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直通车
电影《误杀2》的视听语言和叙事策略分析
阴杨静思
摘要:电影《误杀2》由陈思诚监制,戴墨导演,翻拍自2002年的高口碑电影《迫在眉梢》,该片票房表现十分强势。文章从叙事、视听语言、主题表现三方面解读电影《误杀2》,分析其视听语言以及如何在原版基础上实现本
土化的策略。
关键词:《误杀2》蒙太奇共情集体无意识
《误杀2》主创团队几乎是《误杀
1》的原班人马,由肖央、任达华、文咏
珊、陈雨锶等人领衔主演。该影片时
长118分钟,于2010年1月17日在
影院上映。《误杀2》就是一部讲述“父
爱+对抗特权”类型的犯罪电影。《误
杀2》人物角名字更是做了巧妙的
设计,每个名字都赋予不同的寓意。比
如肖央饰演的小编剧林日朗(寓意:光
明、朗朗乾坤);任达华饰演的警察张
正义(寓意:伸张正义);儿子的名字叫
小虫(寓意:渺小无助)。几个角的名
字,基本上就把《误杀2》的主要人物
的命运做出了暗示。《误杀2》在拍摄
过程中,面对一个已经获得良好口碑
与较高票房的成功IP,努力保留主题
内核上的一致性,风格基调上的延续
性,希望观众在前作中累积的观影体
验能够延续到第二部。同时作为一部
翻拍作品,《误杀2》又致力于故事情
节的精心改编,人物身份的逻辑性打
造以及叙事结构的颠覆性设计,相对
原作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重构,讲述
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语境本土化
《误杀2》的主线故事借用了美国
电影《迫在眉梢》。《迫在眉梢》讲述的
故事从大的方向上来看平平无奇,是
一个穷人家庭的儿子身患绝症,没有
钱去治病被逼到绝路进而铤而走险。
《误杀2》和《迫在眉梢》剧情前半部分
可以说都是无趣的,后半部分的反转
以及高潮出现才真正步入影片的核心
环节。直到手术前关于剧中儿子的那
段对话,电影的高潮才终于出现,全
程感人、理性、无奈,但结局还是幸福
的故事。不同的是,二者基本的故事情
节大致相同,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明显
的差异,这些差异应该更能体现出创
作者在翻拍过程中极力将原作本土化
所作出的努力。在《迫在眉梢》中,围观
者对主人公的态度没有出现特别大的
起伏和变化,但是《误杀2》中展现了
围观民众与媒体舆论的盲目、武断,对
林日朗的态度立场不断翻转,一会儿
是同情甚至还有点崇拜,一会儿又是
厌恶仇恨,就连他的妻子、孩子都被其
他病人的家属从病房里赶了出来。这
部电影虽然也算是在关照当下某些社
会现状,例如网络语言暴力。《误杀2》
整个故事的结局设定得更真实化也更
本土化,而不是按常规大圆满的结局
去处理,把原本幸福团圆的结局变成
了凄惨又悲情的结局。另外,作品中
对中国式情感的表达运用到了市长头
上,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活下来,不
惜代价地滥用市长权力救活了自己的
儿子,即便最后失去了职务,另一个角
度讲也是一位可怜的父亲。整部影片
不管是从情感表述还是结局设定,语
境改编让《误杀2》在叙事层面上具有
了中国意味。
《误杀2》视听语言分析
蒙太奇。一、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
太奇。《误杀2》中多次运用到平行蒙
太奇和交叉蒙太奇的拍摄手法。影片
一开始就出现劫匪的场景,接着通过
虐杀原形2配置
记者的镜头来阐述事情的前因后果,
其中小虫踢球的段落和平时林日朗教
小虫踢足球的画面进行交叉放映,能
消除观众一直看同一个画面的疲惫
感,增强了观影感受。另外,一直谋划
刺杀达马医生的阿文正准备动手时的
画面和警方安排偷袭林日朗的画面以
及宋民准备偷袭林日朗的三个画面同
时进行,三个画面中人物拿武器的动
作同时进行,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运用
