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
一、作品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而成为先秦诸子作品之中的经典,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空前残酷。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核桃仁怎么吃三、常考文言知识积累
为什么登不上421是什么(一)一词多义
1.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徒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其
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其正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示选择)
(二)古今异义
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2.是鸟也(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3.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4.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三)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
演员尤勇四、导读理解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明确: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明确: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翼若垂天之云”都突出表现了其体型之庞大。
力大无穷。大鹏飞行时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可见其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大鹏迁徙,要从北海飞往南海,一北一南,行程遥远,可见其志向之高远。
善借长风。大鹏之所以能够飞于天,万里南征,完成自己的南徙大志,是因为其善于把握时机,善于凭借劲风而扶摇直上,展翅南飞。福州疫情最新通告今天
3.“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明确:气息
描写“野马”“尘埃”具有三大作用:
中国好声音 徐海星①以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来解释体积庞大的大鹏飞往南海需乘风而上的原因。
②与大鹏相照应,共同揭示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有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③由大及小,说明这一现象的普遍性。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深刻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明确:“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6.赏析句子:(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明确: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明确:“几千里”极言鹏的脊背大得惊人,与上文的“鲲之大”相照应。“怒”形象地写出了鹏振翅高飞的情态。“若垂天之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鹏的翅膀比作云,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鹏的形体之大。作者用想象、夸张的笔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鲲的自由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把读者带入一种雄奇深邃、好似绝对逍遥的境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