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媒体的利弊
【摘要】:每一次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会发生传播媒介的更迭,而每一次的更迭使得传播媒介如此深度地影响这我们社会的结构与运动。在当代社会,网络被誉为是新时代的媒体,它是一系列媒体的综合体,至少可以说是功能意义上的综合体。网络在用其短短的十几年发展就实现了以往媒体通常需要几十年发展成熟所取得的成就,而且现今的网络媒体已经从生活形态、传播方式等方面影响这现实社会。
【关键词】:因特网; 互动; 快捷
 
所谓网络媒体,广义地讲,可以指因特网本身,因为它就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和工具,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超级媒体;狭义地讲,也可特指基于因特网传播新闻和信息的媒介单位。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是一种具有鲜明特性的新媒体。
谈到它的特性,也许可以说上一大摞:快捷、丰富、互动、可检索等等。总的而言,主要有三
个方面:
第一是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
报纸传播新闻,一般以天为单位的,受到出版与发行时间的制约极为明显。广播和电视播报新闻,虽然在时效上比报纸可以更快,但毕竟受播出时段的制约;尽管在必要时它们也可以搞现场直播,但为此所要做的准备工作往往兴师动众,费时费力,故而只能偶一为之。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自由、快捷的特点,可以轻易做到随时发布、即时滚动发布各类新闻。近年来,在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特别是突发性新闻报道上打响第一的,已经不再是电视、广播,更不是报纸,而是互联网站。在第一时间发布后随即进行实时滚动报道,做得最频繁、最成功的,也是互联网站。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还表现在传播本身的可往复性。广播、电视的听众、观众错过了收听、收看时间,很难回过头来再听再看;报纸的情况好一些,但与网络的易于检索、特别是大时间跨度的检索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是传播空间上的无限性。
网络媒体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可以说,全球互通互联的电子网络有多大,网络媒
体的传播空间就有多大。传播空间的无限广阔,这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说到传播空间的无限性,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网络媒体本身在新闻和信息容量上的无限性。它所具有的海量信息,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可比拟的。正像有人所说,你用一天时间在网上下载的东西,一辈子也看不完。网民看新闻,不仅可以看这条新闻本身,而且可以查看相关报道、相关网页,还可以访问相关网站。
第三是传播方式上的多样性。
比之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更大的特性在于其传播方式的灵活多样。这方面的变革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也是最具魅力的。主要有三点值得特别注意:
一是交互传播。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的,编读双方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而网络媒体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双向(编读之间)甚至多向(编读之间、读读之间)传播,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网民与网站之间、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利用BBS、聊天室、网络电话等工具即时沟通,实现互动,对新闻内容也可以随时展开讨论,还可以举行网络会议。二是多媒体传播。网络媒体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堪称集各传统媒体之长,是地地道道的多媒体。国内有些网站已推出了视频节目。三是个性化传播。报纸和
广播、电视毕竟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你在上面所看到或听到的内容同其他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媒体所看到或听到的东西是一样的,报纸不可能为你单独出版,电台和电视台也不可能播送只供你一个人收听、收看的节目。然而,它们所做不到的这些,网络媒体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在网上,你可以依己所好,订阅自己喜欢看的新闻类别、邮件列表,定制自己喜爱的页面风格。
前段时间陈冠希及其女伴的「门」事件(道德中立一点说,应为「裸照门」)正闹得沸沸扬扬。这些年轻人在床第间自拍作乐,乃属私人行为,与社会无关。但因裸照泄露,经人上载,顷刻透过互联网传送五湖四海,引发全球议论。未能上网观看照片的人士,也可以在其它传媒中获知消息。论其传播速度、广度和社会关注程度,「裸照门」可称得上跨地域传播时代的重大社会文化事件。
事情之所以闹大,互联网难逃头号技术”帮凶”的责任。没有互联网的互动、加速和放大作用,事情就不会迅速滚动成一个全球事件。研究者早在探询:互联网传播是否可以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于权力秩序?它带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传播生态?目前的理论范式是否可以探究这一新的传播生态?经过「门」的强力曝光之后,我们或许需要把握时机,深入思考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
我们相信,互联网的威力仍未尽显,更具震撼力的事件还会发生。多样化的网络工具,将以大能量的「新媒体事件」制造者的姿态冲击主流,从而开辟社会论述新战线与新沟通形态,再经由传统媒体转介,辐射整个社会。
互联网成为传递原生态的众情绪和民意的重要渠道。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指出,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行使民主权利。所谓互联网政治,是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其性质就是民主政治。这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可以说,在中国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表现。
互联网是社会心理缓冲阀、调节器。在社会转型以及利益体博弈的背景下,有的人原有价值观随之消解,或扭曲;有的因遇困难暂时无法解决而生出怨气;有的因出现消极腐败现象而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下降;有的人只是一种简单的从众心理等等。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心理冲突、心理不满需要有发泄的渠道与机会。在今天,社会分层、社会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心理压力需要一定渠道缓冲,社会情绪需要以某种方式宣泄,这样,互联网、博客等,在客观上就承担起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的缓冲阀、调节器的作用。因此,对待
博客和各种网络言论,只要不触及政治上的底线和道德上的底线,似应以宽容的态度容忍其存在。事实上,在多元的社会,在尊重宪法、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媒体需要有一定的包容性,使各种不同利益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通过特定的表达平台和表达渠道,能够反映到决策层。这样可以缓冲各种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局面。
我国网络媒体整体正处于一个扩张期,或称高速发展期。网络媒体的三大特性堪称其三大优势。这些优势也是它为人们普遍看好的原因所在。人们似乎有理由相信,网络媒体将会后来居上,在影响力上成为未来的”第一媒体”。然而,至少就目前而言,这一新媒体本身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劣势。其一是缺乏严谨性。快捷报道、海量信息,自然不可能要求网络传播像传统媒体比如报纸那样字斟句酌,严谨有加。但目前国内网站编辑发布新闻在导向的把握、事实的把握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谬误连连,屡见网端。久而久之,极易令人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公信力产生怀疑。其次是是缺乏深刻性。在人们的印象中,网上发布的新闻以及观点和评论,通常具有广泛性但缺乏深刻性,缺乏令人深心为之折服的力度。多数网络媒体,满足于扮演信息发布平台的角。或许是由于网络新闻太芜杂、网络言论太散漫之故,即便有一些具力度、具深刻性的文章也易被湮没。另外,或许一些严肃的评论家还未有在网上发表见解的习惯,甚至压根儿就不想在网上发表,以免与浅薄者为伍而自降身价。
从社会大环境特别是中国的大环境来看,当前网络媒体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是网络不够普及、通道不够畅、网民人数不够多、可供争夺的”眼球”又太少!然而,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一切将很快会改变,就如同电视、电话进入千家万户一样。这种估计,使得人们很容易看好网络媒体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杨飚, 蔡尚伟编著. 《媒体竞争论》,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
[2] 支英珉. 《新传媒帝国--竞争格局下的品牌、资本和产业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 尹鸿, 李彬主编. 《全球化与大众传媒:冲突.融合.互动》,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