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传媒  2013年第2期                                                            广播影视评论
99
百花深处藏笑泪
——从《百花深处》看陈凯歌矛盾的历史文化情结
阙一都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导演陈凯歌以独特而宏观的历史视角和文人思维著称影坛,时代和命运让他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既悲又喜、一言难尽的情感。无论是早期的《黄土地》《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还是近年来的《梅兰芳》《赵氏孤儿》都以历史文化为题材,倾注了导演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辨。本文将以他为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拍摄制作的短片《百花深处》为例,选取电影选题、表现手法、象征修辞、音乐音响这四个方面,分析陈凯歌蕴育其中矛盾的历史文化情结。
关键词:传统文化;人文关怀;文化反思;矛盾情结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099-02
收稿日期:2012-11-23
作者简介:阙一都,女,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电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文艺、电影研究。
《百花深处》是《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中的最后一
部短片。在这部主题繁复、彩瑰丽、汇聚了世界大师级导演的电影中,《百花深处》以平实而幽默的外表、深刻而厚重的内心表达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反思,情切哀浓、笑中裹泪。
影片讲述了老北京人冯先生请搬家公司搬他“一无所有”的家的悲剧故事。搬家在工人不留神的“松手”和冯先生的无限悲痛中告下段落,影片在夕阳下冯先生高呼着奔向已夷为平地的家时落幕。我们很容易读出导演陈凯歌在电影中一贯倾注的对国家民族的历史反思和理性思考,以及他对忧患和理想痛苦矛盾的观照。
一、选题分析——追寻时代步伐  执着文化反思
影片发生的地点是“百花深处”胡同,导演选择这种建筑富有深意。因为胡同是北京的象征,而它正在衰微。在《京城胡同留真》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八十年代以后,北京的城市建设似一场飓风席卷而来。昨天存在的胡同四合院,今天忽然消失了……。[1]”延续到新世纪初,也就在影片拍摄前夕,北京正
沉浸在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的欣喜自豪中,大刀阔斧地进行着城市整容。现代化建设将城市焕然一新,而传统文化却被无情地摧毁了,这究竟是新时代的胜景还是人类文明的衰退?陈凯歌陷入挣扎。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已经认识到:十几年前开始的‘’,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以为最重要的要算是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现状了[2]。这种郁结一直纠缠萦绕在陈凯歌的心头,出身文化世家,亲历,当过知青、,这样复杂的阅历给予了陈凯歌不一样的视野和思维,他自觉承担了民族的忧患及时代的重任[3]
。他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对于一个立志于艺术的人来讲,最要紧的在于勤于思索,永远投身于时代的潮流之中,去接受新的信息,去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民族进行愈益深入的了解和判断。[4]”我们可以看到,从《黄土地》到《孩子王》、《霸王别姬》到这部《百花深处》,以及新片《搜索》,导演始终紧随着时代步伐站到社会风云变幻的第一线,践行文化反思,执着与世人分忧、给世人警醒。
现实中的百花深处胡同已经是一片涂鸦的世界,再也见不到“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也看不到“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在十分钟的短暂时间里,导演选择了一个如此牵动人心、一言难尽的题材,足见他的忧虑之深、哲思超验。
二、表现手法分析——反差阐释失望现实
对比表现文明失落 影片中导演充分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赋予了影片巨
大的视听冲击,观众随之得到了笑泪相接的心理补偿。从镜头的角度形式上来说,俯拍和仰拍的对比运用尤为突出。影片一开始,就以仰拍镜头展现了一座高楼,高耸入云的大楼充斥着画面给人压抑的感觉,仿佛迷失在高速汹涌的现代文明中,难辨方向。而影片最后拍摄奔向孤树的冯先生时用了俯拍的角度,加上他浸润着悲哀的欢呼声,更添了一份凄凉和酸楚。不仅冯先生个人的悲惨命运呈现在人们眼前,传统文化落寞的黄昏仿佛也已来临。俯仰镜头的对比也在表现处理人物关系之中。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大多以仰拍表现搬家
工人,而用俯拍表现冯先生,暗示在常人眼中冯先生是个“疯子”,表明了居于强势地位的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蔑视和不
屑[5]
。而在后半部分,搬家工人理解了冯先生并对他产生怜悯之情后,冯先生的镜头变为了仰拍,而搬家工人多为俯拍。 对比蒙太奇的运用是电影的一个亮点。冯先生坐上搬家
公司的车后,映入眼帘的是交错林立的高楼大厦、宽街立交。而当车驶入胡同,残断灰黄的土墙和满眼的“拆”字给了人们
