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文库 第7期
2
中日“鬼”文化对比分析
曹美兰盛雅楠无论哪个国家都存在自己国家的“鬼”文化,“鬼”的
“生命力”似乎很强。它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至今仍然“生存”着,各个国家几乎都有与鬼有关的词汇,而现代人们在日常对话中也会时不时的提到鬼。鬼就是这样一个既有些恐怖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存在。高平鸣海在《鬼》这本书中写到,“鬼”这个词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但是在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人口中的鬼和中国人所说的鬼有着巨大的差异,并且中日两国的人民对鬼的态度也是大有差异。
中国鬼的定义:《辞源》中是这样解释“鬼”的:①迷信者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为鬼;②万物的精灵;③神秘莫测;
④机智、狡猾;⑤星宿名;⑥国名。
《辞海》中关于“鬼”的解释如下:①迷信者以为人死后精灵不灭,称之为鬼;②指万物的精怪;③喻称人心的阴险;④沉迷于不良嗜好的人,也用作对人表示轻视的称呼;
⑤敏慧;⑥表示爱昵的称呼;⑦星宿名。
日本鬼的定义:日本的《大辞泉》对于日本的“鬼”的解释为:①基于佛教及阴阳道,是想象中的怪物,长着人形,头上长角,嘴向两侧咧开,有尖锐的牙,赤裸着,腰上围虎皮裙子,性格残暴,手中握棒子。一般认为地狱中住着赤鬼、青鬼。②(从1转意而来)比喻勇猛的人,冷酷无情的人,债鬼,为一件事倾注所有精力的人。③在鬼ごっこ、隠れん坊(日本小孩玩的捉迷藏游戏)中负责捉人的人。④家徽的名字。⑤眼睛看不见,超自然的存在。死人的灵魂、精灵。诅咒人的妖怪。⑥试食物是否有毒的人。
中日两国“鬼”概念上的不同点:1、两者的形象不同。中国的鬼指人死后的灵魂。因此,其形象基本与人生前形貌相同。而日本的鬼并不是人的原形,而是我们中国所说的“妖怪”样2、中日两国的鬼出没时间不同。中国的鬼一般只出现在夜晚,因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死后所化的鬼怕光,鸡鸣初晓就要回归地府。而日本的鬼却没有这种弱点,随时都可以出现。
中国历史上鬼的形象的演变:从春秋战国时期起,鬼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的舞台之上,它们拥有自己的性格,或报恩或复仇,留下了许许多多深入人心的形象。最早的鬼报恩的故事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
中的结草报恩一事;而最早的鬼复仇故事出现在《墨子·明鬼》中;另外,在《吕氏春秋·慎行记》中也有黎丘鬼害人的故事。这一时期的鬼除了有人形鬼外,还有一些自然鬼,如:《日出》一书中指出当时楚国有各种各样的鬼,光有名字的鬼就有:状鬼、神鬼、哀鬼、棘鬼、字鬼、上社、会虫、地虫、阳鬼、凶鬼、天鬼、丘鬼、饿鬼、不幸鬼、爱鬼等等数10种。进入秦汉时期,神仙思想繁荣,故事也多是围绕神仙一流来写,鬼的故事就很少了,这个时代的鬼有人形的,也有动物特征十足的。至唐宋时期,由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足,文学作品中的善鬼形象激增,描写人鬼相恋的故事很多。而鬼的形象也逐渐固定成为人形。到了明清时代,由于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朝廷大兴,使得百姓人人三缄其口以免受到无妄之灾,于是文人们纷纷借助鬼来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
日本的鬼在上古时代已经产生,在日本最古的书《古事记》中已经有描写鬼的故事。高平鸣海在《鬼》一书中指出自然鬼是日本的鬼的源流。古代人的生活一直受到大自然的威胁,自然界对于人们来说是神秘而不可战胜的,这个时代产生的鬼便是自然鬼。在某些地方,甚至把霜等拟人化叫做鬼。在日本,深山是人们不会轻易踏入的神秘地区,所以,在日本的故事里住在山里的鬼比较多。在日本,鬼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出云风土记》中,用来解释大原郡阿用乡这个地名的由来。“昔或人,此處に山田を佃りて守りき。その時目一つの鬼来りて佃ゐ人の男を食ひき。”这里描述的鬼为一只眼睛,恐怖,吃人。据考证,鬼在上古时期有4个读音。“ぉに”指一只眼睛的鬼,“もの”指“灵”, “かみ”指神,“しこ”指形状怪异的东西。一般认为“鬼”的读音固定为“ぉに”是在平安末期。中古时代(794—1192)佛教和道教从中国传
入日本,对鬼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宇治拾遗物语》中描写的鬼围着虎皮裙子,有穿蓝衣服的红鬼,有穿红衣服的黑鬼,有的长着一只大而亮的眼睛,有的没有嘴。这个时代的鬼几乎都是吃人或害人的。到了近世时代(1603—1868)鬼的种类逐渐减少,妖怪等已从鬼的范畴中脱离出去,基本形成了现代意义的鬼。
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对生命本质的相似体验,对死和神秘的事物充满了敬畏,但是各个民族对死还是会有态度上的差异。人们意识中的鬼形象更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变成了对恶者的惩戒,对善良的回报。虽说中日鬼文化发展到今天所体现出的本体形象已然不同,但体现在两国人们塑造的文学形象中却都很好的传达了“乐生好生”,“人为贵”的思想。炎亚纶鬼鬼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