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五)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同学们,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组织大家开展以“探寻文化遗产 感受文化魅力”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一、感受·文化遗产(21分)
(一)了解“遗产”
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发明以前,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出土,将尘封的历史jiē(   )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几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
1.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   )                    (2)jiē(   )
2.以上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二)感知“遗产”
弥足珍贵的文物、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庄重严肃的革命旧址、类型多样的世界遗产地……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存和山川风物为我国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让博物馆成为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这些历史文物,置身于这些“活化”的历史之中,人们总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不忘本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弥足珍贵:                                 
(2)开辟:                                 
4.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以上文段内容相关的两句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2分)
①四时烟雨半山云      ②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③保护中华精神家园
④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⑤传承祖国文化遗产     ⑥一径竹阴云满地
上联:             
下联:             
(三)传承“非遗”
中华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自身传统的文化体系,它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条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5.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
B.几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
C.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存和山川风物为我国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让博物馆成为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
D.这条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宣传和保护“非遗”
6.请完成下列填空。(共10分,答对一空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大批的学者和文化传承人的拼搏、勤奋精神令人钦佩,很多古人也借诗句表达自己拼搏、勤奋的精神。        (作者)在《秋词》(其一)中的“                两句,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昂扬奋发的斗志;杜甫③《        》(诗名)中的“会当凌绝顶,④        ”化用“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抒发了诗人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怀;藏经洞中卷帙浩繁,一
代代研究者为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以“⑤                  ”(《无题》)的精神固守敦煌;研究者们身处条件艰苦的大漠之中,不在乎外在的享受,是因为他们“⑥                ”(《送东阳马生序》);即使环境艰苦,研究者们依然能在“⑦                ”(《使至塞上》)的雄浑风景中,诗意地栖居。
二、品悟·阅读的光辉(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意象,可谓是一首诗歌艺术的精魂所在。所谓意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或者是思想情怀的那一些客观物象,或者说是作者要表现的意中之景,是现实形象和情感意蕴的一个有机融合。这正如庞德所说的:“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作者就是依靠这一些意象来传情达意的。
中国的古典诗歌,有着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又逐渐地形成了一些规律,还出现了很多的传统意象,而且不少意象所包含的意义也变得相对固定了。有一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而作者的某种情感又往往会通过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
《文心雕龙·神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初步领会诗歌的意境。例如:“月亮”与“鸿雁”一般表达的是思乡怀亲;“落花”与“流水”大多象征伤感愁思;“竹子”一般呈现的是高风亮节;而“柳”等又是送别的体现;有利于理解诗歌画面。例如:《钱塘湖春行》,可以说,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都有景,到处都融会着诗人活动的身影;可以赏析诗歌内涵。例如《宿建德江》写到了“移舟”“烟渚”“日暮”“野旷”“江清”“月”等六个比较明显的意象,其中寄予的是作者的羁旅之思和孤寂落寞的情怀;有利于理解语言表意。例如苏轼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就是说,要透过表象领会到诗句的深层内涵。
    (根据《古典诗歌概论》整理)
【材料二】
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是其之所以会被永久保存的主要原因,从古至今,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重视与研究从未间断过,文学作品的魅力与价值使其成为众多读者和学者的眼中瑰宝。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应用到的一种描写手法,它的存在给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增不少。意象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独有的特征之一,它的产生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审美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鉴赏中,我们常常会提到意象这个词语,尤其是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发现多数诗人对意象这一描写手法的采用更是频繁。意象入诗,是喻示,抒发感情;意象入文,是象征,使形象更加深刻。
    (选自《诗歌鉴赏》材料改编)
【材料三】
史铁生为什么爱用意象去表现人生感悟?这与他的经历个性、艺术追求,与意象的基本特点有关。残疾促使史铁生走上写作道路。刚开始是生存自救,走着走着才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一份价值感。他由个体生存进一步关注人类的存在。对人的价值关怀使他钟情于意象,文学意
象是审美性的意象造型。苏珊·朗格认为,审美意象起于由感知得来的表象,表象诉之于想象,经过再造,成为“浸透着情感的表象”,是谓意象。文学作品是符号化了的审美意象。这种符号是审美体验化了的结果,它不具有严密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但是有浓烈的意象彩及其情绪性,因此具有生命力,可以用来表现那些真实的生命感觉。
    (选自《文学作品鉴赏》材料改编)
7.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意象是作者想象的形象和情感意蕴的一个有机融合,是客观存在的一些物象。
B.联系意象,有利于我们理解诗歌描绘的画面;读懂了意象,有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表意。
C.意象的存在,给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增不少;意象入文,能够使形象更加深刻。
D.文学作品之所以会被永久保存是因为其经常会应用到意象的描写手法。
8.下列说法或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第②段中加点词“逐渐”“相对”若删去,会影响语意的准确表达。
B.作者依靠现实中任何的意象,都可以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C.意象的产生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审美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D.古文名句网文学作品因有浓烈的意象彩及其情绪性,而具有生命力,可以用来表现那些真实的生命感觉。
9.薇薇想进一步了解意象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请你结合上面的材料和已有的了解,向她简单介绍。(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百草园的月
陈忠实
①从上海到绍兴,经过八九个钟头的长途旅行,傍晚到达。安顿了下榻的处所,匆匆吃罢晚饭,赶到鲁迅先生的故园去观瞻,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②一条宽阔的水泥铺就的街道,两排树荫浓密的法桐,这是“鲁迅路”,以先生名字命名的街道,路灯的亮光和两边大小铺栈的窗户的灯光交相辉映。
③一方黑的木板门,已经关死,没有门楼,似乎也没有什么装饰,仅仅就是在砖墙上安着这样一方黑的木板门,这就是鲁迅先生世代的故居了。中国现代的思想和艺术的巨人,就在这窄窄的门洞里面诞生。
④宅院狭窄、颇深,门房,过庭,天井,先生住屋,鲁母住屋,再后边是闰土父亲在鲁家帮工时的住屋,屋里有一个捣米的石臼。
⑤后院里,就是那个被先生浓笔重彩描绘过的百草园了。
⑥灰蓝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一株高大的树干,浓密的枝叶,辨不清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缀满“紫红桑椹”的桑树。草园里的花草,也辨不清哪儿是“碧绿的菜畦”,哪儿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的情态,更难以摘食“覆盆子”那“又
酸又甜”的“像小珊瑚珠”一样的果实了。
⑦月朦胧。我们这一帮从南方和北方聚拢到一起的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散立在月朦胧的百草园里的草地上,听一位据说是鲁(周)家同族后裔的中年人介绍这座故园的今昔。他说一口绍兴的地方话,真是叫北方人大惑莫解,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懂。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⑧既然听不懂,我索性不听了,一个人到园子里去转悠。我心里似乎并不迫切要求听到介绍的话,只是想到这儿来走一走,看一看,站那么一会儿,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
⑨是啊,百草园,我早就熟悉了,早就背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也就熟知这儿的一切了。“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我心中印下的这幅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掐指已近三十年了,今天晚上才得以漫步其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