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恺先生书法艺术初探
                        文\深圳李志宏
在这个时代,书画艺术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是功夫和创新,而是书画家学养的缺乏,因此,很多学者提出重视文墨兼修,求意象外的趣味的文人画家。吾粤东林恺先生擅长国画,书法和格律诗,追求诗书画集于一身的文人意趣,他学书善于思考和总结,却属于作而不述的人,“以书入画,以学养驾驭书画艺术”,这是他一如既往的追求。明代解缙在《春雨杂述》中有言:“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先生幼承庭训,早年得到粤东著名书法家丁逸史先生的指导,初学欧阳询和赵孟頫的楷书,后追溯二王,旁涉汉魏碑板。他的书法运笔时藏时露,给人感觉既很规矩,又不呆板,独具灵性,任笔写去,笔画丰润而不肥。
  学书之初,必先明法则,明法则者必先师古,探得古人学书神理,方能随心而不逾规矩,妄行而蹈乎大方。林恺先生对书法的“法度”非常重视,他的作品不事雕琢,不作花俏,单字的中宫多以内敛为主,四周开阔伸展,朗朗磊落,自有馆阁之雅美与庙堂之气势,他的作品,很难让人一眼认出取法渊源,但又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源于他取法的多样化,他以一二碑帖作为根基,溯秦汉碑刻,深究晋唐之笔法,融为己用,他的作品始终有一个“我”字的存在,
他的大字厚朴淳古,峭拔清刚,气息清逸静雅,有碑力帖韵,郁密坚实,盈寸之字,也得寻丈之势。他的小字用笔中盈,逸气横生,一派书生文人意韵,这些都源于他的善学,学古而不泥于古,在学习的过程中,取舍有度,可谓“思游乎其中,精骛乎其外”。岭南大学者叶恭绰说过:“书法应根植于篆,隶,而取法则碑胜胜于帖”,林恺先生可谓是得其中三昧。
纵览林恺先生的书法,我认为其特有三:
1 兼收并蓄,立场坚定。
  林恺先生临遍了魏晋,唐宋和元明书家的经典法帖,取其意之法而成为自成一体,他的书法始终追求碑力帖韵,具有文人情趣,不作馆阁算子之书,临帖得其精神意韵,融为己用。书之妙道,不徒贵有其形似,而尤贵神似,专工形貌点画,实为庸工俗匠,具备一定功力的书法家,应该将临摹视为书法的二度创作,清代名家临二王法帖,都是借其躯壳而自由创作,这样一来,反而给后学者指引一条新的道路,开拓一个新的空间,取其神而遗其貌,自家笔法凸显,这是善学者,如刘墉,王铎,傅山和沈曾植诸家都是如此。林恺先生深谙此道,临摹名作,从不墨守陈规,他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勇于通变,注入个人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宽博醇正,含蓄而多变,古朴而率真,变化而守法度,十分重视个人性情的容易,深
得“写意”精神。
2 骨力洞达,追求逸韵。
  唐孙过庭《书谱》有这样的论断:“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林恺先生作书,对骨气笔力十分重视,下笔从容不迫,蕴藉含蓄,单字严谨,体势坚挺,一种雅致清纯的书卷气息流弥漫于字里行间,这和那种剑拔弩张、纵横刚暴的书法作品划开了界线。古人云“书画唯风韵难及”,南朝谢赫也将“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条款和最高标准,不独是国画,书法更应如此,当求高古之韵,法有高下,韵分雅俗,林恺先生不独在经典法帖上用心,而是沿波探源,研习汉代碑版和魏碑等,他临习历代名家的精品力作,都会竭力规避小家子气,彰显大气象,实为聪慧之举,欣赏他的作品,心灵总会随着线条内部的节奏律动,感受到难能可贵的生命情愫,通过点画映带,结构收放,演奏出一曲曲“优雅、潇洒、庄重”的书法乐章,正因为这样,他的作品韵味独特,格调不俗。
3 纸墨精良,亦为一乐。
孙过庭《书谱》有“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之论,后人以为这是弃经典规则之不顾,视高古气
韵于不屑,认为这是不择纸墨,任意涂鸦,笔者认为此论十分荒唐。一件优秀作品的完成,工具之精良是十分重要的,宋代苏子美说过:“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间一乐”,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家亦然,林恺先生十分认真地对待自己创作的每一件作品,他重视用纸,选择的是细腻而精美一类的纸来创作,或者是作画的习惯,使他十分重视笔墨纸,落笔意先,豪不虚发,惜墨如金,挥毫染翰,形神意韵,都为抒写胸中逸气,灵透而不失厚重,古朴而兼具俊逸。
林恺先生的父亲是粤东著名画家,因此,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郭笃士、林受益,许奇高和胡天民等大家,得其教导,眼界和见识都日益广阔,在书画上也是日益精进。除此之外,林恺先生也擅长国画,并以书入画,注重文人意趣,他的国画作品也是典型的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尤重士气和逸韵,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
在古代,大凡有成就的画家都是擅长诗词和书法的文人,重视品德,积累学问,知情达理,故能致其广大,他们重视文学和书法修养在画中意境的缔造,在林恺先生看来,书法家也好,画家也好,早年凭借的是灵性,训练的是技巧,积累的的功夫,而到了一定的年龄,必
须靠学养来支撑,因此,做一个文人实际上更有利于艺术家的长远发展。姚茫父说过“唐王右丞(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实是文人字和文人字之注脚。
当下有不少书法家,只顾膏油继晷,兀兀穷年地临池写字,以为熟练之极,便能出神入化,成就书家之名。我认为,作为艺术一类的书法,应该是技巧、学养、悟性、见解、格调相结合的产物,其中技巧层面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书法艺术若要臻于妙境,更多地要靠品格和学养的支撑。诚如元人虞集《道园学古录》所说的:“书法甚难,有得力于天资,有得力于学力,天资高而学力到,未有不精奥而神化者”。
  岭东风雅,人文熏陶,林恺先生生于斯而长于斯,他为学勤奋笃志,为艺严谨认真,为人真诚静致,且有名师导以门径,数十年来,不忘初心,以诗书画为乐,不汲汲于名利,以诗书画寄托情性,丘壑之状,抒旷达之怀,罕有名利之见存,故能志虑恬退,不撄尘网,审察其笔墨之工拙,知行合一,渐修渐进。林恺先生有意整理岭东书画艺术之文脉来源,以个人的所知、所闻、所见写成一书,实为我辈之幸,亦为岭南书画界之幸,期待着他的大作早日面世!
苏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