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实力的影响机制与多角度评价
马立军
(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36)
摘要: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熵权T O PSI S 法定量评价城市文化软实力,考察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区域特征、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吻合程度以及文化软实力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针对以上评价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整合城市优势文化资源,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定位,提高城市文化吸引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以政府力量推动文化软实力提升等发展策略,促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熵权T O PSI S 法;耦合协调;江苏省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21)12-0107-05
收稿日期:2021-06-1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2019-N D C SJ -02-02);江苏省教
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 A 0544);江苏开放大学2019年度国家级预研项目(19G Y -S-02)
作者简介:马立军(1980-),男,辽宁阜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分两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确定了“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的文化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城市作为主流文化诞生之地,近代工业文明以后,城市决定了我们人类的文化命运。[1]众多国家将提升文化软实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变得更加凸显。[2]文化软实力具有“让他人自动地追随”“使它的权力在别人眼中是合法的”的含义。[3]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考察城市
文化软实力的区域特征、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吻合程度以及文化软实力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对象的这种选择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
考量:一是研究对象为省域内的地级城市,这些城市在文化资源、产业结构、政府政策支持上具有相似性或联动性,有别于已有研究的国家层面或省域层面;二是江苏城市文化资源丰富,城市现代化建设较为完善,具有较强的文化吸引力,样本的选择具有代表性;三是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省份和文化大省,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探讨城市文化软实力影响机制,定量研究城市文化软实力差异和历史变迁,总结城市文化软实力形成路径和提升策略,从空间上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因素是多维度和多角度的,从构成要素来讲包括文化传统、文化活动、文化素质、文化吸引、文化体制及政策;从空间层面来讲,文化软实力可以分为国家、省域、城市和城市四个层面的文化软实力。
[4]
现阶段涉及文化软实力定
量的研究基本以国家或省域层面为主,评价方法以因子分析法和A H P 层次分析法为主。
在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价层面,构建了包括价值指标、实物指标和相对指标在内的三个“二级指标”,将国家软实力评价归结为“一增一率一数”,该文开创了定量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先河。
[5]
贾海
涛给出了一个理论意义较强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测度公式,但由于多数二级指标不易度量,故没有给出具体结果。
[6]
熊正德和郭荣凤构建了一个文化软
实力评价的“四力模型”,利用主成分法评价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在2000年至2009年间的变化情况。[7]
该文选取了48个三级指标,是目前为止所选指标
. All Rights Reserved.
最全面的文章,但指标体系中没有涉及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和其他产业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杨竺松等在区分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评估和预测了中美两国2003年至2035年的文化软实力。[8]
在省域文化软实力评价层面,周国富和吴丹丹构建了25个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系数法和变异系数法测度了2007年我国31个省份的文化软实力。罗能生等运用A H P层次分析法,评价了我国31个省份2006年至2008年的区域文化软实力。[9]熊正德和郭荣凤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省份2009年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横向比较。时涛等利用A H P方法,测度了我国31个省份2017年至2010年间的文化软实力。[10]
在城市文化软实力评价层面,万伦来等利用因子分析法,度量了2012年我国31个省会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但研究缺乏动态视角,所选指标的科学性有待商榷。[11]吴功亮和蔡悦灵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度量了中国十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该文提到了城市的组成城市,但没有分析到具体城市。[12]解萧语和褚婷婷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北京2010年至2017年间的文化软实力。[13]
文化软实力评价的关键在于权重的确定,已有的方法多为A H P层次分析法或因子分析法,前一种方法主观逻辑性有余,但客观性不足。后一种方法根据数据分布特征提取影响因子,权重的确定不以研
究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在提取因子过程中会失去某些数据信息,且因子的意义有时难以解释。本文采用熵权TO PSI S法定量研究,因为熵权法具有不受主观判断干扰、不损失数据信息的特点, TO PSI S法能充分利用原始数据的信息,反映各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有利用评价对象的横向比较。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吻合程度,为此,本文在得到城市文化软实力结果之后,将重点考察两者的关系。
三、城市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一)评价指标的确定
将城市文化软实力评价作为一级指标,下设文化生产要素指标、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文化消费
力指标、文化吸引力指标、文化融合力指标、政府支
持力指标等6个二级指标。根据二级指标的具体含
义,下设27个三级指标。评价对象为江苏13个地
级城市。指标的具体划分如下:
1.文化生产要素指标。将其分为文化产业生产
要素和文化事业生产要素两个部分。文化产业生产
要素包括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文化产业企业资产、4A
级以上景区数量;文化事业生产要素包括博物馆藏
品数、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数、艺术表演场馆座席数。
2.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产业内部竞争可采用
产业集中度、主营业务平均利润率等方法衡量,出
于数据的可得性,用“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
