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
于志钧
【打印本稿】【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2007年07月12日13:42
孟静
在于志钧看来,武术队追求高难新美,是一种体操,打旋子、劈叉,在技击的有效性上还不如京剧演员。“三年把式不如当年戏子,武术队是闭眼打套路,唱戏是睁眼练精神。”所以,“李连杰是花架子,李小龙是亡命徒”,他们都不能代表中国武学。
一个业余武人的武术生涯
1931年出生的于志钧是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退休教授,他曾经师从活到百岁高龄的太极拳大师吴图南,武术不是他的正式工作,60多年来完全凭兴趣支撑到今天。他的武术启蒙同样源于武侠小说,描写收复台湾的《三侠剑》和讲述他家乡松花江故事的《荒江女侠》,让9岁的小学生于志钧开始学拳术。学了一年,他依然打不过同学,知道师傅不中用。于是,他又寻了“奉天三老”之一杨俊卿的徒弟刘自久做老师,主攻形意拳和搓脚翻子。搓脚翻子是两门功夫,搓脚是腿功,和跆拳道的基本步伐差不多,陈中拿奥运会冠军的最后那两下就是搓脚,翻子是手功。于志钧练在火成岩的山上练九转鸳鸯脚,每个月踢碎一双鞋,父母禁止他再练这败家玩意儿。他很快就能把地一搓一个坑,打得同学鬼哭狼嚎。搓脚是暴打暴上的外家功,师傅又教他斯文的形意拳。形意拳在民国时“代表着实战的最高水平”(《1934年的求武纪事——逝去的武林》)。正因为有10年形意拳的根基,于志钧才能在考上清华后拜吴图南为师。
“解放前的武术就是打架,三教九流,很多土匪学武。”乱世出豪杰,孙中山、冯玉祥鼓励习武;解放后,国家有意取消武术的技击性,提高表演性,使武术变为“武舞”。在于志钧看来,武术队追求高难新美,是一种体操,打旋子、劈叉,在技击的有效性上还不如京剧演员。“三年把式不如当年戏子,武术队是闭眼打套路,唱戏是睁眼练精神。”所以,“李连杰是花架子,李小龙是亡命徒”。他们都不能代表中国武学。“西方徒手技击如拳击,崇尚强者哲学;中国武术的特点是用智慧以弱胜强,一个武术高手应该看起来非常平凡,出手
惊人。”这也是小说里渲染的“光华内敛”。不过,无论霍元甲还是黄飞鸿,照片上看都是土佬一位,正符合高手的形象要求。去年在俄罗斯教功夫时,一个块头很大的记者请于志钧参观自己的射箭场,他自己先命中靶心,然后请于拉一张硬弓。于志钧承认自己拉不开,一路都在想怎么把面子补回来。落座后,于志钧说:“武术不讲究使力气,我能让你怎么都打不到我,还能把你摔出去,你信不信?”那俄罗斯记者果然上前试,结果当着众人被贴在墙上,当场决定要为他写报道吹嘘中国武学博大精深。
于志钧说他的师爷杨永慰一搭他的手,令他半身麻木。《逝去的武林》也讲过,能用形意中的劈掌劲把人“钉”在地上几秒,完全不能移动。口说无凭,我也很想试试这种滋味,他说:“如果你是男人,我可以让你摔出窗外。”在我的要求下,他同意小试一下。他指着我身后几米的一把椅子说:“我让你每次都坐进那把椅子里,你来用力推我。”我试了N次,无论发力或是不用力,他一放一收,我就莫明其妙地恰好跌坐在椅子里。如果他收放很快,我会感觉不到力道的存在就坐进去了。但这个前提是,他一定要正面对着进攻者,用双手格住对方,圈成一个圆,化解力道,如果把后背留给别人,等于自取灭亡。
于志钧讲了其中原理,“有没有武学奇才?有,就是能打通关节的人,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腰。你看大黄蜂,最细最脆弱的部分是腰,人也同样。腰把人分为上下两截,既承上启下,又封闭了上下。你击出的力量通过腰传到手上,这就要求腰必须是松弛的;别人向你发力,你的身体只是载体,…物来杵我,我不着物‟,让他没着力点,要把力传到地上,也要借助腰部传导”。有一次他在公园和一个名师子弟练推手,对方使劲拱他,没拱动。过了一周又见面,那人说躺了一星期,腰疼。他说:“你的劲憋在腰上了。”
所谓借力打力,就是在对方的力上加一点自己的力,还给对方。但是十个武人中只有一个能领悟。至于打通任督二脉,是一种健身,可以通经络,加强气血循环,打通的人也有,却成不了绝世高手。
武侠的消亡
历经各次运动和时代变迁,对于大多数民间习武者,练武早已失去了实用性,门派只在小说中存在,天桥也不需要有人表演“胸口碎大石”。想当年,张宝忠能贴着身子耍40公斤的大刀,伍宇湘也能使40斤铁。几年前,还有学生跟随于志钧学习,他还为东北老家的学生出过路费,现在,即便是他的子女,也不愿尽孝道看一眼他的桓侯八和太极剑。“武术是要言传身教的,老师傅们死了,这个拳种也就没了。”实际上,已经有无数的武功消失了,它们真的存在过,并非全然小说家的胡编。
上世纪30年代,于志钧的师伯去关内办事。投宿一家旅店,看见店主娘儿俩练功,他就和女儿过了几招,对方的身手浑如鬼魅,当时不觉得怎样,第二天早起浑身都是青紫的掐痕。于是他留了下来,当上倒插门女婿,学了这套不传外人的鬼拳。于志钧听到这个故事后,四处寻访师伯及其后人,但不知所踪。80年代中国武术研究院搞了一次普查,没有人见过这个拳种,自此湮灭。最广为人知的太极拳,人人知道是张三丰所创,唯一的史料依据是明末学者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的首段:“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自此,武学分为内家、外家,并在理论上认为练到极致的内家应该高过外家。可张三丰的
内功究竟有多高?太极以柔克刚的哲学是不是由他融会到武学中,没有有力的旁证。后起的太极派系,陈氏、杨氏……没有一家能拿出比黄宗羲更可靠的史料证实太极拳是自家所创。台湾地区的一些武术人士认为,真正的太极拳已经在内地失传,所以邀请内地名家只讲学,不交流推手。
