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洋君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0年第02期林萍老公
何炳林、陈茹玉夫妻,一位是我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一位是我国农药研究的先驱。何炳林擅长物理,陈茹玉喜欢数学,可偏偏两个人都进入了化学系,却也因此机缘得以相遇。
何炳林追求陈茹玉的方式很奇特,他不断她一起研究题目,两个超级“大学霸”把爱情演绎成了五彩缤纷的化学反应。共同的信念,一样的深情,他们终于走进婚姻殿堂。
1955年,何炳林与陈茹玉冲破重重阻挠,从美国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回国后,夫妻俩重返南开大学,何炳林创立了南开大学高分子教研室,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南开大学化工厂,其主要产品专供提取国家急需的铀,他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和成功爆炸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保密需要,直到1988年,国防科工委给他颁发了“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荣誉证章,外界才了解到何炳林30年前的幕后奉献。
他的妻子陈茹玉深入研究除草剂,于1965年创制成功了中国第一种除草剂“除草剂I号”。这一成果为保证农作物不受杂草危害、节省劳动力做出重要贡献,荣获了国家科委颁发的一等奖。
年过八旬时,何炳林与陈茹玉仍坚持工作,他们还比赛谁完成得更快更好。去过他们家里的人都知道,几十年里,两位院士的书桌始终都并排摆在一起,陈茹玉说:“我和何先生一生都是同学关系。”
2007年4月,何炳林查出肺纤维化,此后病情日趋加重。他住院期间,身体也不好、还跌了一跤的陈茹玉,每天都要拖着病体去陪他。那时陈茹玉记忆逐渐衰退,每次看望完就忘记了,过一会儿觉得没去还要回去再看。
何炳林去世后,陈茹玉坐着轮椅来到丈夫病床前,安安静静地守了很久很久,她没有流一滴眼泪,可孩子们都感受到了母亲对父亲的眷恋和不舍。
此后几年,严重的脑萎缩困扰着陈如玉,她渐渐丧失了记忆,忘记了所有人,可独独记得何炳林。每天她和家人的对话都是这样的:“何先生去哪里了?”“您又忘了,何先生已经走了。”“走了?什么时候走的?”“已經走了五年了。”“哦。”只是一个“哦”,却带上了颤音,每次这样的对话后,她就会陷入长久的沉默。她已经忘记了全世界,独独记得他,可他已经不在了……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和妻子高小霞都是中科院院士,他们被称作中国化学界的“比翼鸟”。
两人相识于国立交通大学(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的志趣与追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1947年,他们都通过赴美留学考试,因为经济拮据,高小霞两年后才飘洋过海来到丈夫身边继续学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来。高小霞从徐光宪炽热的目光里,读懂了他的归心似箭。高小霞又毅然放弃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与徐光宪一起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开始了艰辛却充满华彩的科学探索之路。
在20世纪70年代,稀土生产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只能向国外廉价出口稀土,然后再高价进口深加工的稀土产品。这样的格局被徐光宪打破,正是因为他的杰出贡献,中国才把“稀土”这张王牌牢牢握在手里。
徐光宪被称为“中国的稀土之父”,而他的妻子高小霞也在稀土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丈夫把稀土包含的17种元素分离出去后,她把剩下的部分制成肥料——稀土微肥。
1983年12月,高小霞在图书馆查资料时不慎跌伤,坐上了轮椅。从此徐光宪就每天推着她,在未名湖畔散步,两位老科学家的爱情,成了北大的一段佳话。
相濡以沫五十余载,古稀之年的徐光宪夫妇荣获首届“中华蓝宝石婚佳侣奖”。尽管此前两人获得过数不清的科学和教育奖项,却都不及这个奖让他们感到开心。徐光宪曾深情地说:“我想,我们现在还希望过一个金刚石婚。”高小霞也说:“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跟他成为夫妻,并且一起生活这么多年。”
可不幸的是,高小霞又患上了淋巴癌,徐光宪便每天挤公交去医院,整夜衣不解带守在病榻前,任谁“换班”都不肯离开。
1998年9月9日,高小霞逝世,在弥留之际,她最记挂的还是他:“老头子,跟你过了一辈子,我很满足,以后我不在了,你要好好活着……”
追悼会上,徐光宪哭得肝肠寸断:“你当年不是说要跟我活到100岁吗?可你说话不算数,说走就走了呢……”在场的人看到此情此景,无不动容落泪!
