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宫本百合子是昭和初期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日本民主主义文学的代表。战后,作为日本民主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力量,她不仅创作了大量小说,还发表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作为战后日本文坛反战文学旗帜的《播州平野》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旨在唤醒日本国民追求民主的反省意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 宫本百合子 播州平野 反战 民主主义
宫本百合子(1899—1951,文中简称“百合子”)是日本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民主主义文学作家。与小林多喜二并称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两大先驱。1930年,加入日本无产阶级艺术联盟,翌年加入日本无产阶级文化联盟,并成为一名日本共产党员。在二战期间,百合子曾先后两次被禁止发表作品。战后,得以继续文学活动的百合子,在《新日本文学》创刊准备号上发表了文艺评论,揭露了反动文学者煽动文学创作者服务战争的本质,主张民主主义文学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通过《播州平野》,百合子将《歌声!唱起来吧》中的思想和理念
以小说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日本战后反思战争文学的首批代表作之一。
伊豆利彦高度评价《播州平野》,不仅巧妙地刻画了日本历史的断面,而且通过移动的视角,揭露了当时日本国内所受战祸之灾,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作品[1]。百合子基于自身的实际战争体验,记录下战后日本国内社会现状。泽田章子认为,主人公广子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审视战后的日本,因此作品中对战后现状的描写客观全面[2]。尽管百合子出生于中上流富裕层家族,但能够从完全与自己不同阶层的普通大众的视角出发,看待战后社会万象,发表一系列优秀的小说、评论、日记等。本文旨在通过围绕《播州平野》中刻画的战败复员军人及遭受洪水之灾的部落体形象,分析战后日本的现状,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渴求民主和反对战争的意识。
一、《播州平野》
《播州平野》,1946年至1947年连载于《新日本文学》和《潮流》杂志,是百合子战后发表的首篇中篇小说,更是战后民主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主人公石田广子在被疏散到东北地区期间,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当她准备去丈夫重吉被拘禁的网走监狱,等待与丈夫重逢时,得知重吉的三弟直次第三次应征入伍前往广岛,自爆炸后至今下落不
明。广子不禁担忧母亲登代、直次的妻子艳子及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决定踏上征途前往重吉的故乡山口县。在战后的废墟中,广子目睹了溃败专列上复员军人和伤兵的傲慢与彷徨,亲历了重吉故乡所在部落遭遇的洪水之灾。帮助夫家重建家园之时,等来了期盼已久的思想犯丈夫释放的消息。为了返回东京与丈夫团聚,广子又踏上了回京的漫长旅程。整篇小说以百合子为原型,描述了在等待丈夫显治被释放的过程中,作者目击到的战败日本社会充斥的混乱和民众的痛苦。
二、《播州平野》中战后日本现状
直至1945年8月15日中午,全日本广播播放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连日准时在深夜11点多到凌晨4点多,出现在广子们所在的东北农村上空由数百架B29战机组成的多组机队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听到广播中“我们必须接受波斯坦宣言”[3](11)的无条件投降宣言,整个村庄甚至整个日本都陷入了沉寂。广子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使自己生活困苦的残酷历史长河中苦闷的瞬间[3](11)。此时的日本民众既有得知战争结束时的安心,又有担心日后重建家园的不安,但是整篇小说中感受不到他们对战败的懊恼与烦闷。正如平林泰子在《终战日记》中所说,当时的民众不仅完全与沉寂、苦闷无关,倒不如说洋溢着从军国主义
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喜悦,更关心他们应征入伍返回的家人及资源配给等问题。由此可见,对于长期受战争之苦的绝大多数日本民众而言,当下最重要的事莫过于追求稳定的生活。
实际上,对日本战败的事实持有消极态度的人并不在少数,比如听到无条件投降宣言后切腹自杀的士兵等,不胜枚举。尽管如此,百合子在《播州平野》中并没有着重刻画此类人物形象,而是集中笔墨描写普通民众的疾苦,强烈批判使普通民众陷入疾苦的统治阶层,包括军人、官僚阶层等。这是百合子登上文坛以来关心劳苦大众的人道主义体现之一。
(一)战败复员军人形象
从东北农村返回东京,广子发现自己乘坐的并不是普通列车,而是战败军人乘坐的溃败列车。列车上,乘务员谴责非法乘车的年轻海军士官道:“正是因为有你这样的军人,日本才会战败。”[3](34)年轻士官在与乘务员争辩结束后,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了随身携带的便当。奢侈到让人瞠目结舌的便当,引起了周围乘客的反感。对于大家的反感,年轻士官更是表现出一副“我这样怎么就不行了”[3](46)的态度,并且故意做出一副很难吃的样子,吃光了面前的便当。年轻海军士官这种毫不顾及普通民众的傲慢态度,在处于统治阶层的上层阶级中并不罕见。