内家是否就比外家高明?少林是外家刚猛一路,《易筋经》就是外家秘籍,内家讲究以弱胜强,用意念导气,西方解剖学不承认这种理论。于志钧说:以他个人的经验,带气和不带气是不一样。练外家功的基本过招是杠胳膊,几轮下来,胳膊红肿,如果带气,就能起保护作用。天桥过去的银喉是同样原理,头是经过处理的圆头,但普通人一戳也有生命危险,必须是练过气的人。横练功夫里最神的金钟罩,传说中刀
不入,于志钧见过一个被开刃后的刀砍后只留下白印的人,但没有人能应付有血槽的剑刺。他说:“血液对力有一个阻挡作用,血槽给血一个出口,什么样的高人也抵挡不了。”
“侠以武犯禁”,在法制不健全的社会里,游侠要替天行道,行的无非是他以为的正道。有一次于志钧看到一个小流氓抽两个中学生的嘴巴,没人管,他上去把小流氓反关节扣在地上,吓唬说:“今天我废了你,一抖搂你关节全碎了。”小流氓哭着说:“爷爷饶命。”周围一堆看热闹的。他说:“其实我怎么敢伤他?伤他我就违法了。”武功在现代社会顶多防身健体,并不会获得成就感。李连杰曾向吴图南递过拜师帖,拍完戏也就不了了之。金庸最得意的是他提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概念,并把它作为自己武侠世界的终极命题。
在于志钧看来,反映了真正武侠世界的是一本名为《雍正剑侠图》的书,由上世纪20年代的天津评书艺人常杰淼编纂,“作者是真正的练家子,他所说的剑法拳法都存在过”。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附加公文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扶贫工作文件精神,根据《关于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确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从今年起决战三年,实现全乡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保障,不让一个贫困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总体要求: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和贫困代际传递;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年度任务:2015-2017年全乡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二、精准识别
(一)核准对象。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收入为依据再一次进行核实,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核实后的名单要进行张榜公示,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坚决予以排除,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精准度。建立精准识别责任承诺制,上报立卡的贫困户登记表必须经村小组长、挂组村干部、挂点乡干部、乡领导签字确认,并作出承诺,如扶贫对象不符合政策条件愿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
(二)分类扶持。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和蓝卡户三类,第一类为黄卡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在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第二类为红卡户,是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第三类为蓝卡户,是指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五保户。优先扶持黄卡户,集中攻坚扶持红卡户脱贫,对蓝卡户则通过保障扶贫来保障其基本生活。
中国达人秀街舞卓君(三)挂图作业。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三年制定脱贫规划。乡里将根据各村情况对每年精准脱贫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建立台账,并用图表标注清楚,挂图作业,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做到“贫困在库,脱贫出库”。
三、精准施策
针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清类别,分类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在抓好贫困村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的建设同时要抓好对贫困户的帮扶,做到精准施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