率”“文化产业企业总资产收入率”“文化产业劳动
生产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衡量。
3.文化消费力指标。这一指标主要表现在文化
消费能力和文化消费意愿两个方面。文化消费能力
用“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
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两个指标衡量。文化消费
意愿通过人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意愿衡量,包括“人均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观众人次、人均文化馆(站)组织文艺活动参加人次、人均博物馆参观人
次、人均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人均艺术表演场
馆观众人次”五个指标。
4.文化吸引力指标。文化吸引力指一国(地区)
拥有的文化资源、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价值对
其他国家(地区)人们的吸引程度。用“入境旅游人
数、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
游收入”四个指标衡量。
5.文化融合力指标。这一指标主要体现在智力
支持、创新能力支持以及相关产业支持能力三个方
面。智力支持用“普通高校在校生数占总人口比重”
表示,创新能力支持用“每万人平均授权专利”表
示,相关产业支持能力用“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和
火箭少女成团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衡量。
绵阳中考成绩查询6.政府支持力指标。政府支持力主要体现在政
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对文化企事业单
位的扶持力度两个方面。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圳超级男神西红士
赵寅成吧用“文化体育传媒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
表示。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扶持力度指政府的财政补
. All Rights Reserved.
贴力度,用“人均文化事业费支出”表示。(二)研究方法
已有的文化软实力定量研究方法大多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但主成分分析法把多个指标中的大部分信息浓缩到几个比较少的指标中,会有一些信息没有被提取。[14]也有文章采用A H P分析方法进行评价,虽说A H P分析方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但是该方法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定性分析基础之上的,尤其评价指标较多时权重的确定很难做到科学客观。本文采用熵权TO PSI S方法进行评价,熵权TO PSI S法是熵权法和TO PSI S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地进行多个对象间的比较分析。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其原理是根据各评价指标数值的变异程度所反映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权数。TO PSI S法是一种逼近于理想解的方法,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效益评价、管理决策和比较分析等多个领域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出正负理想解,而后分别计算出各个评价对象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进而得出各个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并以此排序。
(三)评价结果
我们将2013-2018年各城市文化软实力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同向化处理,然后将同向化和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4)式求权重,同时根据(5)式和(6)式,将相关结果代入(7)式、(8)式和(9)式,求出
D
i
+、D i-和C i。表1是根据(9)式计算的各城市文化软实力得分和排名情况。
四、多角度评价
(一)从时间角度看城市文化软实力差异
苏州市和南京市在经济实力、文化资源、科技实力、人才实力等方面均强于其他城市,在本文的考察期内,这两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始终位于前两位。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镇江市的文化软实力基本位于第三至第六位(镇江市2015年位于第七位),且各城市波动较小。排名波动不大的还有扬州市、泰州市和盐城市,其中扬州市在第七至第九位徘徊,泰州市和盐城市排在第十名之后。其他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排名波动较大,比如宿迁市在2014年排在第七位,但2017年和2018年都排在最后一位。
(二)从空间维度看城市文化软实力差异
取2013年至2018年城市文化软实力均值,考
察文化软实力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可以看到苏州市和南京市位于第一位和第二位,C
i
值都在0.5以
上;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分列第二至第五位,C
i 值都在0.2以上;镇江市、扬州市、淮安市、徐州市、泰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盐城市分列第六至第十
三位(如图1所示)。根据C
i
值的分布情况,将这13个城市分为三个层次,南京市和苏州市归为“优势地区”,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归为“中等地区”,镇江市、扬州市、淮安市、徐州市、泰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盐城市归为“劣势地区”。“优势地区”和“中等地区”的城市均属于苏南和苏中地区,“劣势地区”中除了镇江市和扬州市外均属于苏北地区。可以看出,城市文化软实力在江苏显现出“南高北低”特征。
加载驱动失败
(三)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城市文化软实力差异
城市文化软实力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经济发展水平无疑最为重要,因为文化生产要素、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消费力、文化融合力、政府支持力的大小均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否为线性还无法确定。从图1可以看出,除了各城市文化软实力水平之外,还展现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部分城市显现出了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高度线性关系,但有些城市却没有展现这种关系。
为了进一步考察这种关系,根据各城市G D P排名和文化软实力排名,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吻合度”指标(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苏州市、南京市和无锡市的G D P位列江苏省前三名,城市文化软实力也位列前三位,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完全吻合”。G D P排名第四位、第五位、第八位、第九位、第十二位、第十三位的常州市、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的文化软实力分列第五位、第四位、第七位、第十位、第十一位、第十二位,这些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基本吻合”。G D P排名第六位、第七位的徐州市和盐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仅排在第九位、第十三位。G D P排名第十位、第十一位的镇江市和淮安市的文化软实力则排在第六位和第八位。所以,徐州市、盐城市、镇江市、淮安市四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属
. All Rights Reserved.
