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摘  要:古诗文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深深品味。培养中学生古诗文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其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加强古诗文教学,使其好学乐学的有效举措。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引导学生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
关键词:古诗文  情感  教学
正  文
一、古诗文教学的堪忧现状。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因其而千古流传,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因其而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其而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言借其而发扬光大。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情感、智慧主要积淀在古诗文中,
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其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深深品味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指出要“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并推荐了背诵的篇目。人教版7—9年级语文教材共计选编了古文45篇,古诗词28篇,推荐课外古诗词背诵50首。我省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也都增加了默写古诗文的内容和分数。
可是,由于种原因,目前古诗文的教学工作还没有突破死记硬背的瓶颈。迫于升学的压力,一些学校老师只是在所谓关键的时刻打破了诗词的完整性,让学生日夜加急地背诵一些考试范围之内的名言名句,致使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名篇都是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优美的古诗文也会变得毫无美感,从而大大抑制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去年我们原学校撤并至镇中心学校,我们曾对新任教的三个重组班级近二百名学生做过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堪忧,所有的学生中真正喜欢和从小坚持背诵古诗词的仅有四名,当提议
在每天语文课前坚持背诵一首古诗的时候,举手表示支持的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而大多学生却把周杰伦、李宇春、S.H.E等的歌词工工整整地摘抄在精美的笔记本上,对《龙珠》、《阿衰》等所谓QQ版语文漫画以及幽默笑话短信更是趋之若骛。
细细思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全怪学生。自打孩子上幼儿园起,家长们就把他们送到各种特长辅导班、培训班,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被排得满满的,可就是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去参加语文辅导或培训的。到了中学时期,数、理、化作业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政、史、地、生也门门要求背诵,双休日还要忙着去赶补习班,他们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什么课外知识!所以,偶尔有了一些宝贵的课余时间,他们便迫不及待地要歌词、漫画中放松一下,哪有闲情逸致去积累、感悟古典诗文。
二、古诗文教学的有效举措。
语文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一门学科。“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丰厚的语文积累,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逐步形成独特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其实,学生们既然对那些歌词等语言现象那么感兴趣,就证明他们有相当的语言敏锐性,甚至可以说是有很高的语言感受与表达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到因势利导,积极把学生们的这种语言感受力和语言敏锐性引导到
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来。如何因势利导,让学生由被动为主动,变被迫背诵成乐而为之,我们认为培养中学生古诗文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其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加强古诗文教学,使其好学乐学的有效举措。
1、强化诵读。
诵读是我国古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了吟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7—9年级语文教材所选编推荐的这些古诗文,是历经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精华。这些名篇以其精练、和谐而有节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广博的内容,充沛的情感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且易于掌握理解,并能引起情感的共鸣,是诵读的最佳材料。“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打开课本,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诵读,使其在读中涵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陶冶,在读中升华……在吟诵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要辅以朗读技巧的必要指导,使其掌握重音、停顿、节奏、速度、语调等要领,力求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引领学生步入审美佳境。诵读不应仅出现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每节语文课前,都可以先诵读一首诗或一段文,在古诗文诵读的余韵中展开课堂教学。
2、引导审美。
在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新课标的要求。但古诗文由于语言上的艰深,年代久远,社会背景的不同以及古人和现代人在心理上的差异,给学生的审美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古文名句网
⑴引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文以载道”。只有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感情才能燃烧起来。首先,要引导学生打破时空隔阂,扫除障碍,借助工具书、资料、网络等手段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其次,要遵循审美认知规律,在整体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感悟、品味、揣摩、再造,感同身受地融入作者、作品所创设的情感世界。再次,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更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⑵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现代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一篇作品,教师首先是一位读者,而学生也是读者,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权利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
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⑶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古诗文的阅读,要注意调动各种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学生进入再造境界,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古诗文作品中所寄托的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是我们获得审美享受的源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名家作品所包含的人生理想和人格魅力,恰是作品的精华所在,这些作品也正是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的范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长期的熏陶感染,对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