得较为恰当。剧中多处使用平行蒙太
奇,使得观众产生全视觉观影体验。在
文艺直通车
林日朗知道儿子的移植心脏要不回来又得知萨丁就是操控者暴怒质问张正义警官“你是不是一位好警察”时,画面切换到给小虫换心脏手术室的画面,手术室聚集多名权威医生,但是装心脏的盒子却是空的。这里没有过多解释,通过画面让观众感受到这场阴谋,接着画面切换至萨丁,几个画面的切换,间接说明装心脏的空盒子是萨丁从中作梗,此时林日朗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观众在这段观影过程中是一个全知视角,神经自然也高度紧绷起来。
二、象征蒙太奇与隐喻蒙太奇。在《误杀2》中萤火虫总共出现了三次,串起了整个电影的主要情节,是一种象征蒙太奇与隐喻蒙太奇的表现。在这部电影中,警察被赋予了“猫”和“老鼠”两个身份。第一次警察局派了一个特别的首席警察钻到通风管,老鼠和这个特别的警察看着彼此的对称画面,暗示警方相当于老鼠,成为“老鼠”的形象。另一处是之后林日朗顺势问的那句:“你们到底是猫,还是老鼠啊?”这个显
而易见的回答暗示了人物对权力的怀疑。警察作为国家的特权人员,理应是公正执法、伸张正义的“猫”。然而,当他们为权势者服务时,却变成了行走在黑暗中的“老鼠”,而这种双重身份根据剧情不断转换,林日朗只能被舆论和道德所要挟,试图从中到光明。另一个隐喻是萤火虫的核心形象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这也与英文片名《误杀1》(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相对应。主角叫林日朗,其儿子叫小虫,而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Fireflies in the Sun。电影开始小虫问起“为什么萤火虫在光线下就不亮了呢”,影片一开始并没有解答这个问题,而是在最后影片结束时出现小虫再次这个问题,林日朗才回答“是因为萤火虫它的光太小,太弱了,但在黑暗的地方,即使是微弱的光也
能照亮你周围的一切”。萤火虫只在
黑暗中发光,是小人物和底层人物的
象征,就像电影中的最后一只萤火虫
一样,它是林日朗的化身,代表着更
多像他一样的普通人——
—有时为生活
而绝望,最终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在公众面前揭开了高层的罪恶,这一
情节反映了底层人民和社会权贵之间
的博弈。表面来看,《误杀2》的故事剧
情很简单,林日朗的儿子患有严重的
心脏病,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夫妻
二人拼了命筹钱,但手术前一小时心
脏被抢走了。林日朗在剧中精心策划
了一场医院劫匪案,为自己的儿子续
命,呈现了一个底层人物做最后的挣
扎。然而,看完全片,平行蒙太奇和交
叉蒙太奇的运用以及强大的音效烘
托,使得整部影片变得扑朔迷离。
慢镜头遥用慢摄影机的目的,大致
包括制作滑稽效应、强化心灵对时光
的感觉或突显某一关键时刻,在电影
的几个场景镜头中大多都是为了发出
一个特殊信号。例如林日朗拿着高利
贷去医生,得知心脏被抢走了,就
在他被保安拖拽的时候院长走了过
去。影片用一个头顶的慢动作镜头拉
长了这一场景:院长高高在上,不可
触及,而林院长既尴尬又无奈,这体
现了他们之间的差异,也象征了他们
之间权力的差异。《误杀1》和《误杀
2》的末尾都有一段下雨戏,雨不但可
以发挥现场的调度效果,还渲染了氛
围,尤其是电影结尾林日朗在暴雨中
中的那一刻,导演使用了慢镜头,慢
镜头再加上对暴雨的现场调度,雨滴
掉落的速度突然被减慢,不仅产生出
了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而且还通过
刻意减慢车速将时间延长,让观众突
然意识到林日朗故意求死,嘴角挂着
微笑。同时,那溅起的水花也渲染出一
种悲剧性的气氛,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音乐烘托氛围
