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学生的话。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导语设计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课文重点,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导语呢?语文的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虽然在教学中这两方面要统一进行,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一定会各有侧重。以侧重点的不同,我们将导语设计的方式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型和知识启迪型。
一、情境渲染型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丰韵。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激情式导课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文章饱含真挚的情感,教师就应牢牢把握情感这一命脉,“首先教师自己要‘情动于中’,像一个出的演员充分地调动一切语言、表情、姿态,迸发诗一般的感情去感
染学生,使学生完成入情、移情、陶情的心理过程,与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寓情于教的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而且有助于学生情商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教《长江三峡》一诗,一开始就用富于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我们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画卷:“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姿态万千、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大川?”(学生各抒己见)“在中国所有的河流中,哪条河最长呢?”(学生答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历代多少文人墨客撰文讴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现代人对他的描绘,今天我们来学习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2.情境式导课
情境式导语就是在讲授课文前,根据文章内容创设某种气氛与整篇文章的气氛相吻合,力求达到文章内容与授课语言表达形式的和谐统一。
描摹具体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图像、画面等手段,创设一个切合课文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3.故事型导课
故事对中学生来说颇具吸引力。在讲授新课前,如能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必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故事导入法常见的形式有轶事法、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和联系时事法,下面我们结合具体实例来分析。
轶事导入法就是介绍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文人轶事。如:在讲《岳阳楼记》一文时,可先介绍宋代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作记,书法家苏子美书丹,邵竦篆刻“岳阳楼”,一时传为“四绝”的轶事,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一绝——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
二、知识启迪型
知识启迪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是工具性的体现,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习旧知,寻求联系
温故而知新,就语文课来说,不少课文之间或者在题材、思想内容,或者在体裁、表现方法
等方面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例如:教郁达夫的散文《江南的冬景》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江南,我们的眼前就会呈现出怎样的景呢,能否用已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呢?”同学们纷纷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南湖春早》等,这时我说:“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句,容量有限,而且都是写江南的春景。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写的景物却是冬天,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过了十几个冬天,但是,我们往往是知冬而不会写冬。那么,请看郁达夫先生是怎样来描写冬天景物的姿态、彩的。”
2.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悬念是思维的“导火线”。根据学生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在导语中设置一定的悬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思考答案中学习新知识。如:教臧克家《有的人》,教师在黑板中间写了个大大的“人”字,旁边加了一个赫然的“?”,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肃然,学生们都在注视着黑板,望“人”而思了。“‘人’字最容易写可最难做,是吗?”教师的这句话打破了课堂的沉默气氛,大家议论纷纷。“既然做人难,那么究竟该如何做人?”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深思,但并不要求学生马上回答,而要求他们到诗中去寻答案。通过创设疑问,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破题入手,直接导入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当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首先接触到的是题目。生动、新颖的题目使读者急于阅读作品。准确、精练的标题常常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隽秀、含蓄的标题则更能引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思考。例如:在讲授《百合花》时,启发学生这篇课文是写花草的吗?“百合花”这个标题最初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而作者以“百合花”为题写战争题材的小说,寓意是什么?然后指出课文不是写花草的文章,引导学生说出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象征着主人公纯洁高尚的心灵。这样巧妙地揭示了主题,达到了开“窗”窥“宝”的效果。
综上所述,知识启迪型导语的设计注重的是知识的探究和疏通,更多的是旧知识的直接利用,体现了知识的无穷力量。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须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生成。精心设计、锤炼导入语,教师讲起课来才能疏落有致,不枝不蔓;学生听起课来,也会觉得井然有序,脉络分明。让我们共享教学智慧,让课堂绽放绚丽的光彩。
(作者单位苏子美 江苏省徐州市田家炳中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