐创造一片新秩序和新风尚。
参考文献
[1]马明,刘建欣.“城中村”,都市里的特殊风景[J].农村.农业.农民(B 版),2008,(12).
[2]王新.解读温州“城中村”现象[J].温州大学学报,2005,(01).
(上接第15页)
(1)丽水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保证了丽水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具有绝对的竞争力。
(2)网络的崛起为丽水的农产品提供了一个新的销售平台,而且丽水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形成,部分遂昌的特农产品已经被人们所熟知。
(3)丽水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尤其是农耕历史,因此,产品的文化内涵相较于别处也是一大亮点。
(4)丽水地区的国际贸易和交流不断深入,以及丽水和各地教育,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和深入,在人们认识丽水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也为丽水农产品的推广出了份力。
2、丽水发展特农业存在的问题
2.1
特农业仍具有弱质性、传统性特征
在生产领域,农业的先天弱质性体现在农业自身生产特点带来的分工滞后。由于自然作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致使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不一致,因而分工和专业化难以展开。丽水地区存在的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幅度大等先天因素导致了丽水农业的弱质性,而农业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农业人口比重高、农业产业链薄弱则更进一步加剧了丽水农业的弱质性。
另一方面,丽水地区的复杂地形导致了特农业生产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机械化,大多是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模式,并且缺少专业的技术支持。
2.2
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
丽水地区特农业发展虽然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是各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小,发展收到了严重制约。一是同一产品的品牌过多,且这些品牌的实力差距不大,无法形成龙头企业以及知名品牌。二是各经营主体“各自为政”,缺少合作与交流,导致各自的生产能力弱小,无法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三是农业技术较为落后,缺少专业技术支持,加之生产后期产业链薄弱,导致其附加值低,效益不高。四是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各经营主体多选择“随机应变”,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不足,生产要素无法有效整合,产业优势难以形成。
2.3
农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近年来,丽水地区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农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整体上,农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仍然较低,大部分农业人员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
(1)传统的重政轻技思想阻碍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多数家庭希望子女学而优则仕,不愿意他们从事农业生产。
(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较为分散,对生产方式墨守陈规,对新思路新方法的接受能力弱,导致科技文化素质低。
(3)农村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存在培训机构少、培训方式不当等问题,难以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4)部分高科技人才不愿意下农村推广新技术,农业部门又无法和农民建立合理的沟通交流渠道,导致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低。
2.4
特农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近年来丽水地区特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持续下滑。一是特农业收益较低,难以吸引投资,加之廉价劳动力日益稀缺,特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二是特农业生产风险较大,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其农业风险成本增加。三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仅仅使得支出增加,还导致了土壤肥力下降,产出减少,效益下降。四是农产品价格变动幅度较大,而市场上却有许多
的假冒伪劣产品,导致特农业效益下降。五是农业生产分散,管理成本高。六是市场竞争激烈,竞争成本高,导致了效益下降。
3、丽水田鱼村该如何发展特农业
丽水市由于交通不便和自身工农业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于浙江其他地区较为落后等原因,其农业发展一直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粗放型产业,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对丽水农业模式进行调整,为发展特农业创造条件,以下便是我组以田鱼村这一案例,所提出的针对丽水特农业的发展对策。
3.1
认清形势,广泛宣传,强化发展特农业的意识
丽水田鱼村要想发展,必须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同时要组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集中宣传,从而通过宣传力度的进一步强化来加深人们对田鱼品牌的认识程度,同时,要及时准确的收集、分析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高农民的紧迫感,积极性,使农户精英有根有据。
3.2
立足资源,把握方向,科学规划
丽水田鱼村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加强生产布局,突出田鱼产业这一主攻方向,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田鱼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正确分析国内市场信息和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在其原有的“田鱼结合,循环发展”的基础上,对田鱼的养殖和管理进行创新,争取做大做强田鱼产业。
丽水土特产3.3
注重科技,政策优惠,调动农民积极性
丽水田鱼村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引进国内的先进技术,在原有的劳动资源基础上,提高劳作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业的目的,同时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政策优惠,加大对田鱼产业的保护措施,让农民深切感受到田鱼产业的光明前景,增强农业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
3.4
完善组织,开拓市场,拓展销售途径
丽水田鱼村要想发展田鱼产业,必须使田鱼产业组织化和规模化,通过整合养殖和发展龙头企业来带动田鱼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要加大田鱼产业的品牌建设,加快拓展如实地销售、网上销售等不同类型的销售途径,吸引外地资金投入,从而使田鱼产业更具活力。
4、结论
综上所述,丽水市发展特农业可以利用本地区农业基础建设、科学养殖技术、区位交通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对青田田鱼这一特农业的分析和研究,借助其特有的资源、政策、产品优势,来更好地发展青田田鱼这一特农业,从而可以更好地带动当地其他特农业的发展,打造属于丽水特农业自己的品牌。针对丽水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信息传递不流畅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包括强化发展特农业的意识;立足资源,把握方向,科学规划;完善组织,开拓市场,拓展销售途径;注重科技,政策优惠,调动农民积极性;提升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适合农产品属性的销售平台以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以促进丽水特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谓《建平县特农业发展对策研究》(2010.12).[2]刘美平《先天弱质性产业的后天强势化改造》.[3]蔡跃台《丽水生态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4]李秀艳《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及对策》.[5]《农村发展论丛》124期《农业生产经营成本递增与农业效益持续下滑的矛盾及思考》.
[6]张安《广西特农业发展研究》(2011.03).[7]许建国《河南省特农业发展研究》(2010.06).[8]王俭平《特农业发展研究——以山西为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