剧中多处通过音乐来制造惊悚的
气氛,在记者偷进医院获取资料过程
中,准备从房间出来时,背后的医生一
把压倒记者,这里的音乐起到了制造
气氛的作用。在林日朗知道电话铃声
是在楼上准备乘坐电梯上去时,这里
运用的音乐起伏也很恰当地烘托了一
种惊悚的气氛。紧接着是林日朗看到
手术室正在移植心脏的画面,音乐切
换成缓慢乐,烘托出他内心绝望无助
的心情,声音隐喻“砰!砰!砰!”,电影
里也有张海报写着“砰!砰!砰!”三个
字。影片中林日朗的职业是一名编
剧,以至于影片中有一幕是展现他经
常假装和儿子发生战。原本这只是
父子之间的日常互动,此时变成了一
场残酷的击。“砰,砰,砰”不仅指
声,还指心脏跳动的声音。第一个
“砰!”父亲被杀了,然后“砰!砰!砰!”
这意味着父亲的心脏在被移植到儿子
体内后重新开始跳动,这象征着父子
之间的命运和联系。
《误杀2》主题表现
《迫在眉梢》将叙事重点放在主人
公如何救赎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最终
圆满的结局,而《误杀2》则比较精炼
地表达了父亲拯救孩子这个主要情
景,以凸显亲情和家庭教育这一主旨。
另外,《误杀2》也对集体无意识做出
了一定的表达,并触及了社会现实问
题和人生话题。《误杀2》中的林日朗
是一个从“狼”还原成“羊”的过程,一
开始看上去凶恶残忍、不择手段,到最
后却发现善良而无助,只能选择自我
牺牲。影片打破线性叙事也是想增加
一些惊悚氛围,让观众一上来就被这
个戏剧性事件吸引。林日朗的职业是
编剧,那么就会在谋划整个行动的时
候更具有前瞻性和判断力,更能够把
文艺直通车
握事件走向,预判可能出现的结果。
《误杀2》不仅仅是一个在故事情节上
有所突破的犯罪类型片,更加入了对
真实社会和人生、亲情、家庭等的深
刻思考。林日朗最后的主动赴死,可以
理解为无奈的妥协,也可以理解为无
助的反抗,也是作为底层人物无奈的
选择,他以自我牺牲来拯救自己的儿
子,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挽救自己的
儿子,凸显出作为社会底层人物的无
奈。电影的标题沿用了第一部电影的
的标题“误杀”,突出了一个“误”字,
即让观众对真相产生了误解,并在最
后消除了既定的印象,建立了自己对
事件和人物的认知以及理解。其实,
在整部电影中不止发生了一起“误
杀”事件。误杀案的核心,是龙丹市长
抢走了林日朗儿子的移植心脏。林日
朗劫持医院后追查到事情的根源是龙
丹市长,并引诱警察“误杀”自己。此
外,龙丹市长为了救自己的儿子,靠
权力夺人之心,无端“误杀”了一个平
民百姓的孩子,达马医生拒绝阿
文的妻子,导致阿文有了暗杀之心。
然而,在阿文采取行动之前,林日朗
的一个意外举动帮助达马逃过一劫,
从而避免了“误杀”。在林日朗利用镜
头视觉的偏差“误杀”警方人员以及
警方第一次“误杀”林日朗失败等情
节,都对不同场景的“误杀”进行了解
读。
共情。“共情”的概念首先由美国
人本主义心理医生卡尔罗杰斯从
心理障碍的视角明确提出,指的是个
体认识他人的心理情感,并在一定情
况下作出正确心理情感反应的某种力
量。《误杀2》与《迫在眉梢》相比,最大
的区别是前者以悲剧落幕,而这似乎
也是合理的,毕竟现实生活中没有那
么多幸运,更多的是现实的残酷。男主
是一个收入不稳定的底层人物,但他
将决定把自己的心脏移植给儿子时写
了一封信,信上说到:“父亲能给你的
只有生命,其他的都做不到,每个人都
会面临死亡,现在我能为你做的就是
给你一颗可以活下去的心脏。”这里
充分激发了观众的共情情绪,作为父
母能给自己子女的东西不多,但是唯
一的生命也愿意用来拯救自己的孩
子。此外,《误杀2》中的龙丹市长的遭
遇也引起了观众的共情,他算不上是
个无恶不作的坏人,因为那也是一个
父亲对儿子的爱。在这里和《误杀1》
不同的是,《误杀1》中的拉韫夫妇也
算不上是个无恶不作的坏人,因为他
们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他们不仅失
