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作者简介]赵雅琪(1997—),女,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硕士研究生;汪岷(1974—),女,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器乐教研室主任。(太原0*****)
一、《春雨》的创作风格
琵琶音乐创作在近现代的发展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对其他艺术的包容性很大,可以看到琵琶音乐对于其他艺术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汲取其中的精华,以此来丰富自身的表现力。其中的代表作品就包括了《春雨》。这首曲子是20世纪80年代由作曲家朱毅、文博创作而成,取材于苏州评弹曲调。“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简称评弹,源于明末清初的江南水乡——苏州,盛行于江、浙、沪,特点是用苏州方言演唱,用小三弦和琵琶伴奏,《春雨》中运用到的是其中的弹词元素。弹词一般有说有唱,表演形式可分为单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以及三人的三档,演员自弹自唱,也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声音轻柔舒缓,委婉含蓄。”在苏州评弹发展的200多年间,艺术影响力不断扩大,许多作曲家开始注意到评弹艺术的特征,并在作曲过程中借鉴这一元素从而创作出具有弹词风格的优秀琵琶曲。
唐山地震是哪一年哪月 《春雨》中对于评弹风格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旋律发展和音域节奏两个方向。首先是旋律发展,这首乐曲中运用的是苏州评弹中的核心音调,对此音调或片段进行加工改编,使得旋律中充满江南特。由于苏州弹词是中说唱的部分采用的是苏州方言,属于吴语系统,语音语调婉转,因此从旋律发展走向来看,多以二度、三度级近为主,少大跳,变化音比较集中,旋律走向复杂。
其次从音域和节奏方面来看,音域上,琵琶本身是一件音域很宽,表现力很丰富的乐器,但其作为弹词中的伴奏乐器,为了配合唱腔,多采用中音区,高音区次之,很少使用低音区。这一点在《春雨》中也有体现。节奏上,琵琶作为弹词中的伴奏乐器多以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的演奏为主,这在《春雨》的第三段中就有体现,这种节奏型的连续使用使得旋律流动性更强。比如,苏州弹词中女腔丽调的《新木兰辞》的过门伴奏与《春雨》第一段的开头部分,两相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曲对于苏州弹词过门曲调的借鉴以及扩充,使得整首曲子具有明显的苏州风格。整段乐曲都是以苏州弹词的过门曲调为主要动机,采用加花变奏、音区上的模进、离调等手法使得旋律流畅,平稳中又不缺乏新意。
(二)变奏手法的使用
本曲中的变奏手法是构成全曲的重要音乐手法,这首独奏曲基本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变奏手法完成的,而变奏的主题大方面来说是对苏州评弹过门旋律的各种变奏和应用,细节方面,每一段都有自己不同的变奏手法。其中用到最多的变奏手法就是对于主题的扩充以及节奏型的多变性。例如《春雨》中的第一段,1-6小节中,以1-3为动机在4-6小节进行旋律加花和扩充。接下来的11-16小节,又是以新主题为动机进行的变奏。以第11、12小节为动机进行变奏,第14小节的后半拍开始就是对这一动机旋律的扩充,仍然使用的是D大调的下属和弦5、7、2三个音,构成了一段扩充旋律。
又如100-130小节,首先,这部分自身就有一个音区上的变奏对比,100-115小节是在高音区上的三连音连续演奏,116-130小节则转向低音区。其次,这部分中还运用了一个节奏型上的变奏对比,从132小节至第三段结束,虽然还在运用的是100-115小节中的素材,但采用了更密集的三指轮的手法继续在低音区演奏,且采用了加花、节奏型由三连音改为十六分音符的变奏手法。作者通过如此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排列来表现大雨即将来临,雨点的密集程度。第三段的最后改为扫加轮的形式进行变奏,此时达到了整首曲目的高潮,即快板部分,雨势也是最大、最急。
《春雨》的第三、第四段是“状物”的部分,是对雨景的写实描绘。其中第三段,就是结合了琵琶丰富的演奏手法,以写实的写作手法通过给同样的动机加以不同的变奏手法构成的,不仅手法运用上由创新,手法组织上也非常细密。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将雨景精确地展现在大众的眼前。
二、《春雨》的演奏技巧
(一)“轮指”的多样性运用
在琵琶曲《春雨》中,根据需求在演奏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轮指技巧,四指轮、三指轮、长挑轮、双轮、扫轮都有出现。二手车买卖合同