高小霞走后,徐光宪大病一场,在那之后,未名湖畔,形单影只的他,一步步走过和她
一起走过的路,那孤单背影总叫人看得心酸……
2015年,徐老与世长辞,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徐光宪这样总结:“我一生中,最满意的,是和高小霞相濡以沫度过的52年;最遗憾的,是没有照顾好她,使她先我而去。”
那时候时光很慢,慢到足够把一个人融入另一个人的血液,他们用52年的陪伴,写下了半个世纪的爱情。
柯伟,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腐蚀与防护专家;李依依,中国科学院院士,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这对夫妻院士从事金属材料研发,爱情更是情比金坚。
1953年,柯伟、李依依怀着同样的钢铁强国之梦,考进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热爱运动的两人在校田径队的跑道上相遇相识,又因为共同报效祖国的理想相知相爱。那个年代的爱情,更多的是心照不宣的默契,两人见面最多的便是训练时,她见到他修长的身影,他听着她银铃般的欢笑,便是这世间最美的爱恋。
毕业后柯伟被分配在沈阳金属所,而李依依则留在北京。那个年代,分别两地往往意味着从此再无交集,为了再次紧握爱人的手,李依依毅然舍弃了北京的工作,走进离爱人更近
一些的辽宁本溪钢铁厂。
爱让李依依变得无比刚强,钢铁厂几十米高的高炉,纵然是多少男儿也谈之变,而李依依挽起袖子就走上生产前线,并成为中国中型高炉第一批女工长。烧得通红的炭灰,在她的双臂上,留下一片片至今未愈的黑瘢痕。
柯伟一次又一次,从沈阳坐一个多小时的绿皮火车去本溪看望李依依。每一次相聚都来之不易,有时李依依忙得下不了生产线,柯伟就站在钢铁厂门前,苦苦等候,却等不到爱人的身影。遇到这种情况,他也不着急,深吸一口她这里的空气,好像已经看到她一样甜蜜,再心满意足地离开。
直到1960年,李依依被调入沈阳金属所,这对为爱执着的情侣总算苦尽甘来。有人问他们:“两个人都是院士,家里谁说了算?”柯伟幽默地说:“我是头,她是脖子,头动脖子动,脖子动头也得跟着动。”李依依也说:“和谐的家庭才是干好事业的基础。”两人做了几十年夫妻,没因为什么事红过脸,只因“爱其所同,重其所异”。70年相依相守,他们在时光打磨下恬然相爱,经得起风雨,守得住平淡,从年少到白发苍苍,在彼此眼里,他们仍是最好的模样,所谓情比金坚,莫过于此。
闵恩泽,两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催化剂之父”;陆婉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与石油化学家。夫妇俩琴瑟和鸣五十载,一世深情生死相随。
1942年,心怀科学救国理想的闵恩泽和陆婉珍在重庆中央大学一见钟情。两人在美国留学期间,闵恩泽向陆婉珍求婚,可惜天公不作美,晚间难见明月,他便用白纸剪出一轮明月,高举过头,单膝跪地牵着陆婉珍的手说:“亲爱的珍,你看,这一轮纯洁的月亮见证着我对你的真心,嫁给我吧……”有缘人终成眷侣。
1955年,两人选择回国,他们在中国石油催化技术上大展才能,不管有多艰难,他们都相互支撑着走过,那轮纸剪的月亮,照亮了他们的一生。不管工作多忙,闵恩泽也会抽出时间陪妻子,给她买好多好吃的。陆婉珍无奈地笑着说:“你怎么把我当小孩儿啊!”他回答说:“那我把你当大孩子总可以吧……”
很多人不知道,这对夫妻和“死神”搏斗了半生。闵恩泽动过3次大手术,先是患肺癌被切除部分肺叶,又患胆囊结石把胆切除,最严重的一次是1999年春节期间,因胆管堵塞引起胰腺炎,生命垂危之际,又做了一次大手术。而陆婉珍曾患肾癌,一侧肾脏被摘除。
无论二人谁卧病在床,另一个人都会坚持守护在床前。两位老人常在石油化工科学院机关开会。每次陆婉珍去洗手间,闵恩泽就一直等在楼梯口,直到老伴走到跟前,才和她一起相互搀扶着走下楼,那情景让在场的人俱为之动容。
耄耋之年,他们又回了年轻时的浪漫,有时候闵恩泽工作累了,会在陆婉珍身边唱李宇春的歌:“我的心里只有你……”有时,他会拉着她一起唱19世纪美国乡间小曲,或者朗诵一段《古文观止》。兴致来了,他还会抱着她,在家里练习拉丁舞,岁月在他们身体上留下痕迹,却磨灭不了他们之间的爱。
心意相通之人,注定离不开彼此。2016年3月7日,闵恩泽先生故去,短短100天后,陆婉珍也辞世,这对科坛佳偶的爱情,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着……
发布评论