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园林建设也日趋人性与和谐,成为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一大亮点。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作以阐述,以供同行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造景
前言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
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造景必须将生态原则作为基础原则,满足植物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植物造景,是在70年正常生长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须注意植物的自然生态习性,空气、土壤、地形地势、生物及人类的活动等生态因子对其生
存、生长发育的影响,做到生态上的“适地适树”。在植物造景中,要注意选择适应环境、抗性强、养护管理方便的植物种类。
在我国,对植物造景的实践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所以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艺术作品。此外,在构景规律和园林审美意境追求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使中国园林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的典范。植物景观无论在生态效益,创造优美还是在景观空间意境审美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索人类生存环境与绿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有着未来导向与现实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植物造景的定义
植物造景,即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造景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
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二、植物造景常用方法
2. 1满足美学的要求
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建筑、水体、山体之间都要有一个和谐统一的关系。植物与植物之间的配置。常用配置形式有:①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阔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②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③花坛是以草木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体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屋顶花园植物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④树是以树木体美为主的树丛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用混交林。
2. 2植物与其他要素之间的配置
1)植物可以弱化建筑的直线条,使建筑更易于融于自然的环境中;植物的颜与建筑的颜形
成对比,使建筑更醒目、突出;植物的软质感和建筑的硬质感形成对比,可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感。高大乔木的遮荫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室内的温度,所以在建筑的向阳面用藤本植物做墙面的立体绿化,屋顶也可以做成屋顶花园。
2)植物可以加强或者削弱地形。连绵起伏的微地形在高处种植高大乔木,依次向下种植小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地被植物,可以使原有的地形起伏感加强。反之则会使起伏感弱化。
3)在水体的源头或收尾处用植物加以遮挡,使人不能见其首尾,可以加强水的深远感。水体周围的植物在水里形成倒影使其不见水底,可以使浅水看起来深不可测。
4)长满植物的山体给人生机感,同时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2. 3艺术原理的应用
艺术原理有以下四个原则:①统一的原则,树形、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他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形,引起统一感。②调和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③均衡的原则,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置,景观显的稳定、顺眼。④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置中
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
2. 3. 1符合风俗习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