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福建艺术
FUJIAN ARTS / 2020.10
两岸并蒂花共演一出戏
歌仔戏《陈三五娘》专题讨论会
编者按:歌仔戏《陈三五娘》由一级编剧曾学 文和台湾廖琼枝合作整理改编,是一台由两岸共同打造、联合排演的整理改编传统戏。作为两岸合作排演的经典传统剧目,该剧在保留、传承、融合台 湾廖琼枝传承本和祖国大陆邵江海本、谢月池传承本的同时,根据当代观众的观赏习惯,适当修改了 一些情节,以更突出每一场戏中人物的情感,增强 戏剧性,让戏层层推进。
该剧入选由文旅部在江苏省昆山市举办的2020 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为使该剧以良好的舞台风貌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部分专家前往厦门观看指导,并召开第七十六期“火花茶会”,围绕剧本、表演、唱腔及舞台处理等方面展开讨论。现将与会者发言摘要予以刊栽,以飨读者。
曾学文(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一级编剧):接到省厅的任务后,我们与台湾剧团展开讨论,倾向选择歌仔戏《陈三五娘》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一是因为它是歌仔戏传统剧目代表,台湾目 前还一
直演出;二是因为歌仔戏《陈三五娘》颇有 民间的味道。
确定剧目后,我们便着手整理剧本。在保留、传承、融合台湾廖琼枝传承本和祖国大陆邵江海本、谢月池传承本的同时,对原剧本逻辑不通顺之处进 行梳理,减去繁杂情节和人物,按照传统的方式做 一些补充。
在排演的方面,由于疫情影响和排练时间不允 许,昆山演出可能会采用双方各演儿场的方式。目前他们选择第二场“抛荔枝”,第三场“磨镜”及“益 春留伞”,希望两边的演员一起完成最后的融合。
朱伟捷(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原主任,_级作曲):歌仔戏的《陈三五娘》较之梨园戏、高甲戏版 本,风格全然不同,梨园戏版较为高雅细腻,歌仔 戏版民间性、草根性很强,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唱词上。就舞美而言,舞台两侧设有屏风,很多演员从两侧 走出,我个人认为若是没有屏风,舞台上可能更加 干净、和谐。这部戏的音乐基本上用传统的歌仔戏 小调,是闽台地区流行的小调,是传统曲牌。
陈吟(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副处长}:
从2018年开始,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用三年 将全国的348个剧种的经典剧目集中展演,而每年 能够有机会演出大戏的剧种只有18个,福建的莆仙 戏和高甲戏都只有演出折子戏的机会。可以说,对 于每个剧种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亮相机会。百戏 盛典首年时,梨园戏《吕蒙正》作为最后一个展演
火花茶会Sparks Tea Party27
的剧目,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从某种意义而言,百 戏盛典的舞台是展示各剧种最传统经典剧目的舞台,也是展示各剧种目前生存状态的舞台,通过演出,高下立见。朱茵告白黄贯中
歌仔戏是我国众多地方戏曲剧种中少有的由两 岸共同培育的剧种,一部歌仔戏的发展史折射两岸 人民的交流史,也正是由于歌仔戏的特殊性,赋予 这部戏特殊意义。
曾静萍(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一级演员):
歌仔戏在台湾和祖国大陆是不一样的风格,这 部戏采取大陆和台湾各几场的合演演出模式,我认 为是挺好的。对于舞美和音乐,我是外行,就着重 谈一下表演。
我建议,如果可能的话,在排练的时候可以访 谈老艺人,寻得一些小细节,再回到舞台上做实验,对于表演的提升而言既有效又珍贵。另外,虽然我 们现在排练时间比较仓促,但还是要注意舞台上的 严谨,如乐队的服装,即使是细节,也体现了一部 剧的品质,一个剧团的品质,一个剧种的品质。
歌仔戏很好看,载歌载舞,但是太过舞蹈化,就会把一些戏稀释掉,在一段戏进入佳境的时候,被突然间的情节打破了。一个故事的发展是通过无 数的情感变化串连起来的,而现在演员的动作和呈 现一直被打断,演员的整体性就不完整。
具体说来,舞台上表达形体动作节奏较为单一,应该是在快节奏和慢节奏中替换、递进的,比如留伞,这些动作刚要走进状态,突然间就没有了,做就要 做满,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的句号要打好。形体动作的变化上,伞和扇子的应用也可以多样化。
陈三是特别复杂的男性,随着故事的发展,人 物呈现出多个面孔。在出场时,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从留伞、失恋、缠绵到私奔,他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益春可爱、玲珑、聪慧,但动作的修饰感和敏捷感还要增强一些。另外,益春的刘海太长了,外裙可 以短一点、颜跳一些,服装上要有别于五娘。
