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沉香救母与精神分析
一、天仙配
沉香的父亲是汉代士子刘向,母亲是玉帝的外甥女、二郎神的妹妹华岳三娘,他们的结合属于神人恋爱,是民间神话的一个重要原型。
神人恋爱故事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男的是神,女的是人,多见于上古神话,产生于远古时代,完成于秦汉;第二种,男的是人,女的是神,多见于民间神话,流传于汉代以后。学术界普遍认为,第一种神人恋爱故事属于感生神话,它反映了远古时代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尚未建立时,人们只知母不知父,而把生育想象成是某种超自然力量所为,如华胥踩上雷神足迹而生伏羲,简狄吃了神鸟蛋而生契。关于第二种神人恋爱故事,研究得比较少,我们称之为天仙配式的爱情,在许多民间故事中都有反映,如神话剧《天仙配》中的董永和七仙女,二郎神的父母西汉书生杨天佑和玉帝的妹妹张仙姑,沉香的父母刘向和华岳三娘。这种类型的神人恋爱神话可能来源于未婚男子的白日梦,他们正处于性饥饿或性失业状态,性冲动得不到发泄,只能通过性幻想来满足。幻想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的作用就是保持心理平衡。因此,幻想都是美好的。在幻想中,一切事件都会被美化,性幻想对象也不例外,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子,不
是外貌出众就是才智过人,不是公主就是天仙。
二、双重父母
许多传说中的英雄都有两个父母,一个是亲生父母,一个是养父母。英雄往往出生高贵,由于某种原因而被迫与亲生父母骨肉分离,被一对社会地位比较低贱的夫妇领养。英雄长大以后,寻亲生父母就是他的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
关于双重父母的现象,有人认为与矛盾情感有关。人的情感往往是自相矛盾的,对于同一个人,常常既爱又恨。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就是如此。一个成年人,要么把爱和恨揉合在一起,要么把恨淡化。儿童却没有这种能力,他们只能把父母一分为二,给自己制造一个好父母和一个坏父母。那个关心他、爱护他的是好父母;那个管束他,有时候还处罚他的是坏父母。然而,这种解释并不符合英雄对父母的态度。虽然英雄总是渴望回亲生父母,但他们并不贬视养父母,没有把养父母当作坏父母,反而非常感激养父母的养育之恩。看来,双重父母现象另有原因。
弗洛伊德把三到六岁称为恋母期,把六到十二岁称为潜伏期,把十二岁到十八岁称为青春期。
恋母期的主要表现是恋母仿父,对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都很感兴趣。性关系或姻缘关系和亲子关系即血缘关系是两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们对应于两种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称之为对象爱或对象关注和认同作用,其实就是互补作用和相似作用。通过对象爱或对象关注,对异性形成互补关系;通过认同作用,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变得越来越相像。互补作用与性有关,相似作用则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关。到了潜伏期,儿童对性和亲子关系的兴趣一度消失。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这两种兴趣又重新恢复。所不同的是,认同作用或相似作用的对象不再是父母,而是某一个崇拜对象。这个崇拜对象虽然只是父母的替身或第二父母,但在心理上,他们才是真正的父母。整个青春期的任务就是摆脱生物学的父母,寻心理上的父母。这种心态通过幻想和升华,创造出双重父母和寻亲生父母的神话。
沉香的双重父母是不完整的。母亲被二郎神打入华山下的地牢里后,父亲娶了王氏。因此,沉香有两个母亲,但只有一个父亲。父亲不用,他的神圣使命就是母亲。
三、后母
恶毒的后母是一个重要的原型。在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会出现恶毒的后母,如《白雪公主》、《灰姑娘》。这种文学形象影响了人们的观念,以为后母都是很坏的。因此,
做后母的常常左右为难,对孩子管多了不行,不管也不行。其实,恶毒的后母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他们只是一种特殊心态的反映。这种心态就是儿童期由于不能圆满地解决对父母的矛盾情感而编造的好父母和坏父母。沉香的后母王氏对沉香非常好,甚至超过了亲生儿子。这又一次证明,双重父母现象与矛盾情感无关。
王氏对沉香非常疼爱,当沉香因故杀了人时,她用亲儿子秋儿换下沉香去抵命,演绎了一部赵氏孤儿式的神话。这个主题一再出现,说明它也是一个原型。这个原型所反映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可能与恋母情有关。
恋母情结的核心是互补作用和相似作用。儿时表现为恋母仿父,长大以后便表现为爱情和友谊。由于恋母情结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就给它们编号。儿童期的恋母情结是第一恋母情结,青春期的恋母情结就是第二恋母情结。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恋母情结指向父母,第二恋母情结指向其他年龄较大的男女,与异性发生牛犊之恋,对同性产生崇拜。进入成年期,出现了第三恋母情结,它指向同龄男女,与异性产生爱情,与同性发展出友谊。当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出现第四恋母情结,它指向子女。第四恋母情结比较特殊,互补作用表现为偏爱异性子女,而相似作用表现为按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主观意愿塑造孩子,所谓
仙剑四 攻略子承父业或望子成龙。正如第一恋母情结发展到后来可能会变成杀父娶母而受到压抑,并被第二恋母情结所取代,第四恋母情结到了子女进入青春期时也会变得充满性和暴力的彩,不得不让位于第五恋母情结。后者指向除子女外的其他年轻人。有些老年人热衷于带学生、认干儿子,就是第五恋母情结的反映。第四恋母情结后半部和第五恋母情结相结合就产生了赵氏孤儿现象。第五恋母情结所指向的其他年轻人包括自己的孙子,大多数老年人宠孙子恨儿子的心理就是它的反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