去了孩子,最后失去了工作和地位,以
至于最终一无所有,令人怜悯。而《误
杀2》中市长最终虽然失去了工作和
地位,但拯救了自己的儿子,某种意义
上讲也是令人怜悯的。但主角是善良
而平凡的小人物,和观众本身就有很
强的亲近感,接下来这个小人物突然
遇到超过其能力范围的重大变故,让
观众更容易与之共情。
乌合之众——
—集体无意识。在勒
庞的社交心理学研究著作《乌合之众:
大众社会心理探究》中,他介绍了人
的体心智的基本特点,并说明了当
个人是一种孤独的个体时候,就具有
了自身强烈的个性化特点,但一旦这
个人加入了人之后,他的任何个人
特征都会被这个人所淹没,他的思
维也马上就会被人的集体思维所代
替。但当某个人出现时,他们就具有
了情绪化、无异议、低智慧等特点。乌
合之众理论中有讲解到人们一旦聚集
在体中,就会失去理性和判断推理
能力,他们的行为会完全被无意识所
控制,产生巨大伤害。
在影片《误杀2》中,围观众的
情绪被媒体牵着走,一开始知道劫匪
时一边倒地进行责骂,还把在住院的
林日朗妻子和儿子赶到走廊外,不分
青红皂白一味言语攻击,给他们造成
身体心理的双重伤害。随着剧情的反
转,林日朗释放了一名孕妇人质,剧中
一直关注事态发展的观众开始欢呼一
致认为林日朗是好人,但紧接着林日
朗杀了一名警察后观众又开始两边
倒,一部分认为林日朗是好人,一部分
认为林日朗是坏人。到萨丁指挥下属
击林日朗时,围观众以为劫匪被
打倒进而又是欢呼,最后在记者冒着
生命危险获取真相资料并公告示众
时,大家才知道事件背后的操控人物
是新上任的市长,围观众的情绪又
被拉到另一个立场。当这次林日朗真
正被警方击倒下时,围观众没有
了欢呼,而是受媒体告知真相的影响
去同情林日朗而强烈谴责市长,围观
众去砸市长的车,从这一方面
也可以说舆情的影响不可忽视的。围
观众从始至终都在受媒体的影响,
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乌合之
众理论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细节。一部影片的成功,往往伴随
很多细节的处理和匠心精神的体现。
主角林日朗在劫持人质后在医院里坐
着的时候,拿的手在发抖,他脸上
流着汗也隐喻出他内心的恐慌,暗示
着后面揭示他拿的实则是玩具。
在林日朗接到妻子电话讲儿子得救
时,刚好电视画面显示卫生局局长跳
楼“自杀”的画面,从这一点林日朗知
道儿子的移植心脏已经要不回来了,
因为卫生局局长是林日朗设的一个
局,他知道还有更大的人物在操控那
颗心脏,卫生局局长只是一个替罪羊
而已。这也为后来林日朗谋划用自己
的心脏来救儿子设下了伏笔。剧中林
日朗最后缴获宋民手机拨通宋民暗自
联系的背后人物时,拨通的手机铃声
在楼上响了起来,这里林日朗抬头望
向楼上时,运用了俯拍镜头,林日朗
的形象倍感渺小,也暗指作为底层人
面向公众播出的特殊时间节点前后,主流媒体联合互联网媒体平台形成传播矩阵,促进互动仪式传播共
同焦点的形成。扩大体的共同焦点,才能实现观众对传播内容的持续关注和讨论,让一次性播放的文艺活动有了反复观看、多次探讨的可能和空间,热度和流量的聚集强化了观众的情感体验。
情感能量融于主流价值观。《伟大征程》互动仪式传播下,体高涨情感连带下产生的体团结只是暂时的,即建党百年文艺晚会的传播具有明显的时间特殊性,体的注意力会随着建党百年热度的下降而消散。而将这种短期的情感转换成长期的情感,实现情感能量对社会的长期积极作用,可以将互动仪式后的体情感符号化,主流情感价值观便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伟大征程》互动仪式传播激发了观众体的集体身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将这些短期高涨的情感在媒体的积极引导下融入主流情感价值观,成为主流文化符号中的一个分支,延续互动仪式的传播,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结语
