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猴王!”——听薛瑞萍老师《猴王出世》有感
《猴王出世》,人教版五年制第十册一篇普普通通的阅读教材。孙悟空,一个早已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千百万孩子心灵的名字。曾亲眼目睹很多老师和同学走进美猴王,但也只有在薛瑞萍老师的课堂上,猴王才表现出了他的不同凡响,才把他自由、快乐、智慧、勇敢的形象深深地镌刻在了每一个同学的心中。那朗读,那想象,那思考,那动人心弦的述说深深地震撼了我,震撼了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陶渊明沉睡了几百年的诗因为苏东坡而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节课上,千古一叹的美猴王也因为薛瑞萍老师而真正地被孩子们所理解带着同学们涵泳在文本中,与猴王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探险的紧张一起感受家的美妙之时,又不时用双手将其轻轻托出文本外,让他们从猴王身上读到自己。这,正是这节课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一、让朗读唤醒学生心中的猴性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那喜爱蹦、跳、打、闹的性情与猴子格外相似。假如可能,他们会说,会笑,会跳,会舞,会一刻不停的活动着自己的手脚。但在要求规范的课堂上,孩子们习惯了中规中矩地坐,郑重其事地听,身上的猴性都隐藏到了最深最深的地方。学猴的课文,一定要唤醒学生心中的猴性!薛瑞萍老师犀利的目光透过文本抓住了上好这节课的关键之所在。在融生活、音乐和感受为一体的朗读指导中,不但巧妙地完成了这次唤醒,而且锻造了本节课朗读指导的一大特。不由让听课老师拍案叫绝。
我们不妨再走入薛老师对“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山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一句的朗读指导,感受学生心中情感被唤醒的美妙。
生齐读
师:我看到了大家读书时的表情都很严肃的。想想课间十分钟你们在操场上奔跑跳跃是这样的吗?都绷着一张革命的小脸儿吗?(生大笑)再来一次,让我看到正如刚刚所看见的灿烂笑容。
指生展示读。(有进步,但读得没有节奏的变化。)
师:同学们看,这个句有三个分句,每一个小分句的字数都有变化,一开始三个字三个字,然后四个字四个字,最后六个字六个字,一下子就荡开了。不由我想到在体育里面有一个项目叫马术,马术里面有一个项目叫盛妆舞步,盛装舞步中有一个项目叫心儿起舞。那个骑手骑在马背上面,和着音乐的节拍,有节奏的往前走。(老师一边说一边作出骑马的姿势,上下颠动着身体。)读书也是这样的,掌握住你的节奏,控制住速度再读一遍,注意声音不要太大。
学生读。一些孩子一边读一边随着节奏颠动着身体,在颇有音乐感的节奏中,一欢跳的石猴跃然课堂。
其二:
指导“……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碣石,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一段的朗读。
师:跳入泉中结果是一个好地方,轻轻的读一读石猴的话,告诉大家该怎样读出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读的时候是什么一种感觉。
生:很美的感觉。
……
师:用一种流行音乐的呼吸发声法,用呼吸送出你的赞叹,老师试一试你们可不要感到肉麻呀!
生:齐读。
师:再读一遍,放慢点。
……
师:下面咱们看它给大家介绍洞里的情况,从桥边有花有树到石房石凳,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你能举出你最喜欢的一样玩具。
生:一个布娃娃,我的布娃娃会唱歌。
生:我有一个坦克车,能转弯跑。
师:你能告诉我你刚刚说的为什么那么兴奋。
生:属于自己的玩具,我喜欢它们。
师:对,想想这些可爱的玩具都属于自己,心中就感到特别自豪。那么,石猴以生命为代价到那些家档的时候该是怎样一种心情?谁来试一试,认为自己的笑容最灿烂的举手。
生:读。
师:有花的树不是有钢有铁,是什么感觉。
生:读。
……
师:再软一些,跟本不要担心自己心太软,越软越好。王瑞儿照片
生:齐读。
用音乐的节奏读出石猴的自由,用流行音乐的呼吸发声法送出你的赞叹,用你在操场上跳跃、看自己喜欢的玩具的心情读,让你的心变得柔软,在你软软的心境中读……这是朗读指导么?好像不是,因为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技巧,更没有抑扬顿挫的语气强调,至少说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朗读指导。但它分明又是指导。因为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在心境的体验中,在生活的回忆里,在音乐技巧的迁移中读得越来越好!“夜宿山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整个一活泼可爱的小猴。
二、从猴子身上读出自己。
读出自己的阅读才是真正地赋予了阅读以生命,才是最深入的阅读,才是最能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的阅读。薛老师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让学生从猴子身上读出了自己。从“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山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读出了自由的美妙;从“瞑目蹲身,将身
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读出智慧和勇敢;从“我们都住进去,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读出爱心;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读出诚信……尤其是这样两个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镜头一:薛老师在学生谈完自己最伤心的场面时,作了这样一番总结:
“是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有自己的选择,能够为自由一战而死,也能够怀着希望坚韧得活下去。但是,那五百年对孙悟空来说是生不如死。还记得这个镜头吗?孙悟空被压在山下,他看着鸟在空中飞,叶在风中笑,牧童骑在牛的背上吹着横笛,缓缓回家。只有孙悟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世纪复一世纪,整整五个世纪被压在山下,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我还记得那歌词是这样唱的:五百年,桑田沧海,顽石也长满了青苔,长满了青苔,只有一颗心儿不死,向往着逍遥自在。就是我们刚刚读的“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那种逍遥自在。哪怕是烈火焚烧,哪怕是冰雪覆盖,只使一颗心儿不死,只使一种信念不衰,激荡的情怀,蹉跎的岁月,问天公为何要这样安排?……”
两次听看云的这节课,两次都注意到,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的眼睛都灼灼放光,有的眼睛里还隐约藏着泪花。看到孩子们这凝神的样子,我总在猜测,孩子们想起了什么?是孙悟空在风霜雨雪中遭受磨难的镜头还是花鸟牧童任意行走的快乐?是自己背负着的作业重
负还是假日里被侵占的自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的眼睛闪烁着灼灼的亮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