在驶往山口县的列车上,广子的旁边坐着一位残疾复员军人和一位陆军教育总监,简称“教·总”。通过“教·总”和残疾复员軍人之间的对话,上层阶级的傲慢态度也窥见一斑。残疾复员军人是千千万万普通民众中的一员,应征入伍,却因为战争失去了一条腿。尽管左腿被截肢,仍然开朗地向大家讲述自己从军和受伤的经历。邻座的白衬衫男子鼓舞他,我在你这个年纪也经历了很多事情,失去一条腿不会影响我们获得幸福的,请你一定要时刻坚定这样的信念幸福生活下去[3](48)。随着列车驶近京都,想到时隔两年再次与家人相聚,已然不是当初的自己,复员军人愈发不安起来。为了缓解自己的不安,复员军人郑重其事地对比自己身份地位高很多的“教·总”说:“想聆听一句您给我的离别教诲。”[3](51)“教·总”庸俗地回赠他道:“我们要彻底贯彻维护国体的方针。”[3](51)实际上,这并不是复员军人想得到的答案,他希望听到的是,“教·总”作为高级官员代表给予自己激励性的话语。即使在战败的当下,将军级别职位的“教·总”仍然没有放弃国体的意识。
正如阿武隈翠所言,对侵略战争毫无反省之意的旧统治阶层,维护国体(绝对主义的天皇制)是他们最大的命题[4]。国体一词由来已久,随着明治维新的推进,国体的内涵渐渐发生了改变。到昭和初期,发展为以军国主义为基础理念的新型国体。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以“教·总”为代表的统治阶层,仍旧坚持贯彻维护使日本没落的国体论。作品中细致地刻画了
复员军人听到“教·总”赠言后的反应。通过对之后一直保持沉默的复员军人的描写,普通大众对统治阶层的不满,以及百合子自身对发动侵略战争的统治阶层的反感显而易见。
柏木由纪下海 (二)遭受洪水之灾的部落
战时为了支援军需,战后的日本国土上出现了大片荒芜地区。由于军部的无计划开发,导致日本国内水灾泛滥。百合子通过描写没落的战败日本国内悲惨的现状,批判以军国主义为基础理念的新型国体,揭露统治阶层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但是,作品中的主要篇幅仍然着眼于普通民众的生计。重吉的故乡后家町遭遇洪水,全民齐心协力共渡难关,重建家园。广子返回东京途中结识了一位患有眼疾的临时旅伴,两人相互帮助、克服困难,最终离各自的家越来越近。百合子通过这些描写,呼吁大众不能仅依赖于统治阶层的政策,即使在战败的当下,也必须认清社会现状,坚定重建家园的决心。
看着望眼欲穿盼望儿子归来的婆婆登代,失去丈夫后性格乖张的三弟妻子艳子,想到他们日后无依无靠的生活,广子决定去丰田打探生死未卜的三弟直次的消息。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后家町适逢暴雨,束缚了广子寻直次的脚步。暴雨给后家町的原住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大洪水。站在部落高处,一目了然地发现导致洪水的直接原因是新修建的军用道路[
3](94)。修建军用道路破坏了整个地区的排水系统,军用道路建成之后,军事当局并没有积极地进行维护和维修。破坏民众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大肆修建“不是人类行走道路”[3](103)的新路。这是战争期间军事当局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以“教·总”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完全不顾及民众生计的产物。
由于遭受空袭,新路附近的大工厂被破坏,只剩下不成形的遗址。战争期间,每天晚上,工厂附件海域都会发射劣质。山口部落的原住民对军队的这一行为都了然于胸,但所有人都选择了紧闭门窗,没有任何人对军部的行为提出抗议,因为民众的幸福生活早在工厂被空袭之前就已经被破坏了[3](106)。大工厂被破坏,可以说是迈向整顿的第一步。由此可见,百合子认为,发动侵略战争的统治阶层是导致民众疾苦的罪魁祸首,同时呼吁民众要获得幸福必须自我觉醒,从自身行动起来。作品结尾,借助与侵略战争相抗衡的思想犯丈夫重吉的释放,激励民众认识到日本已经开始步入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三、结语
宫本百合子在《播州平野》中通过描写残疾复员军人的彷徨、后家町遭遇的洪灾,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战后日本国内民众的疾苦,与年轻海军士官的傲慢无礼、将军级别的高级官员“
教·总”毫不顾及民众感受的说教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批判了发动侵略战争的统治阶层漠不关心大众疾苦的本质。正如宫本显治所说,《播州平野》是第一部对侵略战争和专制统治提出明确抗议的作品[5]。不论在战争期间还是战争结束后,百合子都没有放弃自己反对战争、追求民主主义的信念。
参考文献:
[1]伊豆利彦.《播州平野》与《风只草》——立足战后原点[J].民主文学,1996(1):166.
[2]泽田章子.從当下的课题解读《播州平野》[J].民主文学,1999(2):177.
[3]宫本百合子.播州平野[M].宫本百合子全集:第六卷.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79.
[4]阿武隈翠.看《播州平野》中的战后[J].民主文学,2003(4):114.
[5]宫本显治.宫本百合子的世界[A].宫本显治著作集:第十卷[C].东京:新日本出版社,2013:24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民间反战记忆跨领域研究(17ZDA284)的阶段性成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