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花巴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完整聆听歌曲《打花巴掌》的基础上学会歌曲,体验歌曲内容和感受音乐情绪,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歌曲。
2.初步认识附点及附点音符。
能力目标:
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及律动。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鉴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歌曲内容和感受音乐情绪。用欢快流畅的歌声唱好《打花巴掌》,表现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
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表现歌曲;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示范、合作、欣赏、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提问a: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玩儿些什么小游戏?(学生回答五花八门的游戏名称)
提问b:同学们会玩儿这么多游戏!那,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屏幕里的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提问c:同学们会玩儿拍手游戏吗?你们会玩儿什么样的拍手游戏呢?跟自己的小伙伴们玩一玩吧!(学生游戏)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玩一个新的拍手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儿?老师带大家学习一首儿歌,学会之后我们就能玩儿这个拍手游戏了!(板书——打花巴掌)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打花巴掌》
提示:这是一首北京儿歌,也是北京的小朋友们常玩儿的游戏,玩儿的时候两个人或多个人一组,
一边拍手,一边跟着节奏唱花名。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儿歌吧!(多媒体播放《打花巴掌》完整版。)
2.附点(微视频讲解)
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个新朋友——附点。(多媒体)
讲解:写在音符右下方的点,就叫做附点。带有附点的音符,叫做附点音符。(用“5.”举例)提示:附点跟在音符后面,像小尾巴一样。可是同学们,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尾巴,有它在,节奏的长短都会发生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来听一听,辨一辩。
出示两条节奏:
aX X X X
bX. X X. X
老师分别读带附点与不带附点的节奏,让学生对比。(学生听辨,得出带附点的节奏唱的时间变长,后面的时间变短)带着学生分别读以上两条节奏。
出示一个小的节奏组合:X.X X X|X X X ||(读节奏)
3.学唱说词
出示《打花巴掌》说词节奏:
X X X X X|X X X
|X.X X X|X X X||
打花巴掌的,一月一,我们从小爱学习。
(学生跟着老师学,边打节拍边读节奏,再跟老师按节奏学说第一段说词。)
提示a:“的”的读法是“dei”而不是“de”。
4.复听《打花巴掌》
提问a、听了儿歌,你觉得小朋友们做游戏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开心、高兴、快乐......)
提问b、你觉得这首儿歌与之前我们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说、有唱的说唱风格,这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
提问c、歌曲分为两大块,第一部分讲的是几月几咱们喜欢做什么,那第二部分讲了些什么事情?(提着篮子采花,采了很多花,有茉莉花、海棠花......)
出示图片:歌词中提到的各种花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
5.学唱《打花巴掌》
提示:认识了各种花,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儿歌的这一部分。(跟着钢琴一句一句学唱,易出错的地方指导、反复学唱,把握每段结尾的3拍掌节奏。)
6.齐唱儿歌《打花巴掌》
提示:边打节拍边唱歌曲。(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三、编创拓展
1.创编歌词。
2.表演歌曲。
四、课堂小结
拍一个巴掌打一个地名今天,咱们不仅认识了新朋友“附点”,学会了儿歌《打花巴掌》,还开动脑筋一起合作为这首歌加入了新的歌词和舞蹈,同学们这个游戏你们都学会了吗?那么今天的课就进行到这里啦,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爱玩,喜欢做游戏,这一课的主题就是童趣。《打花巴掌》正是北京地区的一种儿童游戏,所以课题导入我从课间游戏进入,让学生分享他们爱玩的游戏,再跟他们分享老师童年的游戏,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习歌曲之前以节奏小游戏进入,节奏是歌曲中说唱部分的拍手节奏,因此紧扣主题,分组比赛比一比哪组同学节奏拍击的最准确,也能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的教学延伸是创编歌词,让学生领会什么叫押韵,并根据押韵的规律进行歌词创编,学生都很积极主动的思考创编,目的就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
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以提高他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有感情地表演了《打花巴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其他一些综合能力。如怎样很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教学环境更加和谐融洽,这对能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时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事先设计的教学构思为基础,但不受其局限,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