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制大国工匠节目的那天深夜,在位于北京职工之家酒店的《中国工人》杂志社办公室,记者终于到了采访谭文波的机会。虽然忙碌了一天,但是,当和他面对面谈起石油勘探、谈起创新工作室、谈起新疆时,谭文波一扫疲惫,眼中流露着雀跃之情。
“在新疆的26年,您是怎么过来的?”当记者向他抛出这一问题时,岁月恍如电影画面一般在谭文波的眼前放映。
26年前,技校毕业的他面临就业选择,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父亲对他说:“我的前半生献给了祖国,后半生献给了石油,作为年轻人,你要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父亲的影响下,谭文波从四川老家来到遥远的新疆,当起了石油工人。
与其它石油人不同的是,谭文波工作的地方四面是茫茫的戈壁,要在最荒无人烟的地方石油。
举目无亲,身处异地,被孤独感包围着的谭文波就靠玩命干活解压,“把自己累趴下,就没时间想家了”。
此次,在大国工匠的领奖台上,谭文波带来了复刻版木雕《奔跑》,它的原型是他初到新疆时自己雕刻的—1.5米高的木头上,雕刻了一位瘸腿的奔跑者。谭文波说:“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就像这木雕一样,缺了一条腿。但即便如此,我不服输,要奔跑,要把人生的短板补起来。”
正因如此,谭文波的小改革总能在最短时间,发挥最大成效,解决生产一线难题,他也因此被工友称为“土专家”。
2008年,他利用废旧材料排除了一台进口液压泵故障,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2010年,他利用闲置材料对传统井下工具进行加工改造,使原本需要两次往复提下工序缩短为一次;2011年,他發明了连续油管液压助排器,将工作效率提高30倍……
2013年,以谭文波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立,让他的小改革有了更大舞台。其中,他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液压桥塞坐封工具为世界首创。
勤学善思是谭文波攻坚克难的法宝,助力他在技术攻关的路上勇攀高峰、一路向前。谈及成功背后的坚持与坚守,谭文波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情怀。
在谭文波的工作室里,存放了很多与石油相关的物件。有老一辈石油人穿过的48道杠棉衣,有公司成立之初地质资料室打字员用过的铅字打字机……一件件都是他费尽心思从各处淘来的。
“一个人有了情怀,才能更好地去做事儿。”在谭文波心中,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石油故事,他最想做的事儿,就是把这些老物件的主人—老一辈石油人们,邀请到自己的工作室,坐一坐,聊一聊那些年和石油有关的事儿。
一份石油情,让谭文波无怨无悔扎根新疆。也因为这份情,让他面对戈壁荒漠的孤独时,依然乐观、开朗。
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谭文波的儿子这样评价他:“我爸爸,工作的时候可以忘记一切,玩儿的时候又让人眼前一亮。”
2018年春节,谭文波组织了一场家庭趣味运动会,设置了雪地滚轮胎、抹鼻子敲锣等
趣味项目,让家人年味倍增。此次的北京之行,他还专门去潘家园旧货市场淘了一台老式放映机,准备回去放映《建国大业》……
谭文波像“老顽童”一样,不仅好玩儿还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平常心。
2018年年底,儿子考研前,谭文波鼓励他说:“成功没有那么拥挤,只要你不放弃。”也许,这也是他对自己工匠之路的总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