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圣礼制度
圣礼制度,就是对传统儒教礼仪进行疏理损益,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儒教的现代礼仪并形成新的制度与规范。传统儒教礼仪是儒教教义与君主制政体相结合的产物,是儒教义理及其根本理念和精神,在那个时代的具体落实。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大相径庭,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背景、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传统社会相去甚远。因此,重建儒教必须承天时行,因时制礼。传统儒教礼仪纷繁复杂,历朝历代又不尽相同,其礼仪的等级与规范又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难免令现代人无所适从。
《书经》曰:“礼烦则乱,事神则难。”
横渠先生曰:“非时中而行礼仪为非礼之礼,非义之义。”
对于儒教礼仪,必须“述天理而时措之”。损益传统,因时制礼,这是一个事关民族文化精神的大事,须集当今有识之士的集体智慧方能有成。在此,笔者只能根据传统礼制精神作些构想,未敢轻言“制礼”二字。本《易经》“易简之善配至德”之义,儒教现代礼仪应以不悖于儒教教义而又是简单易行为宗旨。以此为要,儒教现代礼仪可从如下几方面归类制订。
告拜礼
告拜礼是个人向神灵进行跪拜和祷告之礼。其基本程序是:净身——敬香——静默——祷告——揖拜——上香——跪拜,共七仪。净身可以用净手表示;敬香时,挺身而立,双目平视,右手握香,两掌相叠,左掌在前,右掌在后,持香静默,祷告。揖拜时,双臂伸直,手掌高度与前额相平,躬身九十度,三揖后止,揖毕上香。跪拜以三跪九叩为宜,叩首触地。告拜礼简单易行而适用,不拘环境,不拘场合,在儒庙,在家祠,甚至在野外面对昊天上帝都可以行告拜之礼。只要心中有神,虔诚所至,就可以通过告拜礼与神灵交通感应。
祭祀礼   
祭祀礼是教会所组织的祭祀活动中所行的礼仪。祭祀礼是儒教重要的大型礼仪,参与的人员较多,程序复杂。对于祭品、服饰、祭具、场所、程序、祭乐以及祭祀职责分配都须有详细的规定。鉴于其特殊性质和意义,祭祀礼仪可因袭旧制,沿用传统“释奠礼”及“释菜礼”,以保持儒教祭祀礼仪的神圣性、庄严性及礼仪规模。
入教礼   
入教礼,是儒教圣徒在入教仪式上所行的礼仪。儒教的入教礼程序为:告天-----告圣-----告祖-----拜师,共四仪。入教礼按告拜礼程序,分别在昊天上帝、圣王孔子及民族始祖神位前行礼。行毕“三告礼”,再行“拜师礼”。入教礼由所在教区弘道师主持。行过入教礼,完成入教仪式,即成为儒教圣徒。入教即表明正式信仰儒教,奉昊天上帝为至上神灵,奉孔子为心中的神明至圣。入教即开始正式接受圣人教化,修身修德,以遂行天命,完善自我,完善社会为神圣职责。自此,全善全能的天父就将给我们开启通向圣洁生活的大门,开启通向神圣精神家园的大门。
拜师礼
儒教之所谓“师”,与现代教育体制中的“教师”是有区别的。现代教育体制中的“教师”其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即韩愈所说 的“授业”与“解惑”。而儒教之“师”,则不仅“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传道”,传儒教的“天道”“人道”,即古圣王之道。《书经》曰: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对儒教而言, 师与 君都是上帝的使者。“师”承天命代圣王立言,传播教义,教化生民,把
天恩天德与圣德王心广被四方。师,就是承天命代圣王传道之人。因而,“师”在儒教教内有着神圣的地位,列于“天地君亲”之后。儒教非常重视“师道”,“师道”为儒教大伦之一。为“师”者须行“传道、授业、解惑”之责,须有仁爱之心;为徒者,须尊师敬师。师尊则道尊,尊师即是重道。一日为师,终身有责;一日从师,终身受教。
为圣徒主持入教仪式的弘道师就是圣徒之师。圣徒在入教仪式上行毕“三告礼”,即行拜师礼。拜师礼程序为:拜师-----受勉------敬师,共三仪。拜师时,两揖、两叩、两拜。拜毕,弘道师对圣徒进行勉励。然后,圣徒奉薄礼敬师,以示尊重。所奉礼品不拘一格,但不得奉以昂贵厚礼。
行毕拜师礼,圣徒便不能再直呼座师名字,而须以“老师”相称,或根据弘道师职别称“上师”、“大师”、“圣师”。
婚礼
结婚是人生大事,婚礼是儒教大礼之一。《礼记》曰:
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
