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统领全局 ——以抗日战争为例浅谈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和时空素养的提升
作者: 梁嘉兴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第5期
    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2016年部编版教材抗日战争单元的编写与之前的人教版相比,主要变化加下:
    1.按照教育部的精神,以九一八事变为抗日战争的起点,从传统的八年抗战改称为十四年抗战。事实上,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尽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个连续而完整的历史链条。从这个角度说,  “十四年抗战”不仅对八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1931~1937年这6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抗战历史的尊重。
    2.增加了第20课。这一课呈现了正面战场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了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新增)、万家岭战役(新增)、第三次长沙会战(新增)、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
族的抗战,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下,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以民族大义为基础,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民族共同努力。事实上,在十四年的抗战之中,在民族大义面前,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方面也涌现出很多的爱国官兵(如蔡廷锴、赵登禹、郝梦龄、李宗仁、薛岳、卫立煌、张自忠……),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英勇杀敌,这些中华民族的英雄,不应该也不能够被历史遗。所以,笔者认为这一课的内容非常值得肯定,既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客观看待了国民党对抗战的努力与奉献,同时也与今天中华民族大团结下海内外儿女、爱国统一战线的精神相吻合。
    不过,笔者认为,在整个第六单元中,有点美中不足的是:抗日战争作为近代如此重要的—个关键内容,整个单元居然没有一幅形势图。我们知道,  “史地不分家”,通过对形势图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形势,帮助学生架构这个时期的时空观念。因此,本人建议在第20—22课中合适的地方,加上一幅形势图,但这幅抗战形势图必须符合以T3个条件:
    1.须是一幅当时中华民国的彩地图(最好能包括朝鲜半岛、日本本土)。通过颜区分开国统区和沦陷区,而在沦陷区又有敌后抗日根据地颜的区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认识当时的抗战形势,也呼应整个单元的内容。
    2.须有以下城市位置的标注:沈阳、西安、北平、上海、杭州、徐州、南京、重庆、武汉、广州、长沙、昆明、郑州、衡阳、南昌,宜昌。
    3.在主要战役发生区域做战争标注,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武汉会战、枣宜会战……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蹴而就,我们要—步—个脚印,从细节开始,慢慢积累。让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在建立历史学科知识架构的同时,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提升对材料信息的阅读、提炼、理解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综合能力不但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努力的目标,也是国家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提升的要求,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需要。
>中统和军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