今传媒  2013年第2期                                                            广播影视评论
100
视觉和心理上巨大的落差,导演的反思和批判意味深入其中。而在影片尾声处,动画制作的温馨胡同场景瞬间幻化为空旷的平地,这样强烈的对比难掩物是人非、希冀破灭的不甘与怅惘。影片以黄、灰为主调,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衣着,都暗淡沉闷。而幻化的胡同景象却五彩纷呈,温暖明净。曾经的家园变成了如今的愿景,悲喜交加的矛盾心情主宰着导演敏感而热烈的心。
三、象征修辞分析——物象“京”味十足  隐喻传达深意 影片中冯先生一口地道的北京话流畅亲切,而他纤细的
声音、翘起的兰花指、细碎的脚步又不免让人怀疑他的身份。
导演将一个形似太监的古怪人物安排在今天,可以说是对历
史传统自欺欺人的挽留,也是对现代文明强势入侵无力的抗
拒。古董花瓶是冯先生倍加珍惜的爱物,但最终它还是碎裂
了,导演勇敢承认了历史传统不可挽留的残酷事实。而在另
一个关键符号铃铛的运用中,导演思想产生了转变。在废墟
上,冯先生意外到铛子,暗示传统文化的风雪残年,而遇
“沟”意外得到铃铛罩,暗示着经历新旧交替的碰撞与取舍,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电影《黄土地》中,孤树和顾青形单影只的伴随一再出
现,意蕴繁杂。《孩子王》中,西双版纳森林中的孤树格外
刺眼,惹人深省。在这部《百花深处》里,我们再次看到了
孤树,可见他是导演及其思想的代名词。车子到达冯先生所
说的家时,映入眼帘的却只有一棵老槐树,它孤独地伫在那里,残败的坚忍令人痛心。搬家工人在返回途中接到电话,知道冯先生是一个疯子后,从后视镜看了看仍然呆在原地的
冯先生。老槐树和一个细小的身影,横亘在狭长画面的正中
央,而两边的平地似乎无限延展、无限荒芜。值得注意的是,
与之前提到的两部影片中瘦小、枯败的树不同,这棵老槐树
是繁茂而荫蔽的。在虚拟的搬家过程中,冯先生如数家珍地
交代家具时,他的背景多是绿意盎然的枝桠树叶,衬出了冯
先生的快乐,也流露了导演的同情和失望。可见这繁茂,甚
至比荒原上的枯树更加苍凉。 除了这些意象,冯先生口中的“紫檀衣橱”、“前清灯座”,车上的中国结,都各自发光,传统文化的辉煌光芒好似触手可及。而导演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矛盾之感,早在《黄土地》
创作阶段就已经产生,陈凯歌说,“对于我们这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我们的感情是深挚而复杂的,难以用语言一丝一缕地表达清楚。它是一种思前想后而产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绪。[6]”
四、音乐音响分析——虚实音响相生成趣  主题音乐沉淀底蕴
音乐音响是电影视听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百花深处》中的音乐音响尤为出彩,在表现主题、彰显文化底蕴上起到点睛之效。
在第二场戏中,搬家公司的车载着冯先生在北京市区穿梭,有源音响营造出了喧嚣躁动的城市氛围:车轮摩擦声、此起彼伏的汽车鸣笛声、收音机里播报的交通路况,还有路边商铺的流行歌曲混杂在一起,
与影片下半部分为以往老北京那种写意悠然的生活听觉空间造型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和反差[7]。而在搬家的场景中,导演铺陈了大量无源音响。衣橱被搬动时吱呀吱呀的响声,“变成”金鱼缸后鱼游动扑通的水声和最后花瓶碎裂的声音在画面中虚实相接,配上轻盈的
鼓点、铃声和笛声,诙谐幽默的景象着实让观众咧开笑颜。影片最后动画的胡同场景出现时,屋檐下的铃铛声、老北京
的鸽哨声和回荡在胡同里的叫卖吆喝声交错并行,无源音箱
让画面亦真亦幻,而温馨动人的场景也在恢复成一片虚无后
只剩绝望。
主题音乐在十分多钟的影片里反复出现了五次,可见导
演的匠心独运。第一次出现是在冯先生和工人解释家里只有
紫檀的衣橱,悠远的笛声悄悄流入,又在荡气回肠中消逝。
在冯先生到铃铛铛子时,圆润清丽的笛声再次出现,夹带
着丝丝哀婉。人们似乎重见了那流光溢彩、古古香的历史
轮廓,对传统文化的无尽追思也开始绵延。接下来花瓶打碎
后冯先生的惊恐与愕然扼住了观众的呼吸,主题音乐再次进
入,一种无以言表的伤感侵袭而来,他为了一个不存在的东
西悲痛,他竟然为了一个破碎残片哭泣!这荒诞可笑,更让
人自失。我们窥视到导演的心,企图在毁灭的历史文化中
寻遗迹,却患得患失、精神恍惚。这是一颗没有厚重的人文
关怀和反思精神无法成就的心。
五、小 结 陈凯歌对于往事的分析有自相矛盾之处,而且似乎兼容
了多种其影片特有的二律背反——东方和西方、自我和社会、
梦想和责任、虞姬和霸王[8]
同样,他对于历史文化感情是
沉重而矛盾的,爱它的璀璨,哀它的流逝,进而表现出诗人
陈意涵坤达的多情哀婉和英雄的冲锋救亡。在百花的深处,藏着笑泪、
藏着忧伤、呼救和警醒。在这个不能承受重量的时代里,陈
凯歌增添了一份文化的厚重,挑起了一份时代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沈延太,王袁青.京城胡同留真[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7. [2] 陈凯歌.秦国人——记张艺谋[J].当代电影,1985(4). [3] 陈墨.陈凯歌电影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4] 罗雪莹.背负着民族十字架——陈凯歌访谈录[M].北京:知识出
版社,1993.
[5] 《百花深处》解析[OL].百度文库wenku.baid
u/view/b6750018650e52ea55189839.html,2012-06-14
[6] 怀着深挚的赤子之爱——陈凯歌谈<;黄土地>导演体会[J].话说
黄土地[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7] 樊黎明.百花深处的叙事主题与音乐音响表现[OL].wenku.
baidu/view/4ebf60bffd0a79563c1e7284.html,2011-06-14. [8] (美)戈弗雷切希尔.漫长的归途——记陈凯歌[J].世界电影动
态,1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