在第一段中,多处运用到的是“四指轮”。此段的轮指是用来表现雨滴的晶莹剔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因此,这时的轮指一定要运用指尖的巧劲,强调的是轮指的颗粒性,以此表现雨滴一颗接一颗的景象。
第二段是整首乐曲中轮指最密集的区域,主要运用的是“长轮”和“挑轮”。这一段中的上声部以连贯的长轮为主,下声部更为注重大指在挑分解和弦的声部时与其他四指的配合程度,
是否均匀、饱满等。这一段的轮指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对力度变化的掌控,可以说,整段的每个乐句的力度都是呈“枣核形”演奏,即由弱渐强再渐弱,因此,轮指力度变化也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段采用“挑轮”构成了上下两个声部,整个段落充盈饱满,表现出了春雨的连绵不绝以及人们对春雨和春天的渴望,冬去春来的喜悦。
教师节贺卡。 第三段中主要运用的就是“三点轮” “扫轮”。笔者认为这一段就是整曲的华彩部分,这两种轮指的运用是一种情绪的递进,描写的就是这场春雨的雨势由丝丝细雨到斜风急雨再到滂沱大雨的过程。节奏上连续的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的运用也是一种递进,作曲家通过这些技巧节奏的运用向人们说明,这场雨已经进入到了雨势最强的部分。“三点轮”出现在132-147小节,这是这场雨的第二个层次“斜风细雨”;三点轮的速度加上十六分音符的连续出现说明乐曲进入了快板部分,紧接着,开始出现扫轮,作者就是想要通过这一技法向听者展现出这场雨的第三个层次——大雨滂沱之势,雨滴乱中有序,还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一段中作曲家通过演奏技巧的变化和乐曲中节奏的变化,向我们展现了一场“层次分明”的春雨。
第四段,以双轮为主,用双轮充满张力的表现力向人们展示,雨过天初晴时世间万物经
过这一场春雨的洗礼,展露出一片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景象,是前一段“滂沱大雨”的延续。这里运用双轮勾勒出同时进行的两条旋律线,像是合唱的两个声部交相辉映,使得旋律更加饱满。
最后的尾声,一切归于寂静,尾声恬静的主旋律刻画了主题,让人沉浸在乐曲中久久不能忘怀,用人工泛音奏出的旋律正是贯穿曲的评弹曲调,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回味无穷。
(二)西洋乐器演奏方法的借鉴
创作《春雨》的两位作曲家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的节点,正是我国大量吸收国外经验、知识的时期,因此这首独奏曲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其中运用到的中西方相结合的元素,而这一元素主要体现在第三段的100-130小节。
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作曲家创造的这一特,读者看本文时可以结合《春雨》五线谱版本研究。首先从谱面上看是连续三连音的运用,音区跨度大。其次,我们从演奏技巧方面分析,这一段连续的三连音用到的是一组传统曲目中很少见到的右手技巧“抹、抹、勾”,
这本身就与我们平时使用指甲的方向相反,用到的是指甲内侧,这是作曲家将古典吉他中的“轮指”技法与琵琶“反弹”技法相融合,使得内声部的声音更加柔美,音缥缈。在创新的同时也保留了琵琶原本的音和特。
其实,琵琶和西方乐器之所以能融合得很完美和它本身的发展历程也是有密切的关联。从世界音乐发展史来看,世界弦乐器最早就产生于两河流域,西方的古典吉他、琉特琴等弹拨乐器就是古代腓尼基的“短颈鲁特琴”向西流传发展而来,而琵琶,则是这一乐器向东流传至中国产生的最富于表现力的弹拨乐器,它的产生奠定了中国音乐体系转型的基础。作者在创作之初一定对这段“血缘关系”了解得非常透彻,进而产生了这种新颖的结合形式,创造出了前无古人的演奏形式和模仿音。
(三)左手润音技法的使用
比伯舞娘 《春雨》这首乐曲是一首充满苏州评弹风格的乐曲,这首乐曲中借鉴的不仅是评弹的曲调,还有琵琶作为伴奏乐器最具特的润音技巧“推、拉、吟、揉”,《春雨》中主要运用了弹词类琵琶乐曲中常用的两个润音技法“推”和“拉”。例如第一段中,运用了大量的推拉音,使得乐曲行进中充满了婉约细腻的江南特和“吴侬软语”的江南腔调。在演奏过程中,
笔者发现此曲的推拉弦多为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的平稳进行,又与评弹中的旋律发展走向重合,细节之处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结语
《春雨》曾获得全国民乐电视大奖赛作品二等奖,深受演奏者们的喜爱,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首作品从创作素材上看,运用的是中国传统的苏州评弹的元素,江南风格浓厚;从作曲技法上看,运用了西方作曲技法中的离调、复调、变奏等手法,使得音乐形象饱满;从演奏技法上看,借鉴了西方古典吉他的技法,使得乐曲得体巧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