总体上,我认为如果从表演上更好地去打磨,这部戏可以成为歌仔戏的一个保留剧目。这次演出,我们和台湾,可以分为上半段下半段,这样可以连 贯一些’观众更好接受。
王评章(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
梨园戏《陈三五娘》雅,高甲戏《陈三五娘》俏皮,歌仔戏《陈三五娘》温暖。歌仔戏有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在看廖老师版本的时候,会觉得小调太多了,反而特不够鲜明。我们到昆山要展示最好的一面,我建议我们和台湾分别演上半场、下半场。各演半场,既避免了人物的破碎,又能将祖国大陆和台湾歌仔 戏特发挥到极致,不用互相迁就。这次是昆山演 出版而不是传统本,所以我认为没有义务把50多种 曲牌全部保留,昆山版就是要特点突出、音乐鲜明,观众也可以看出大陆与台湾的歌仔戏的不同风格。
目前来看,这部戏欠缺细节意识,即表演细节 和情景细节略显欠缺,人物内心情感戏较少。或许 是出于时长的考量,戏份有一些删减,如陈三写的 十分重要的一封信,剧里没有了,接下来便拒婚,两人已经有了夫妻之实,我们直接转到这边来,由于中间很多戏份的删减,导致人物没有刻画出来。
我们对新戏的评价标准不是单纯看这个戏是否 回归传统,而是看音乐特点、表演等是否发挥到极致, 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戏还在磨,还有时间修改,剧本上再做一些调整,人物一定要贯通,人物情感 要真实动人,就像曾静萍说的,演员要做一定的补充。
王晓珊(福建省艺术研究院艺术理论室主任,副研究员}:
昆山百戏盛典展演主要是为了呈现剧种特,《陈三五娘》体现出了歌仔戏三大标签:唯一两岸
28福建艺术
FUJIAN ARTS / 2020.10
共同合作,二是鲜明的音乐特点,第三是温暖的市 井气息。所以它与高甲戏、梨园戏较为高雅的表演 相比,歌仔戏《陈三五娘》充满了市井人生的温暖
音乐方面,台湾有无数的小调衔接,我们在自 己的场次里要强调我们的杂碎调,要强调自身的音 乐特
点。另外剧中所体现的“三人行”的爱情这一 问题,虽然体现了剧种的草根性,但是否要考虑到 社会影响,益春是不是可以更单纯一些?
吴新斌(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两岸共同恢复、合作排演的歌仔戏传统经典剧 目《陈三五娘》,有利于两岸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对探索闽台戏剧艺术深度合作等具有特殊的现实意 义。
参加昆山“百戏盛典”演出,歌仔戏《陈三五 娘》需要备有预案,即使在台湾演员来不了情况下,也不影响正常演出,同时仍然要体现出两岸歌仔戏 艺术家的共同合作(在剧本整理改编、作曲配器等 方面的合作),体现海峡两岸文化上的同根同源,拥有共同的剧种历史文化传统和积淀。
整体来看,表演上目前还比较粗結,在行当把 握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展现上,在舞台表演节奏掌控 方面还要更加考究。两个旦角,从行当上可以进行 细分,一个更加偏向闺门旦,另一个偏向小旦。从 扮相上、性格彩、造型彩上也都要尽量要拉开 距离。
舞台总体感觉不错,但导演要进一步考虑舞台 的调度,充分发挥舞台的假定性功能。有些场景不 要局限在台中台上,场景的转换还可利用台中台之 外的舞台空间,也许在舞台前区的开阔地带,演员 的动作才能够舒展开来。灯光以白光为主是正确的,但同时也要适当注重气氛的渲染或营造,如元宵节还是要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气氛,才能够捕捉到写意 的演员心理空间。
总体来说,这个作品有歌仔戏的草根的特,接下去还需主创人员理清思路,将自身的剧种特 优势、表演特、音乐特、唱腔特大胆地、纯 粹地、极致地展演出来,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本 着打响歌仔戏品牌的追求,代表福建省参加戏曲百 戏(昆山)盛典,呈现最佳的演出效果。
黄苇洲(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h
我主要提几点建议:
一是传统剧目要融入现时的价值观,在情节的 设置上,充分考虑到观众的观感。随着时代的变迁,剧中出现的三角恋的情节,会让观众感觉很不舒服。另外剧中男主靠着当巡抚的哥哥被救出,也不符合 如今的社会价值观,尽量弱化这一情节。还有剧中 部分情节交代不明,如黄六娘和林大就只是碰过面,后面突然就在一起了,让观众太过于意外。
二是舞美场景较为简陋。舞台两侧的布景两个 像笼子,遮挡住了观众的视线。很多场景布景过于 简单,难以烘托气氛。节目单的彩过重,看上去 略显沉闷,剧情介绍不够完整。
三是重视与台湾的融合度。整部剧要突出双方 的唱腔,同时衔接方面要更为平顺、完整。
黄荣(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调研员):
感谢各位专家的关注与支持。这个戏是两岸一 同合作,歌仔戏是两岸共同培育的剧种,我们将拿 出邵江海歌仔戏人的精神,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 的时间再修改再打磨再提高。翮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刘存孜整理)
责任编辑/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