《伟大征程》聚焦伟大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奋斗史,创新利用传播形态、内容呈现和传播理念,将百年征程的故事以“时空穿越”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给予观众多感官参与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深刻理解镌刻在历史和人民心中
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精神,激起中华儿女内心强烈的爱国爱党意识,推动主流价值观的融合传播。《伟大征程》的成功传播也启迪融合媒体时代下的影视工作者们,要顺应新时代浪潮,在充分利用传播媒介的基础上,深耕观众需求,挖掘、创新内容生产,以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传播期许。(作
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强月新,孙志鹏.互动仪式链理论范式下官员直播带货现象分析[J].编辑之友,2020,(10):21-26.
[3]张婧.数据揭秘《伟大征程》打造的文艺演出经典“样本”[N].中国文化报,2021-07-15(007).
[4]张帅,王俊杰.《伟大征程》: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故事的视听文艺巨作[J].电视研究,2021,(07):55-57.
[5]姚俊臣,贾贝熙.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互动模式探析———以《中国舆论场》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7(03):107-109.
[6]王晶晶,刘俊飞.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情感能量分析———以微博话题互动为例[J].声屏世界,2021,(13):94-95.
[7]刘静.电视诵读节目的媒介仪式建构:空间、程式与社会资本[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2):96-101.
文艺直通车
(上接第25页)
物的渺小和无助,楼下发生的一切昏天暗地,楼上却还是在正常进行真正的心脏移植手术,这无疑不是一种讽刺。剧中紧张的气氛中间穿插了一对情侣,本来一直预谋杀害达马医生的阿文看到一对情侣,见女孩子的脸上有伤心中的怒火一下上来了,他质问男为什么家暴自己女朋友,结果剧情反转,男的脱下衣服露出满身伤痕,并带着撒娇的语调说女的家暴管不管。原本严肃低沉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观众本来沉浸在紧张低落的状态因为这个点而开怀大笑,影片通过这些细节来丰满整部电影,让它不那么单调并饱含特。
结语
影片《误杀2》的编导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本地化改编,使得语境更为接近国内观众的日常生活,我国观众也更易于形成共情,再加之编导特有的摄影镜头语言所营造的丰富情感与题材表现,使《误杀2》刚上映不到一个星期日票房收入高达6600万元,轻松夺冠。影片中使用的视听语言元素较为丰富,原本看似简单的情节,通过视听语言和叙事方式使得整部影片扑朔迷离,同时很好地利用共情使得影片得到升华。(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戴墨,索亚斌.《误杀2》:延续主题内核,讲述全新故事———戴墨访谈[J].电影艺术,2022,(01):111-116.
[2]麻旭馨.电影《误杀》的叙事突破与视听语言分析[J].戏剧之家,2020,(30):161-16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