表12013~2018年江苏省城市文化软实力综合得分和排名
注:所得数据根据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贴近程度计算得来;综合得分越高,表明城市文化软实力越强;括号内数字为相对于前一年的排名变化数,+号表示相对前一年排名上升,-号表示下降。
于“完全不吻合”。
图12013~2018年江苏省各城市G D P与文化软实力
注:柱状图代表各城市G D P,括号内的第一个数字
为G D P排名,第二个数字为文化软实力排名,括号上面
的数字为2013年至2018年间的平均文化软实力。
表2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吻合度
五、发展策略
(一)以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促进城市文化软
实力提升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
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路径。比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影视动漫出口大国,每年向世界各地输出大量的蕴含本国价值观的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观看者的价值观,进而提高本国的文化影响力。优秀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需要适合的土壤培育,基于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业是优秀文化作品的孵化器。文化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应是各级政府努力的目标之一,但江苏省2018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未达到5%的城市有八个,说明文化产业
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二)整合城市优势文化资源以提高城市文化吸引力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在于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文化价值、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的认同程度。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凝聚城市力量和吸引外部认同的双重意义,世界上很多城市都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城市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选项。法国戛纳以主办国际电影节闻名世界,201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期间的旅游收入达到了该市年度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意大利米兰作为世界时尚艺术中心,拥有众多
时尚品牌和文化艺术机构,每年通过博物馆和艺术画廊吸引约八百万名海外游客观光旅游。江苏各城市的文化资源丰富,但打造具有国内甚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还任重道远。(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以推动文化软实力提升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仅有利于城市形象、城市精神的传播,还可以通过活跃文化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本文研究的城市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投入上的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绝对投入上,还表现在和政府投入意愿有关的相对投入上。从短期看,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显著,但从长期看,文化软实力对吸引人才,扩大投资,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提升文化消费力的意义重大。城市文化资源和文化项目的开发多属于公共产品范畴,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尤其需要加大对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资源的扶持力度,整合市场力量,提升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士林.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8.
[2]吴月忠.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与路径选择[J].学
术界,2011(5):28-36.
[3]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3):91-96.
[4]周国富,吴丹丹.各省区文化软实力的比较研究[J].统计
研究,2010(2):7-14.
[5]杨新洪.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研究[J].统
计研究,2008,25(9):44-48.
[6]贾海涛.“文化软实力”理论的演进与新突破[J].社会科
学,2011(5):14-22.
[7]熊正德,郭荣凤.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1(9):16-26.
[8]杨竺松,胡明远,胡鞍钢.中美文化软实力评估与预测(2003—2035)[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155-167+1.
[9]罗能生,郭更臣,谢里.我国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研
究[J].经济地理,2010(9):1502-1506.
[10]时涛,周国富,徐笑腾.我国文化软实力时空演变的
空间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9):105-108. [11]万伦来,张颖,任陈陈.中国省会城市文化软实力的
综合评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1-8.
[12]吴功亮,蔡悦灵.中国十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多维度
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17):92-95.
张杰照片[13]解萧语,褚婷婷.城市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北京市文化软实力发展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10):149-152.
[14]朱长征,谷沛翔,徐志刚.基于熵权T O PSI S法的国内机
场竞争力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9(2):124-130.
[责任编辑:王功巧]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