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宽口径、以科技为主导、以艺术为主体、集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崭新专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的一项工具,并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单一专业教学实践模式不同,需要学生在打好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强化实践能力。
一、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情况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门新的职业,所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是从它与社会市场的对接上进行重点探讨的。从目前阶段来看,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人数上也有严重的不足,而多数学生即便在校就读这门课程,也仍然不能向社会推销自我,准定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专业知识滞后,实践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强乃至动手能力较差等。数字媒体艺术依靠计算机技术来发展,同时计算机更新换代也十分迅速,因此与其有关的科学技术也应该不断地更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与之相对应,数字媒体艺术所具有的技术性、前沿科技性等特点,决定其知识更新速度也应与时俱进。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许多高校所培养的学生在步入实际工作岗位时却发现他们的专业知识非但没有得到应用,而且还远远落在时代的后面,就像动漫产业。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专业
技术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众所周知,国内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对人才需求巨大,因此许多高校都看到了这个人才缺口,培养出了一大批动画人才,然而实际情况较为尴尬:企业要想对动画人才并非易事,高校毕业生要想个专业对口工作就更是难上加难。学校教育不能够和社会需求对接,学生所掌握知识滞后于市场需求,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是限制中国动漫产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部分教师对于技术层面上的教学也缺乏清晰而长远的定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仅仅掌握相关技术的基本作用,而未能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与法则,由于没有“再学习”能力,从而不能适应这一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的职业,不能别出心裁地,准确地表现其艺术创作内容与题材。此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一门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学科,但许多学校由于没有相关硬件设备,随大流盲目设置这门课程,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通过相关器材落实到实践中去,这就使得学生实践能力、艺术思维等方面的培养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应只是停留在应用层面上,若是简单地只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经济转向,则易造成专业简单扩张,从而在教育模式上造成系列问题,所以有必要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进行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本文主要对“产教融合”视角下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进行分析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必须认识到教育的宗旨并不只是把人才培养好,更重要的是要使人才在社会上发挥其价值。教育这一生命体在当下学生素质教育上与数字媒体艺术异曲同工。学生若不能在社会上寻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则要求我们必须从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和它的社会价值出发进行反思。
二、课程建设目标
立足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订单培养为抓手,不断创新“校企互动对接,三阶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和职业变化的需求调整课程体系,逐步改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定位,使各课程在知识、技能上相互衔接和呼应,弱化个别课程的独立性并加强各课程尤其是同时期所设课程及与实训课程配合,增加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的余地,促进专业教学
产教融合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文/林梦姗
摘要:近年来我国数字设计产业飞速发展,尤其对网络数字设计领域人才的需求量急速上升,高职院校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数字设计教育尤其是网络数字设计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文章结合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探索,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
f ocusion
质量的提升。引入企业项目开发真实项目带动的高质量核心课程,更好的实施产教结合的目标,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质量。
三、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的设想
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相协调,将平面设计师、网页等整合到企业的实际发展项目中作为载体设计师, GUI设计师职位的能力要求,构建了“分层次,集中,三阶递进”的课程体系。
第1-3学期以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彩、基础绘画为切入点,促进PS设计基础课程的引入,同时配合商业摄影、网店店面装修等相关主干课程的学习,使得本阶段的基础课程、主干课程重点放在平面广告设计这门核心课程中,最终完成网店店面装修课程、企业实践项目的训练。
第4学期是在上学期网店店面装修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对界面设计课程核心课程进行加深和升级,并结合图形设计、交互设计、材质表现等主要课程完成界面设计岗位知识和技能学习和企业实践项目培训。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学什么第5学期以前两部分界面平面美工和界面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网页效果图设计学习为主线,介绍高端核心课程——静态页面设计,并结合页面程序和脚本编辑这门主要课程完成页面设计知识和技能学习和企业实践项目培养。通过上述3个递进式的阶段学习和实践来完成专业主体课程,并在第六学期
根据顶岗实习岗位3个不同级别的要求,开展针对性强的分门别类、分方向的具体集中练习,并通过校企课程共建、课程置换等方式完成毕业设计、企业项目等全面实习,最后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建设。
2.构建专业核心课程
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体,行业专业及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加,成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委员会并引入企业项目,用3年时间联合开发了项目驱动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在校企合作中完成了高质量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3.课程资源的建设
依托专业主干课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基于B/S架构的教学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网上辅助教学软件。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信息互动交流以及师生在线答疑解惑功能;构建精品课程网站。完成平面设计、网页设计、UI界面设计3类主干课资源建设。
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和持续更新等手段,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了专业课程资源平台。该资源平台以课程为单位进行网络化整合和共享,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当中。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资源服务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正在完善之中。努力使资源信息容量更大、质量更高、覆盖面更广,并在未来的建设中通过网络平台使全部数字化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以适应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相关教学的需要,使本专业的在校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结语
总之,在如今数字设计产业以及移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媒体设计类专业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必然会得到提升。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数字媒体设计类课程,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该专业本身特点以及其他原因,目前教学现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良性运行发展并持续优化壮大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灵魂所在,因此加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是当下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本文系产教融合下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影视与合成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项目号GB202003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会, 迟俭辉, YANG,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反思——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 2015(12):3.
[2] 朱雪.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 艺术科技, 2019(12):3. [3] 陈娟娟.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项目制整合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游戏设计方向
为例[J]. 艺术科技, 2017, 30(4):1. [4] 文晓丹. 校企深度融合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电脑乐园, 2019(6):1.
[5] 宋蔚. 多元共生理念下"文化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12):3.
[6] 战晶. 5G+双师互动教育模式下品牌化专业建设与实践——以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J]. 品牌研究, 2020(2):3. [7] 张枝. 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校企工作室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23):2.
[8] 顾哲宇.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思考[J]. 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21(8):2.(作者简介:林梦姗,单位: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200;职务:讲师;学历:重庆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视觉传达、影视后期制作)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