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8小题,共100.0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州 桥
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州 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苏子美
【注】 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的经历时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水。④州桥:与王诗所咏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邦,经过当时被金人占领的汴京时所作。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
B. 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
C. 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的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
D. 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真切写出了被金人占领的地区的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
2.  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
【答案】
A【参考答案】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①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时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②范诗主要写被金人占领的地区的父老对故国的思念,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错,由第二句诗中的“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水)可知,王诗中的“旧呜咽”是指家乡的溪水的声音。
故选A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两首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和注释,把握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王安石的《州桥》是诗人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的经历时所作。前两句写昔日在开封赏月,忆及金陵。后两句写今日在金陵赏月,忆及开封。过去那如在耳际的凄切而急速的溪
水声,今晚又听到了,并且是真实的而非想象的。同时,诗人也在玩赏明月,然而却不是“想山椒”,而是“话州桥”,即身在金陵而将开封生活当作话题,只言时地之不同,而人事的变迁却不言而喻,表面上是消遣之作,实际上抒发的是深沉、含蓄的忧国之思和爱国之情。
范成大的《州桥》为诗人经过当时被金人占领的汴京时所作,诗人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汴京父老盼望光复河山的殷切心情。“父老年年等驾回”一句中“年年”二字,对遗民历久不衰的故国之思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和敬意。这两个字也表露了只图偏安的南宋朝廷是怎样年复一年辜负了人民的期待。第三句中“忍泪失声”四字传神地写出父老们的情态。他们面对故国使臣,一时间无穷悲愤齐上心头,恨不得放声痛哭,尽情一吐,而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却不得不忍住泪水,把积压在心底的话讲出:究竟几时才真有王师到来?这句问话中,“真有”二字写出了父老们的迫切心情,而且含意深长,暗藏着对南宋当局的诘问。全诗在朴素的语言中把遗民盼望王师北返的急切而又失望的心情刻画得极为真实感人,隐晦地流露出诗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惊蛰二月节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句“初”字,意味着孟春初来早,道出了诗人对于惊蛰节气的喜爱。
B.诗的第二句从大处着笔写美丽的春光弥漫大地,更显现了季节的美好。
C.颔联实写“桃花”“春鸠”,表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突显春意的浓烈。
D.诗的尾联由自然写到田间忙碌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赞美。
4.  诗的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蕴含着什么哲理?
【答案】
D①使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日时光催促、草木争相按节令萌发的生机勃勃的景象,②蕴含着世间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规律的,(或者:世间万物都应因时而动)我们人类也应该顺应之的道理。
【解析】1. D.“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赞美”错误,尾联通过对田间忙碌的人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故选D
2. 颈联大意是春日美好的时光,好像在催促着万物成长。草木已开始萌芽,甚至树芽儿也似乎按着一定的规则修剪成长。颈联“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充满哲理,世间万事万物的成长自有规律可循,植物的荣枯、人类的生死等,我们应该遵循这些客观规律。
5.  初冬从父老饮村酒有作
陆游
父老招呼共一觞,岁犹中熟有余粮。
荞花漫漫浑如雪,豆荚离离未著霜。
山路猎归收兔网,水滨农隙架鱼梁。
醉看四海何曾窄[],且复相扶醉夕阳。
[]作者自注:苏子美诗云,“吁嗟四海窄”。
尾联使用了两个“醉”,有何含意?请简要赏析。
【答案】
第一个“醉”指醉酒,第二个“醉”指陶醉。醉酒后看辽阔的天下,乡亲们相亲相爱一起陶醉在夕阳美景之中,表达了诗人在乡村生活的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试题。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注]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6.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汨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
D.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囯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7.  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答案】
D①国家破碎,山河分裂,外族入侵,战祸惨烈,百姓遭殃。
②统治者昏庸,纵有宗父和岳飞那样的抗金名将,却未能顺应民意,收复失地。
③自己虽有报国的精神意志,却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解析】
1.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解答】
D“表现出诗人因报囯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错误。尾联诗人虽年老体衰,但尚凭精意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不能说是消极情绪。
故选D
2.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逐句把握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并进行概括即可。
“愤”有愤慨、愤怒的含义。“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作者认为自古江山有界,而如今敌人的铁蹄却踏入了自己的国土,展现出自己的愤怒之情。“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是说即便有宗泽这样的抗金名将,百姓还是成为了金人统治下的“遗民”,暗含对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愤慨。“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则直接表明了自己的遗憾,虽然自己有报国之情,却力不从心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柳宗元,负元间中进士,登博学鸿词科,后入朝为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革新失败后贬至永州十年,后又至柳州,此诗写于贬谪柳州期间。②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柑橘树。③据《水经注·流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橘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