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江》赏析
歌剧《江》赏析
歌剧《江》赏析
摘要:这篇论文由对歌剧《江》的研究和
赏析出发,分析歌剧表现人物的手法和效果。赏析几个著名唱段的感情表达效果和表现手法,感受其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江表现手法革命精神唱段
一、简介
歌剧《江》是中国当代一个值得骄傲的著名歌剧。它由小说《红岩》改编而成,讲述了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
《江》很好的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其中的很多唱段都是大家耳熟能详
的,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们,时常能够哼几句《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唱段。很多网站论坛里也有人们表示对它的强烈喜爱和由此引发的对革命时代精神的怀念。这些都说明了歌剧《江》在中国歌剧史中的重要地位、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十分成功的艺术表现。无论在刻画江“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歌剧《江》成功的文学写作,使得歌剧中江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歌剧《江》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光辉文艺作品。【11
二、主要情节及唱段
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一一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机智地参加组织了抢水抢粮“,截军车”等战斗,使敌人闻风丧胆。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不幸被捕,并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的为了革命“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的大无畏气慨。剧中人物形象明性格突出,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江的英雄形象,是“我国歌剧舞台上最有光彩的人
物形象之一”。其中的主要唱段有:1.拨开云雾见太阳 2.巴山蜀水要解放 3.红梅赞 4.牡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 5.漫山野草斩不尽 6.青松林内红旗扬7.革命到底志如钢8.男儿有泪不轻流9.干革命后继有人10.相对无言难开口11.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
12.我们人穷志不穷13.共产党里能人多14.眼前形势多险恶15. 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16.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17?孩子啊,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18.绣红旗19?五洲人民齐欢笑20.红梅赞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众中广为传唱;《江》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众的热烈欢迎。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
名舞台歌剧艺术电影。⑵
四、音乐特征
江歌案详细过程演员在演唱中,不再是单纯的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而是融入更多气声,使之更加通俗。让江这个人物从女人角度出发,更加人性化感人化。其中最长的唱段足足有11分钟,非常
考验演员唱功,观众们在幕间为王莉精彩的演绎报以热烈的掌声。全剧除了有比较固定的舞美舞美设计——青石板台阶和绘制的远景外,还利用多媒体投射在舞台前方的半透明纱幕上,营造一个流动的云海、竹林,全景式地展示华蓋山,将观众引入其中。⑶这使得这部歌剧更有感染力,给观众心灵的震撼。
歌剧《江》还同时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借鉴和对西方歌剧艺术的学习,它独特的音乐风格、音乐形式都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彩。由于歌剧《江》的创作采用了大量的戏曲音乐手法,同时又由于汉语的语言特点,决定了歌剧的演唱上也必然要借鉴戏曲演唱艺术方法。而一种声乐演唱方式自身的不足以及歌剧对塑造人物形象和剧情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声乐表演艺术家们把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相结合,充分吸收其唱法中的优点,使声音在保持原来甜美音的同时,把声音变得更加有张力,更为宏伟、大气,从而能够更加完美的刻画人物形象,产生令人震撼的戏剧效果。⑷
五、主要唱段分析
在歌剧创作中,对唱足一种比较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段,它有利于人物性格的
刻画、戏剧矛盾冲突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⑸在歌剧《江》中,很多场面采用了对唱的形式。
第二场中,“轻松林内红旗扬”是江与华为两人对唱,两人在去往华莹山的
途中,触景生情,想到了美好的未来,表现出了一种革命主义的浪漫精神。第五场中,“眼前形式多险恶”是江、甫志高与蓝洪顺的三人对唱,他展现了人物各自的心理状态,并且在结尾处,一人一句,相互交错,节奏逐渐加快,最后一个人唱一个字,处理的非常巧妙:蓝洪顺:冲!甫志高:抓!江:走!这个三人对唱的安排,使得人物性格鲜明,氛围紧张,艺术效果特新颖。
伴唱是一种在歌剧的创作中被大量运用的音乐手法,通过伴唱的运用,能够给
剧中人物带来一定的想象和回忆,强烈的烘托剧中人物的情感,强有力的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伴唱的应用,没有一定的程式,可以穿插在对唱或咏叹调的中间;可以安排在合唱前后;可以安排在对唱前后;可以安排在咏叹调前后;还可以安排在静场时(即人物在舞台上没有语言时)。
歌剧《江》对于伴唱的运用,是结合了川剧帮腔的音乐表现手法,第二场《革命到底志如刚》是江的咏叹调,在前面与中间都安排了伴唱,它引出了咏叹调,起到了烘托戏剧情景的作用。
歌剧中有多个三重唱。在江发现甫志高的叛变后,甫志高也撕下面具那一段,江,甫志高和门外的同志三人的三重唱巧妙而出的渲染出了那时候的紧张、危险氛围,并且细致的刻画出了每个人的复杂心理变化与感情的表达。给观众十分直观、震撼的感觉,如同进入了歌剧中那个场景。
五、结语
一部出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在它的专业性和流传度上,更体现在剧中的角塑造是否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否能打动人心,歌剧《江》成功地做到了这点,到现在还是频繁地出现在艺术舞台上,从来没有被人遗忘,并且不断改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充分证明了歌剧《江》的艺术价值,它是一部抒情的革命赞歌,在饱满的情感上还加入了紧张的戏剧冲突,把江的崇高形象竖立在人们的心中。“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崇高的革命精神却一直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正如歌剧《江》的艺术价值一样,对人民生活的音乐审美和文
化品味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6】歌剧是一种十分美好,十分和谐的艺术,令人享受。希望中国的歌剧有更独特的特和鲜明的民族文化气息,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六、参考文献
[1]歌剧《江》赏析?百度文库.2009
[2]邱爱金.歌剧《江》中江的人物形象和音乐表现的分析与研究.2009
[3]王冲.中国民族歌剧《江》经典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音乐作品赏析?音乐美学.2007
[4]李春伟.论歌剧《江》的音乐与表演特征?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
[5]张杰.论歌剧《江》中江的音乐形象塑造及表现.硕士学位论文.2009
[6]马超伦?《江》的音乐风格.黄河之声.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