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及地区冲突升级影响,各国央行为了降低风险、资产保值等目的,越来越追求资产去美元化,人民币因而越来越多地进入其他国家的视野,这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从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困境;对策
1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1.1 人民币国际化越来越多的通过金融渠道实现
人民币国际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9年到2014年,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实现;第二阶段是2015到2017年,是相对调整的阶段,也是我国摸索如何走好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的阶段;第三阶段是2018年以后的发展阶段,人民币国际化通过更加丰富、多元化的金融渠道实现。这展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渠道由一开始的贸易渠道渐渐过渡到金融渠道,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金融渠道是不可避免的路径。随着对人民币结算需求的增加,人民币
1.2 离岸人民币市场基本遍布全球,但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跨境贸易的发展使得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多,促进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目前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以中国香港、伦敦和新加坡三大市场为主,多点并行向全球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品推出趋于多元化。目前,中国香港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在金融产品、金融机制、设施以及市场流动性等方面都发展得相对完善;伦敦和新加坡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其他人民币离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1.3 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不断扩展,清算行网络不断扩大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正在推进,使其建设到所有存在人民币交易的地方,截止至2021年10月末,共有境内外1243家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接入CIPS,其中直接参与者71家,间接参与者1172家,覆盖全球六大洲,共103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业务覆盖178个国家,至少3600
家法人机构。自上线至2020年末,CIPS累计为各类参与者处理业务751.35万笔,金额达125.04万亿元。
自2015年上线运行以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直保持稳定和安全运作,在数量方面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系统的境内外机构呈现上升趋势,在种类方面其呈现丰富多元的态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业务量逐步增加,同时其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为跨境支付结算清算领域的参与主体提供了安全、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服务。在以人民币提供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突破,逐渐形成以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为基础,以人民币清算行为枢纽,以银行等金融分支机构为依托的清算网络。
1.4 境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持有人民币境内资产的国际投资者越来越多
自2017年7月份债券通正式上线以来,投资者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步伐持续加快,加之股票市场上沪港通、深港通等渠道的开放,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增持量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6月末,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10.26万亿元。我国境内金融市场开放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度、广度和厚度,投资者持有的我国境内人民币资产类型不断丰富,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储备、计价、投融资
职能得到进一步显现。
1.5 人民币的计价功能在大宗商品中出现,相关产品也日趋丰富
为使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更好的得以应用,近年来主要通过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更大范围地推进人民币结算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拓展。2018年3月,上海建立了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仅次于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油,这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产生积极作用。2018年5月,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商品期货也引入了投资者,2021年6月,原油期权在上海市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铁矿石、天然气、农产品交易等市场拓展了人民币计价功能,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计价职能的有效提升。
2 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
2.1 人民币使用区域和流通方向不均衡
人民币在不同的国家的流通状况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从人民币跨境使用区域看,香港和新加坡两大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占比超过55%,在前十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区域中占比近80%。大
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仅放开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项下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跨境融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参与度较低。除新加坡外,其余国家在直接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较低,而发达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本币结算。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的差异导致人民币使用区域和流通方向不均衡这一困境短期内很难改变。
2.2 离岸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资产提供能力不足
离岸人民币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正阻碍着金融产品齐全、可自由兑换、国际化水平高、流动性强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岸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在岸金融市场创新经验不足将影响离岸市场的设计和创新,从而限制人民币产品的供应。二是对在岸金融市场的严格监管。这影响了中资金融机构参与打造离岸人民币产品的决策。三是离岸金融市场融资成本优势减弱。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优势之一是其相对于在岸市场的成本优势,但由于近年来在岸市场融资成本下降,使得离岸市场的融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因此,这造成了市场缺乏足够并且多元化的人民币资产的投资渠道。
2.3 法制和营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营商环境方面,我国会计、法律、金融等专业服务的质量和标准与国际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法制方面,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与国外存在很多不同,这些差异影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所以,如何改善国内的营商环境,使我国的营商环境与国际更有效地接轨,是人民币国际化向更好方向发展的关键。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驱动的过程,能否取得显著成就主要取决于机构和个人对中国经济运行和营商环境是否看好。
2.4 金融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开放程度较低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发展相对缓慢,市场化程度较低,开放程度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成熟,机构更倾向于参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巴西、韩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于我国也更受金融机构的青睐,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仍然较低。
2.5 外汇市场不发达,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据2022年7月SWIFT公开的信息,目前人民币全球支付货币占比2.2%,全球外汇储备占比2.88%,两项均排名世界第五。虽然和以前相比已取得较大突破,但是和美元、欧元相比仍
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我国的外汇市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交易不活跃,外汇衍生产品的种类不够丰富,风险对冲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这些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
3.1 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往来,降低对美元等货币的依赖,并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双边贸易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一般贸易和投资双边本币结算,并依托货币互换,增加其他国家对人民币流动性的支持,鼓励其他国家机构和投资者进入人民币债券市场。
一方面,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坚持“本币优先”的原则,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在对外项目采购、对外援助中争取使用人民币结算,不断消除限制人民币使用的障碍,拓展人民币的计价、储备、投融资等货币功能。另一方面,扩大人民币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使用规模。使中资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布局进一步合理化,利用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将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带到国外,让更多国家了解并接受。与全球其他央行稳步合作,积极发挥人民币在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3.2 增加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的可获得性
拓宽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的可获得性,是离岸人民币资产业务拓展的核心。第一,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和支付比重。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优惠援助或贷款时优先使用人民币计价支付。鼓励跨境人民币在投融资业务中的使用,鼓励设计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并提供相配套的服务,以满足各国各类客户的投融资需要。第二,积极探索在岸与离岸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完善在岸与离岸市场在债券、股市、保险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机制,为人民币跨境融资、回购和流动性管理提供金融基础设施支持,提升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
3.3 打造法制化、国际化、充满活力又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机构和个人对人民币抱有信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这需要打造更加法制化、国际化、充满活力又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可以让机构和个人放心地将资金投入到中国金融市场,并且央行的货币决策要被机构和个人所信任。要打造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市场,优化外资外贸的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健全评价机制,营商环境应通过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改革提升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信任度。
3.4 积极推动国内金融市场改革
我国的金融市场相比于发达国家还处于初级阶段,既不能过于冒进又不能过于保守,把握好尺度是至关重要的。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主体,丰富交易产品,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其他配套改革,如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益,提升我国的非价格竞争机制等。同时,注重在岸市场对机构投资者的开放有助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足发展。
3.5 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金融市场的开放使我国面临的风险倍增,防范资本流动带来的潜在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成为重中之重。我国一方面要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进行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需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并走向自由浮动,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基础上保持双向波动的基本格局,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另一方面要将宏观审慎监管机制和微观监管相结合。对所有金融机构全方位覆盖风险预警机制和完善跨境资金全口径检测平台建设,将短期、大额资本的实时流动情况监测到位。
参考文献:
[1]姚文宽.人民币国际化存在问题与路径选择[J].现代商业,2019,(32):80-81.
全球十大货币[2]陈卫东,赵雪情.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十年发展的思考[J].国际经济评论,2020,(04):28-37+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