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大昏至矣!冕而亲迎,不已重乎?传统婚礼
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
依儒教教义,婚姻大事具有本天继后的神圣性与宗教性质。“本天”指男女之道,婚姻之事本于乾坤阴阳之天道,是天道天理在人世间的具体落实。“继后”即指男女婚姻之事具有“继后世”,“延嗣续”的意义,可以使人类的生命得以永恒延续,万世不已。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继后延嗣是为不孝。故此,婚姻也是儒教孝道得以实现的途径。《大学》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别男女,立夫妇之义,建立美好的婚姻家庭秩序,这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保障。
儒教尊重女性,爱护女性,重视婚姻,重视家庭。夫妇之义,为儒教“五伦”之一。儒教重视婚姻大事,以婚礼为大礼。定婚礼,别男女,立夫妇之义,使男女各守其道,各循其义,各成其德,各正其位。这不是对女性的歧视,而恰恰是对女性的尊重和爱护。儒教视妻为“亲
之主”,视婚礼为“礼之本”,列夫妇之义为“五伦”之一,把“齐家”看成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见儒教对于女性,对于婚姻,对于家庭的重视。
现代婚姻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以契约为维系方式,不具有神圣意义和宗教性质。现代婚礼完全世俗化而失去了神圣性,以大吃大喝为能事,甚至延请娱乐场所的主持人主持婚礼,胡乱恶搞,荒诞之极,把神圣庄严的婚礼庸俗化、低级趣味化。有鉴于此,损益传统婚礼,结合现代社会的具体情况及民风民俗,制订现代婚姻礼仪规范和制度,是儒教现代改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依儒教婚义,现代婚礼至少应包涵如下仪程:请媒-----纳采-----亲迎-----告天------告祖------拜堂,共六仪。
请媒:即延请媒人。在传统社会,年轻女性不常在外露面交往,男女结合,二姓交好往往是通过媒人来实现。而现代社会,青年男女往往是自由恋爱,自行结合。媒人在现代婚姻中除了婚礼举行过程中进行双方之间的联系衔接外,更多的是象征性的职能,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
纳采:即男方迎亲前及迎亲时向女方及其父母亲人奉纳采礼。采礼形式不拘一格,衣服、食物、用品均可入礼。
亲迎:是指男方必须亲自前往迎娶女方。“亲迎”时,男方应向女方父母行跪拜礼。跪拜礼为一揖一跪两拜。行跪拜礼时,男方应向女方父母立誓,珍惜、爱护和善待妻子。然后女方父母将女儿执手交与男方,并以赠言祝福。至此,亲迎礼毕。
告天:亲迎礼毕,男方将女方迎至儒教道场,由弘道师或儒教士亲自主持“告天”礼。男女双方共同在天帝殿向昊天上帝行告天礼(按告拜礼程序进行),并随弘道师或教士宣读告词。最后由弘道师或教士以昊天上帝的名义宣布二人结为夫妇。行告天礼时,奏乐。婚礼乐曲由儒教会统一谱制。
告祖:行毕告天礼,成为正式夫妻后,二人及亲友移至儒庙偏殿,于男方祖先灵位前行“告祖”礼。告祖礼仍由弘道师或教士主持,基本程序与告天礼类似。
拜堂:告祖礼毕,即行“拜堂”礼。先拜男方父母,一揖一跪两拜,然后父母赠言并赐红包。拜毕父母,即夫妻对拜。自此,婚礼礼毕。
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均着传统汉服,不得着西服或西式婚纱。
丧礼
丧礼为儒教大礼之一,儒教非常重视丧礼,对丧礼的具体规定也非常复杂。仅《礼记》中阐释丧礼的专门篇目就有《丧服小记》、《丧大记》、《奔丧》、《问丧》、《丧服四制》、《服问》、《间传》、《三年问》、《檀弓上》、《檀弓下》、《杂记上》、《杂记下》等十余篇,可见儒教对于丧礼之重视。传统儒教的丧礼制度非常复杂,其中对于人的行为、态度、饮食、丧服、敛日以及丧礼的等级、程序都有详细的规定。对于不同的亲疏关系和社会等级又有不同的规定。许多关于丧礼的制度和规范,与现代社会并不相适宜。而且,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全国各地也形成了关于丧礼的不同的民风民俗,释道二氏也融入其中。再加之现代殡葬制度的实施,中华民族在丧礼方面没有了统一的规范和礼制。故此,依儒教教义,损益传统礼制,结合民间风俗,因时制订丧礼是重建儒教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